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矮子歌与放牛郎

矮子歌与放牛郎

2013-10-22 12:47 作者:逝者如斯 阅读量:38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从那时起,我就在心里暗自庆幸:我虽然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虽然长得矮,但自小生活在农村,有山有水有玩伴有牛陪伴着我成长,是多么的幸福啊!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末,不到两岁母亲就去世了,我成了一个吃百家奶的孩子。但那时乡下的生活条件差,村里每个做母亲的女人似乎奶水都不足,刚刚勉强喂饱了自己的孩子,好心地轮到我时,却已经显山露水了。我在祖母的悉心照料之下,靠吃米汤和少量的牛奶,总算活了下来,除了身材比同龄的孩子矮小之外,智力并不比他们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远远超过他们。我现在这样说并不是吹牛,仅从全村只有我一个人考上了省城的学堂就可以证明。当然,也并不是说和我同龄的小伙伴们比我笨,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吧。我的小名叫阿贵,可在村里,很少有人叫我的名字,大人们开口闭口就喊我“矮子”,不知是谁还特有才,竟然编出这样一首歌谣来寒碜我,“矮子矮,一肚子崽,生不出来,用脚踩。”

起初因为年纪小,我根本听不懂他们唱的内容是啥意思:男人又不会生小孩,为什么生不出来还要用脚踩?如果肚子里真有小孩的话,那不是全被踩死了?

每当大人在我面前这样唱时,我极少哼声,但这并不表示我就默认这种事实,因为我听某某唱的口气,并无半点取笑我的意思,倒像还有几分赞许,因此我就脸上带着微笑,静静地望着面前的大人,认真地听,一句话也不说。于是某某又说,“别看矮子人小,其实是人小鬼大,精得很呢,长大了,必定有出息!”直到成家以后,我回过头来想想,其实“矮子矮,一肚子崽”真的有点道理,因为我老婆前后怀了好几胎,都是男孩呢,只是前几次都不大顺利,没有存活下来。

通常大人口里的歌,小孩子听了一遍,就会唱了。有一次我和几个玩伴一起玩打仗,因为一件没来由的小事和同龄的柳中华争了起来,他也骂我“矮子矮,一肚子崽,生不出来,用脚踩”,我当时立刻生气地反驳他:

“你才用脚踩呢,你就是从你娘肚子里踩出来的,生下来的时候还没有小鸡鸡呢,你的鸡鸡是你爸爸后来用泥巴做的!”

其余的孩子在一旁哄然大笑,一贯争强好胜的中华见自己落了下风,气得“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玩伴们见状四散跑开,因为中华他娘是村里出了名的恶人婆,谁要是惹了他的宝贝儿子,她必定双手叉腰、四目圆瞪地上门兴师问罪。我才不管那么多呢,随手丢给他一张我玩旧了的纸牌,扬长而去。

其实小时候我也不是光知道疯玩,还会放牛呢。

那年月,牛是属于生产队大集体的,大人们每天出工都记10分工分,牛就由全村的人按人头轮着放,一人一天。大人放牛只记五分工分,因此村里的牛常常是小孩子在放,大人们有时间要忙自家自留地里的农活呢。到了每年春耕秋种的季节,牛天天要犁田耙地,很辛苦,所以早上放牛的人要起早,得先让牛吃得饱饱的才行;中午耕田的大人回家吃饭休息时,牛也要休息,吃草。我总是这个时候帮父亲看牛的。队里的牛全部都是水牛,黑色的,公牛少雌牛多,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很少看过黄牛,据说别的地方黄牛就很多。放牛的活其实很轻松,牛饿时,它会一心一意地吃草,不会东张西望,我只要牢牢地将约一米长的尼龙牛绳牵在手里,眼睛盯着牛的嘴,不让它吃庄稼就行了。

牛也和人差不多,有时难免会贪吃,它知道庄稼(如禾苗或小麦)比青草更嫩味更美,常常控制不住自己,只要瞅见主人放松了警惕,便“卡嚓”偷吃一大口。这样偷吃的后果,主人顶多对牛大吼一声,遇上脾气燥的,也会朝它的嘴巴重重地打一棍子,好让它长长记性,不要再碰庄稼。时间长了,我便摸到一种规律,只要我将牛绳的长度控制得刚刚好,不用眼睛盯着牛看,也能知道它老实不老实了,当它想吃旁边的庄稼时,因长度不够,牛绳必崩得紧紧的,这样一来,我的手就会加大拴牛绳的力度,不让牛头偏向就行了。掌握了这个规律之后,后来放牛的时候,我就可以看书了。起初我是站着看,将牛绳放长一点,当牛渐渐走近以后,我又往前移开一段距离;有时,我也会带一张能折叠的小马凳,在牛前边的空地上选好位置远远地坐着,这样无论放牛的时间有多长,也不觉得辛苦。遇到平坦的山坡,若是周围很少有庄稼的话,我就可以放开牛绳,任它自由来回地吃草。但这种场合,适合单独放牛,若有三五头牛凑在一起,它们就不老实了。吃着吃着,它们中间就会你追我赶,公牛与公牛还要挑战一番,比比到底谁的牛角锋利。

有一回,我放的是一条雌牛,刚刚换齿,用村里中华的父亲(他是牛贩子)的行话说牛刚成年。也许在全村公牛的眼里,我放的这头雌牛最漂亮,所以每头公牛一遇见它,就开始追。大多数时候,它并不愿答理这些好色的家伙,抱着一种“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撒腿就跑。但有一回,它不但不跑,还而主动地凑上去和公牛亲热,还拿嘴去闻公牛的屁股。后来不知怎么搞的,发展到公牛竟然跑到雌牛的屁股后面,搭上一双前腿,骑在了雌牛的身上。当时旁边没有其他人,我一下子吓着了,心想公牛那么重的身子,还不把年轻的小牛压垮了?便拿起竹棍,使劲地抽打公牛的屁股。奇怪的是公牛并不怕痛,反而和雌牛更亲热了。这时村里有位大伯从旁边经过,对着我喊,“矮子,你别打公牛啊,它正在播种呢。用不了多久,队里又要添一头小牛了!”我只得放下手中的棍子,坐到一旁看书去了。后来,在鸡们狗们的身上,我又看到过类似的镜头,渐渐的我似乎懂了,又似乎不懂,就像一直猜不透母鸡为什么会下蛋一样,心中充满了无穷的好奇。

小时候放牛的经历在我脑中,当然也有不愉快的片断。那是因为有一回天热,牛很渴,我就将它领到一口水塘边。牛一见到水,就拼命地往前冲,我手里的牛绳,怎么也控制不住它,急得哇哇大哭。如果不是我丢手得快,早就和牛一起下塘洗澡了。还有一回,是下雨天,我身穿雨衣,头上还打着一把长柄花布雨伞,和牛站得很近。其实我打伞的目的主要是用来遮住牛头的。谁知我的好心被牛当成了驴肝肺,可能是嫌我的雨伞挡住了它的视线,趁我不注意,它猛然向后一甩头,结果我连人带伞掉进了田埂下边的深水沟里,喝了几口有着牛尿味道的脏水,成了一个十足的“落汤鸡”。

后来,我读初中了,父亲怕耽误我的学习,很少安排我放牛了。但我放寒暑假的时候,早上或傍晚喜欢拿一本书,到田埂地坝上边走边读,我觉得那样背诵的效果,比坐在教室或家里要事半功倍。记得高中的时候,有一回我将童年放牛的趣事写进了作文里,语文老师把它称作范文在全班宣读。那些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同学只见过汽车没见过黄牛水牛,更别说放过牛了,因此个个流露出羡慕的眼神。从那时起,我就在心里暗自庆幸:我虽然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虽然长得矮,但自小生活在农村,有山有水有玩伴有牛陪伴着我成长,是多么的幸福啊!参加工作以后,我总是在单位埋头苦干,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因为我小时候当过放牛郎,牛身上任劳任怨的品质正是我所要学习的。

若雨

相关文章关键词

《矮子歌与放牛郎》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