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游响山寺记

游响山寺记

2013-10-26 09:51 作者:沪上人家 阅读量:31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响山寺只有庙僧师徒四人,主持唯智个头敦实,面貌和蔼可亲。憨厚,忠实。一个人要照顾老八十多的法师,又要管理寺庙,这是不容易。

我在古碑工作时就知道响山寺的名气了,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前去拜访。清明节那天单位放假,阳光明媚,早上《》的编辑、老朋友、家乡在金寨白塔畈的田少宇先生打来电话,他因有事清明节不能回老家来了,我们失去了一次会面的机会。他要我利用清明节明媚的大好春光,去周边的大山里看看。

午后我早早地吃好饭,在古碑镇的小桥边搭上去响山寺的面包车。山湾里景色很优美,青青的山岚上一丛丛的桃花开得粉白、红艳,金黄色的油菜花和天上的蓝天白云,把山谷打扮的更加俊俏秀丽。山雀儿在山间的树林里欢唱着,发出清脆的叫声。远处的山谷里一条溪流在鹅卵石上欢唱着,向前潺潺地流去......

从古碑镇到响山寺只有十多华里的山路,汽车从下边穿过架在大山峡谷中的合武(合肥-武汉)高速铁路大桥和六武(六安-武汉)高速公路大桥,不久就来到了响山寺小镇。我不停地在车上寻找千年古寺响山寺的踪迹,憨厚的驾驶员汪师傅说不急,响山寺在前面的巷子里。汽车在巷子口停住,我在汪咏学师傅的指引下,下了车约好搭乘他的回程车,急急忙忙朝庙宇赶去。......

古庙虽然没有唐代诗人常建在《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的: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心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声。

那样有着钟磬声的回响,但景色却也是一样的相同,有着一种优美宁静祥和的感觉。

我远远望去铁制的庙门紧闭,铁将军把门这可让我大吃一惊,担忧远道而来祭拜山寺竟会吃闭门羹。还好在我前面有两个西装革履的干部模样的人,急匆匆地超寺庙赶去。我想这下有戏了,他们一定会有办法进庙去得。我紧跟在他们的后面,到了庙前,他们走进庙大门旁卖香烛的小屋里问当家和尚是否要买门票入庙,那个矮墩墩面目和善的主持和尚说,“本寺免门票任凭施主出入。”我也紧随其干部后面,从卖香火蜡烛的小屋后门进入了寺庙。

两干部入庙后朝各个殿内张望了一番,又直奔庙后面的小后门,向寺庙后的小山坡上的石阶攀登上去。我也好奇紧跟其后想从他们那儿了解些庙宇的历史掌故。山坡上绿树环抱,碧草茵茵,几只山雀在树林间啁啾着。绿树荫下有一座石砌坟墓,墓前有一个白石牌坊。墓碑上刻着:“鄂豫皖游击纵队总司令,陆军上将兼安徽省主席廖磊之墓。”碑文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元老林森,在民国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题写,公元2000年重立。墓前的花岗岩石牌坊上刻有国民党委员长蒋正中和国民党元老、著名的书法家于右任的题文。内容大约都是表彰廖磊的功绩的话语。蒋介石用楷书书写碑文,据两干部说,那字是蒋亲笔字。楷体写得很工整漂亮,和字帖上的楷书没有差别。而相对于右任的龙飞凤舞的草体字,却又别有一种风味。

听当地老乡说,廖磊的墓曾被盗过,尸体也被盗墓者抛弃野外,原本保存完好的尸体见阳光后迅速腐败化解。两位干部说,“想当年廖磊也可是个在江淮大地上,一手盖天的风云人物。现在呢?却如《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所唱的那样:”古今将向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回到庙宇中两位干部朋友,知道我从上海远道而来,与我握手告别,他们还要去祭扫自己的先人,不能相陪了。客气的陈行长和县地税局的陈先生,说咱们有缘分在庙里相会,有困难可去找他们帮助。让我这位异乡客深为感动。

与他们话别后,我重新回到庙宇边的小屋里,向庙主说明了探访古寺的意愿。庙主唯智听说我来自千里之外的上海客很是热情,给我详细地介绍庙宇的由来,以及历史掌故,还陪同我一起参观了庙宇。

响山寺占地面积不大,位于金寨县的槐树湾乡境内,背负起伏连绵的大别山。庙前滨临清流潺潺的史河河畔,向上可远眺天堂古寨,朝下可俯瞰江淮平原。四周有青翠碧绿如翡翠碧玉般的群山环绕,史河如一条白练,萦绕在寺庙前的山谷里。大山如琴架,史河如琴弦,铮铮淙淙的水流,如玉人的手指,正在悠悠地弹奏着优美的琴曲......

我向庙四周张望,史河流水潺潺,清流在鹅卵石上欢唱着、奔腾向前流去。田野上、山谷中处处桃红柳绿,空谷幽兰、鸟语花香。不远处的田野上油菜花开的一片金黄。蝴蝶、蜜蜂嗡嘤着在花丛中忙着采蜜呢。空气中不时地传来油菜花的清香味......

此处人杰地灵。在唐代建元四年时有一位僧人名闻悦,途经此处,观看了一番,被这里的风水气象,人文景色所迷离,认为是块建寺庙的风水宝地,便向当地的吏绅段太尉募化他的这一方宝地建立寺庙。段太尉舍不下自己的宝地,不允许在此建寺庙,闻悦僧人随后离去。当夜,四周地动山响昼夜不息。响声地动传到太尉庭内,把太尉吓坏了。于是连夜派人追上闻悦僧人招回住下,地动山响之声才停止。太尉问闻悦,要多少土地建寺庙。闻悦回答,“一袈裟之地即可。”太尉甚是奇怪,一袈裟之地能建寺庙吗?哪儿知道,闻悦把袈裟一展,太尉家的“四周山水河流一一遮盖而尽。”段太尉害怕了认为闻悦是佛的化身,岂敢得罪。便把自己的宅地捐作庙宇用地,携家人离去。这就是响山禅寺的来历。

到了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段祺瑞执政之际,段太尉的后人,英山段族翰卿同响山寺僧打官司,索要回寺庙用地,后被国民政府法院驳回。寺庙为此把法院批文,策勒碑文作为今后寺庙用地的依据凭证。

响山寺,在历史上也同其他庙宇一样屡遭兵燹。在元朝被焚毁后,到明时的宣德年间,六祖禅师慧能从广东云游到此,怜其庙破败,出资重修庙宇。1942年日寇进犯中原,想破坏国民政府的军械弹药库,曾派一个联队的鬼子前来扫荡,把庙宇给焚毁了。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又重修了庙宇。现在的庙宇规模,保持了基本1945年的现状。有楹联曰:

响震环谷古寺重辉钟又响,

山摇地动宝光再现灵山势。

我同庙主唯智站在庙前,端详着寺庙。金黄色的庙墙边的石牌坊门上的携刻着有书法家王振题写的“响山禅寺”行书体字。庙院内有大小三扇门通往大雄宝殿内。中间那扇大门山携刻着“响山禅寺”隶书体大字;旁边小门上右边用隶书体携刻着“五朝踪迹”;左门上携刻着“万古不朽”隶书体字。

殿前庙院内中间几丈高的铁塔,两旁是铁铸香炉。香炉内烟火缭绕,青烟袅袅。有香客正在烧香许愿呢!

我在庙主唯智的陪同下步入大雄宝殿,算然不及上海的静安古寺和龙华古寺的大雄宝殿那样高大,但也气度不小。迎面而来的是高大的、遍身金黄的释迦牟尼佛像。他,温情脉脉,凝神而思。两边是威猛凶煞的四大金刚,各自手拿着宝剑、雨伞、琵琶、宝杵,象征着四季的“风调雨顺。”在释迦牟尼佛背后,站立着神情严肃的护法神韦陀菩萨。佛像色彩逼真,线条流畅,塑造的面目栩栩如生。大雄宝殿的布置制式,也沿用了传统庙宇的布置。大殿建于明朝天顺年间。“大雄宝殿"四字由南京栖霞寺僧人茗山所题。大雄宝殿后门前有对联曰:

响山宝地迎佛主佛主法施四海,

深林古刹奉如来如来普渡十方。

其后殿有”伽蓝堂。“堂内中间供奉着西方三圣,分别表示象征着,昨世、现世和未世。两边分别供奉有药王孙思邈和送子观音等塑像。使庙宇更贴近施主教众,以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惑时的“精神需求”。生病时祈求药王,需生子时祈求送子观音。

一边的侧殿是“地藏王大殿”除正面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外,殿内阴森可怖。牛头马面,判官阎罗无常,呲牙咧嘴,青面怪相,模样可怖。十个阎王殿按单双数分列两边。玻璃厨窗内判官威严、小鬼恶煞。油煎火烧、刀锯切割、生吞活剥,各种刑具面面俱到,让人的灵魂惨遭酷刑的折磨。无奈桥头,小鬼无常,催促着留恋回望人间的灵魂喝下这一口口苦涩的孟婆汤。受尽折磨的灵魂,最后在判官对比他或她在人世间的正与过重新安排投胎之事。这里的地狱塑造的很粗糙,色彩也不清晰。佛教在此要人扬善除恶,宣扬来生,来时告诫众人在世时,需多行善,修身养性,修成正果。

地藏王菩萨是高丽国的王子,他看破红尘,舍身入佛。殿门上也有一方对联对该殿和现世生活作了最为形象的注解曰:

一念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响山寺庙宇算小却在当地名气很响,可谓菩萨佛像“五脏俱全”“面面俱到,”各方神仙菩萨都有供奉,左边的厢房内还供奉着禅宗达摩祖师的雕像呢。达摩当年面壁得道成佛,功夫可谓深也。修养思想境界高尚,静心修身养性,难能可贵。比起现实的浮躁之气,禅宗达摩的静心养身的大观态度,令人刮目相看。

响山寺只有庙僧师徒四人,主持唯智个头敦实,面貌和蔼可亲。憨厚,忠实。一个人要照顾老八十多的法师,又要管理寺庙,这是不容易。比他长得僧人以六十多岁在梅山住院,比他小的师弟,在外云游学习。我见庙内有一方水池,里面还养着不少大大小小的鱼儿。庙主唯智告诉我,那是作为消防灭火用的?池。

在和唯智交谈的过程,他佛教学识渊博,写的字也很漂亮,也很健谈好客热情,这让我没想到。时间不早了,我担心回古碑镇的车少,于是告别憨厚热情的唯智主持,向他捐了一点儿香火费,便频频向他挥手告别唯智主持好客地说,有机会欢迎我去他们的庙里写作小住,我表示感谢!

我在艳阳中回头张望着山光树荫中的,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庙。望着憨厚的庙宇主持唯智的身影,心中感叹万分。

我望着面包车窗外的山景,青山流云,绿树红花,流泉古庙,亭台楼阁,渐渐离响山寺远去......(临时草写。)

发稿於2011年4月17日,金寨县古碑镇。

相关文章关键词

《游响山寺记》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