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陕西用实名制斩断腐败洗白的途径

陕西用实名制斩断腐败洗白的途径

2013-10-26 09:38 作者:空中飞 阅读量:49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陕西省政府,这次贯彻中央反腐会议的精神,对购物卡管理动真格。建立备案审查制度、加强购物卡的监督管理,对购物卡所属权益实行全过程动态登记备案监管,对“购物卡腐败”施以“精确打击”。

•时评报道:昨日,陕西省政府召开第6次常务会,会议决定:将坚决制止领导干部收受各类商业预付卡(即购物卡)的受贿行为。认真治理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和渎职侵权问题,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工作,加强政府行政资产和专项资金管理,并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在整治党政领导收送礼金现象的同时,规范商业预付卡的发售行为,并建立预付卡实名管理办法(4月10日榆林晚报)。就是这张小小的卡片,看起来利人利己,却有着诸多风险漏洞和隐患,给了不少行贿受贿者创造了一个隐蔽的渠道。金融部门已经开始针对如何有效管理预付卡(购物卡)进行调研,将从根本上规范预付式消费,铲除用购物卡给官员送礼的潜规则,斩断腐败洗白的途径。

其实我国早在1998年,政府就行文严禁发放使用各种代币券(卡)。也就是“禁卡令”。但是规定出台后,一再流产成了一纸空文,屡禁不止的"购物卡"正在成为不法分子行贿、受贿的“新宠”。现在购物卡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而大行其道。栽在购物卡上的贪官不少,大至厅局级干部,小至政府职员,虽然受贿金额相差悬殊,但是却都对购物卡“情有独钟”。据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统计,在该院侦办的行贿、受贿案件中,2008年的比例为15%,而到2009年以购物卡作为贿赂品的案件竟然一跃蹿升到了83%,明显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从所谓的人情往来演变为赤裸裸的腐败现象。

购物卡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刷卡消费俨然已成为一种社会消费时尚。单位的福利从大米、鸡蛋到水果、蔬菜,如今转变成了各种购物券、购物卡,人们再也不用发愁一堆的东西如何倒腾回家,也不必担心工会发的东西是不是合自己的胃口。平常的节日消费、人情往来,购物卡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亲戚朋友相互走动,看望长辈,大家送烟、酒、点心之类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送超市的购物卡。那些长辈们再也不必为家里物资的突然“壅滞”而发愁,他们可以在较长的时段内慢慢享用晚辈的孝心,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进步。

在便利的同时,对于购物卡是“灰色消费”、“洗钱腐败工具”的指责呼声再次高涨,随之而来的是某某贪官受贿了多少购物卡而判刑频频见报。一些人由暗里送卡发展到公开送卡。不少贪官就是栽在小小的购物卡上,而更多的人还心存侥幸在享受着购物卡带来的种种“便利”。今年元旦期间,曾任通州区副区长,案发前任北京市地税局副局长的苏文权,因受贿罪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检方指控,苏文权多次收受他人的购物卡。刚刚落马的江苏省财政厅原副厅长张美芳,过一个节收取各种购物卡价值有数十万元。山东省临沭县检察院查出受贿购物卡案13件,13人中一人最多一次收45张卡,累计总金额十一万余元,最少的也收有13张,共计四万余元。

现在个人交往不送现金,流行送卡。单位不发奖金,发购物卡。购物卡带着方便花着顺手,确实很受大众喜爱。商家更是愿意人们普遍使用代币券(卡),为什么呢?它的玄妙之处,就在于往往是由商家与“各单位”之间联动。代币券的主要对象为大型集团消费,有了它,稳定的销售额、丰厚的利润便如囊中取物。有些单位为了规避国家有关的财务制度、税务制度,也正看上了代币券(卡)的"洗钱"功能。原先不能公然发放的奖金可以以代币券的方式发放,原先要上缴的所得税兜个圈子就化整为零了。银行也拉来了存款,个人也"谋了福利"。企业要行贿,可直接从商业机构购买购物卡可以开具发票,从而可以将购物卡支出纳入企业成本,这便解决了行贿者以往遇到的“无法入账”难题。官员们受贿接卡使用既隐蔽又安全。这里面的"好处"实在是很多,各方都有利谁也不愿放弃它。

正是这种“多全其美”的利益链,商家、第三方发卡机构、大众消费者、腐败官员乃至参与倒卖的“黄牛”,都在链条中各取所需、各得其利。正是这个巨大的市场需求,才导致购物卡的消费呈现出越来越“红火”的景象。购物卡不但可以在商业场所很方便地消费,还能安全地变现。各地应运而生的购物卡回收机构,按不同折扣将购物卡折现,从而为购物卡腐败,提供了便捷的洗白途径。一名“黄牛”周某表示,他的收购价一般为卡面金额的9.6至9.7折,然后以9.75至9.85折的价格卖出赚取买卡、卖卡的差价。“一张卡最少赚几元,交易频繁快捷。有时候一个月能收购30万到50万元卡,过年过节更是高峰期,这个时段生意最火爆”。商场也明确表示,购买5万元以上的购物卡,可获得1.5%的返点。5万元以下返点1%,返点均以回馈卡的形式返给购卡人。现在西安购物卡买10万元回扣可达1200元。10万元以上的返点更高,双方可以面谈。而单张购物卡的金额如今已达8千到1万元,某电子商城还推出了1.5万元的购物卡。顾客在办卡时,不用出示身份证件,也无需提供实名,只要掏钱即可,这说明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模式和完整的产业链。

一直以来,名目繁多的购物卡已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贿方式。为何官员们喜欢受贿购物卡?就在于它金额不多,不容易引起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的注意。认为它保险不留痕迹,并不认为接受购物卡是犯罪行为。最多是违规,是正常的人情往来,结果积重难返,小腐败最终发展成为大腐败。在国家重拳打击腐败分子的环境下,收取现金、实物及银行储蓄卡,无疑会给受贿者带来巨大的心理恐惧与压力。然而,收受行贿者打着“人情往来”的幌子送来的无任何身份证明的、小量多次的购物卡,则显得踏实自然、顺乎“情”谊。这种方式的“红包”,既不张扬又能达到目的,送礼人方便、收礼人满意,它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双方各取所需想到了一起,一拍即合、易于权钱交易。正是办理购物卡的这些便利条件,才成为滋生腐败的肥沃土壤。而商场大肆办卡,正是产生“灰色资金流”的一个重要环节,使它实际上成为行贿受贿选择的最佳工具。有人戏称:“送礼就送购物卡”,实际上就是给人送个“电子红包”。这里既有商家为追逐利润而视国家法令于不顾的因素,也有个别干部乐于收取而推波助澜。商家开展高额的购物卡业务,其实就等于在公然充当“贿托”,用金融业务的手段,做行贿受贿行为的“中介”。

反腐利剑再次指向“收送商业购物卡”行为。为了从源头上有效防止利用商业预付卡行贿受贿,近日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总理温家宝明确指出:“对收送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的,要按照收送同等金额的现金处理。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提出治理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这说明中央已经高度关注官员腐败的新动向,高度重视购物卡的腐败兑变能量。国务院向“购物卡腐败”亮剑,彰显了党和政府坚决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现在各大超市、商场发行的无记名购物卡,行使的是电子货币职能,完全逃避了金融系统的监管,使不明身份的使用者利用购物卡消费和套现,大批资金在无监管状态下无序流动,这不仅给商业经济活动带来变数,也给腐败行为带来充分便利。直至今日,此风愈演愈烈。由于购物卡的管理长期处于无序状态的现状,这是购物卡涉贿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希望通过整改这后,使购物卡在带给老百姓便利的同时,不再是不法之徒觊觎的行贿受贿工具。

陕西省政府,这次贯彻中央反腐会议的精神,对购物卡管理动真格。建立备案审查制度、加强购物卡的监督管理,对购物卡所属权益实行全过程动态登记备案监管,对“购物卡腐败”施以“精确打击”。保证购物卡所属权益和使用明细的透明化。做到有据可查,从源头上防止购物卡异化、演变为腐败的工具。这个购物卡实名管理办法好,好就好在实行购物卡一卡一人,谁办理谁使用。以前的购物卡不挂失、不补办。实名制以后不怕卡丢,它为挂失、补办提供了保证。若转让,需进行登记备案,购物卡与身份证必须要一起使用,方能有效刷卡,这样能起到抑制腐败的作用。我认为除实行购物卡实名制外,还要增加举报方式,加大对腐败的严惩力度。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规收送购物卡,举报后查证属实一律追究责任。如果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则按照组织程序一律先免职,再依据党纪政纪给予纪律处分,这样双管齐下,一定能刹注违规收送购物卡的腐败之风。

(2011-04-1214:50:26)

鲁黎

相关文章关键词

《陕西用实名制斩断腐败洗白的途径》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