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公示中遭质疑的干部应暂缓委以重任

公示中遭质疑的干部应暂缓委以重任

2013-10-24 03:20 作者:空中飞 阅读量:47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这一次周森锋同志再被推上舆论焦点的浪潮中,清华大学也难辞其咎。正是该校的不作为,才使公众再一次质疑周森锋。堂堂清华大学,难道连这点事也弄不清吗?

•时评报道:4月2日,湖北省委组织部发布一则干部任前公示公告,称宜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森锋拟交流提拔任职。这则公告让新闻人物周森锋再度陷入舆论漩涡,网友奔走相告:“最年轻市长”周森锋又要升官了(4月12日人民网)。周森锋在任宜城市长一职时早就有了轰动,并不是在他任职的岗位上,是年龄最小的官员,主要是他在校读研期间毕业论文涉嫌抄袭,受到过很多网友的强烈关注。在新官上任之初,周森锋就迎来过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洗礼”。这次提拔,舆论同样高涨,请有关部门不要对舆论监督持蔑视的态度。

原来1980年7月出生的周森锋,2004年7月在清华大学毕业获得管理学硕士文凭,当年就被襄樊市地方政府作为高素质人才引进了过来。从建委副主任开始,历任樊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宜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09年4月,时年29岁的周森锋当选宜城新一届市长,让他成为当时湖北省年龄最小的市长,一名正处级干部。

提拔重用年轻干部,关键不能仅仅看高学历,不要看GDP增长了多少,关键是要道德品质是否良好,是不是真的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在宜城市长的位置上干了不到两年就获得提拔机会的周森锋,网友们对此议论纷纷:到底有什么本事,让他晋升速度如此之快?然而议论最多的还是周森锋,在2004年于《商业研究》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的毕业论文涉嫌抄袭行为。有人说他德不行,在学校就抄袭发表论文,是一种没有完成学业,靠投机取巧毕业的学生。如果抄袭是假,周森锋要直接面对质疑,不躲不闪不藏不掖,用最快的时间站出来,真诚详尽地直面公众,这在发达国家是极其正常的场景。遗憾的是,我们看到周森锋至今没有回应舆论质疑。这样加速公众的疑虑,即便他一身清白,也必然会质疑为屁股不干净。如果抄袭论文是真,证明他是个不诚实的人,道德品质确有问题,这样的人才不管有多大的本事,组织部门都不能委以重任。

既然是干部任前公示,就说明我们选拔干部是公平公正的,政审是合格的。那针对周森锋同志交流提拔任职的问题,网上质疑毕业论文造假一事,不管是有还是没有,湖北省委组织部都应该回应,有义务有责任落实这个问题。虽然周森锋同志自己一直保持沉默,我们暂且不管,但组织部不能永远打“太极”,时间过去一年多,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能长期无下文。在问题没被“确诊”之前,这种提拔我认为并不合适。

由省委组织部发布公示公告,这说明周森锋同志将会成为省管干部,有可能是到湖北省有关部门任职。为何对周森锋质疑铺天盖地地展开?在凯迪论坛,相关的帖子已经引发近9万人次的点击。在凤凰网、在新浪微博上,关于周森锋又将提拔的消息被大量转发,质疑之声不绝于耳。这反映了社会对干部提拔的公开、公平性不满,对干部提拔存不信任的心态。培养年轻干部是我国近年来干部任用的理念之一,无论是有意培养年轻干部,或者从重视提拔有才干干部的角度来讲,提拔象周森锋这样的年轻的干部本身无可厚非。但人们之所以质疑,一是在他任职市长期间,没有让人看到令人信服的业绩。宜城市的社会治安状况至今不是很好,房价与周边城市相比一个样,没有下降的态势仍然还在上升。虽然GDP是提高了,2010年宜城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并没有提高。二是论文造假没有直接面对,这种事情“躲猫猫”是躲不掉的,最终还是要面对公众的。

当然,质疑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干部提拔任用制度化建设,但是由于过去多年“人选人”方式的延续影响,导致目前干部任用的制度化建设和执行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制度选人、公正透明等原则还没有完全实现。目前行政任用的制度还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制度建立并没有具体到常规性的建设。行政任用并非只到任用的时候才考察,应当建立起对干部的日常工作考察、考核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对干部实绩应当有一套科学、可操作的日常考察机制。这样一来,在准备提拔任用时,就有明确的依据,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人为因素,也容易使人信服,否则容易产生由于制度不明确造成的运作不透明。

今年,湖北省为适应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确保全省市县乡换届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各级领导班子的平稳交替,针对各级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专业化干部数量偏少的现状,决定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是正确的。让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和破格晋升,加快选拔年轻干部的步伐,打破论资排辈的现象,探索新的选拔机制也是可以探索的。比如公开选拔、公推直选、竞争上岗等我们坚决拥护。放宽选人用人的视野,首先要注重道德品行,培养有潜力和有工作实绩的年轻干部,创造有利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条件,使更多年轻干部能公平地参与竞争。加大培养选拔力度,对工作实绩特别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可以破格、越级晋升职务。

然而,湖北省委组织部在周森锋同志论文造假一事没有搞清楚之前,就公示破格提拔,这是不负责任、不明智的做法。一个人的诚信很重要,“人无信不立”,特别是对待官员要求更为严格。官无信则无法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这是不容含糊的大是大非问题。如果周森锋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真是抄袭,他就不应获得毕业资格,他能通过作假的手段拿到学位,就说明他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造假。我们就很难保证他以后,不再通过一些弄虚作假的手段,弄出一点政绩。他的行为欺骗了学校,欺骗了指导教师,欺骗的党组织,这样的“人才”,你在知道真相后还能继续破格提拔吗?

网民为何热衷于跟周森锋同志“过不去”?问题不是出在他太年轻、太有锋芒,也不是无从政经验、不称职,更不是出在雨天下基层,让下属打伞这些说来有些过于挑剔的细节。人们并不是要阻碍他个人的光辉前程,而是放在民主与法治的框架下,帮助政府进行追问与查实。地方组织部门对这种民意迫切关注的问题,也可以安之若素吗?如果说襄樊市组织部门当时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对周森锋论文真伪进行考察,还情有可原。那么2009年6月27日,“学术打假第一人”方舟子发表博文:《论证周森锋发表过的两篇论文都是抄袭之作》。在这之后长时间还在重用,并在质疑声中还继续提拔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没有周森锋湖北就再也发现不了人才吗?查证论文造假不要什么技术含量,应该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真要绕开论文涉嫌抄袭来提拔,实在是令广大民众匪夷所思。正如网友程江河所说:“如果铺天盖地的对周森锋的质疑,仍然无法质疑清楚一个周森锋,那么,中国人民还能期待用什么来监督中国干部的任用和提拔,我们的民众监督是不是也就形同虚设了呢”?这事不能一直“驼鸟”下去,若长期在社会发酵,会变成官场笑话或丑闻,不可不慎。

这一次周森锋同志再被推上舆论焦点的浪潮中,清华大学也难辞其咎。正是该校的不作为,才使公众再一次质疑周森锋。堂堂清华大学,难道连这点事也弄不清吗?视而不见装糊涂,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清华应该看到,学生若涉嫌抄袭,并非“小事”,难道你们就不怕名誉受损吗?只要周森锋同志论文涉嫌抄袭的真相一天没弄清,公众将会长时间的焦虑下去,媒体也会密切关注。不过,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为什么呢?如果清华公开公布周森锋的论文造假,那么就证明清华向社会输送的是不合格的“产品”,说明清华的学风有问题,这是清华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不公开真相,又会遭到社会的指责。任前公示是提高干部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一条重要渠道,这利于更好地选用德才兼备的干部。对于周森锋同志涉嫌论文抄袭,这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认定难度并不是很大,湖北省委组织部门就不该“你说你的,我提我的”。而要善于透过群众的质疑呼声发现问题,分析其背后的“深意”。在问题没有弄清楚之前,应该暂缓提拔使用。否则干部任前公示,就难免会被指搞形式、走过场。这不仅关系到对干部的评价和是否选准用对人,还关乎选人用人的导向和公信力。

(2011-04-1413:28:01)

相关文章关键词

《公示中遭质疑的干部应暂缓委以重任》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