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的农民工父亲

我的农民工父亲

2013-10-24 21:55 作者:张景想 阅读量:26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每年的春节,总要邀请几位亲朋好友与全家人小聚一起,叙说祖国大地一年来的巨大发展,畅谈明天的美好。

我的父亲是位农民工,他和千千万万个辗转在这个城市角落的农村人一样,迎着寒风,顶着烈日,守着苦难,甘于命运的安排,用日渐衰老的双肩扛着那些乡里人遥不可及的幸福和平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劳任怨。将足迹深深的留在风景如画的城市一角。

父亲以前一直在家里种田,后来因为我们兄妹四人都要上学,种田的收入无法支付昂贵的学费,才不得不外出务工,那时父亲已经四十岁了。有一次我禁不住问父亲:“出去打工十几年,平时您会想念母亲和我们兄妹吗?”父亲拍着我的肩膀,苦笑着说:“傻孩子,怎么会不想呢。我也不想离开你们啊,在外边我经常睡不着,就是因为太想念你们。但为了挣钱支撑这个家,我又不得不留在工地。想念你们的时候,我就爬到工地建筑上去,面向家乡坐着,点燃一支烟,哼唱一支《南泥湾》……”每次想起父亲说的这些话,我的泪珠禁不住滴了下来。在泪光中,我仿佛又看到了父亲——一个佝偻着背,坐在工地建筑上,点燃一支烟,哼唱一支《南泥湾》的农民工……

父亲常说,他就是一匹马,不能被约束在家里面,他习惯在外面驰骋。父亲就这样的在外面驰骋,一驰骋就是20多年。

父亲现已年逾花甲,改革开放至今,勤劳善良的他就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工,年轻时曾走遍祖国的南北东西,为一些城市的建设留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但他最近的二十几年农民工生涯都是在自己的家乡中原大地上度过的,这也验证了他常说的那句话,他要为家乡的建设多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父亲见证了家乡的成长历程,他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父亲的前50多年是在农村度过,他亲历家乡的农民由吃不饱穿不暖到如今的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老人家感慨改革开放后的家乡人们生活今非昔比,时常会不由自主的哼几句《南泥湾》歌词,逢人就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现在的家乡就是好。

父亲没有什么特长,也没有任何手艺,常做些苦力活,诸如泥瓦匠、搬运工等苦差事,即便是六十多岁时他也不愿歇息,在他从乡下搬到城市生活后,一生好劳动永远闲不住的他仍然给自己找份清扫城市街道的工作。时刻关心国家时事的他常说,我要用自己的双手把居住的这座小城的一隅打扫的干干净净,尽最大努力奉献他有限的晚年余晖。这也恰恰印证了老人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咱农民工”。

父亲对子女要求特别严格,尤其是学习知识方面。原本在文革前期就考上大学的他,因为一场无情的疾病,苦苦追求的大学梦却阴差阳错的与他失之交臂了。所以,一贯尊重知识的父亲对我们最大的要求是多读书,多学习知识,目的为了报效祖国、造福人民,做祖国的栋梁之材,做人民的有用之人。犹记得十几年前的一个春节,在一次宴会上,父亲几乎邀请了所有的族人,来祝贺全村首位拥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哥哥和第一个上军校的我。热闹非凡的那天,父亲欣慰的醉酒了,朦胧中的他说,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的梦基本上在儿子身上能实现了。

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每年的春节,总要邀请几位亲朋好友与全家人小聚一起,叙说祖国大地一年来的巨大发展,畅谈明天的美好。也正是因为父亲的这一习惯,深深的激发了我们兄妹四人,激荡了我们赤诚的爱祖国爱人民情怀。

岁月毕竟不饶人,皱纹、白发已经爬到了父亲的脸上、头上,那曾经挺直的腰也早已变成月牙儿。

如今,有些苍老的父亲已经搬进城里生活,但是勤劳善良的他每天还在用那双布满老茧沧桑之手清扫着这座城市的一角。

父亲说他闲不住。

若雨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的农民工父亲》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