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老杨班长

老杨班长

2013-10-22 15:47 作者:古槐枫月 阅读量:33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我们一边走着,一边聊着,老杨班长好像比我还高兴。快到三号营房了,我忙去夺老杨肩上的背包,劝他快回去,班里的人还等着他开午饭呢。

老杨不是班长,是个炊事员。也许是他的军龄长、年纪大,还是老杨为人热心、和蔼,大家伙对他的尊敬?不过,没人去刨根问底,弄个究竟。虽然,开始喊起来觉得别扭。但是,全班都这么喊,那就随着大伙儿,喊他老杨班长。

新兵训练结束,我被分到了一号营房。刚进军营的新鲜感和热乎劲儿,渐渐地消失了。面对的是艰苦的训练和荒凉、寂寞的山沟,想象中的部队生活与现实形成了极大地落差,心里感到孤独、苦闷、茫然。谎报了两岁,才得以入伍,穿上军装。毕竟年龄在那里,按现在看,那时自己更是个孩子。初离家乡,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父母和亲人,情绪非常地低落。

那一夜,我躺在床上,望着窗外漆黑一片,怎么也睡不着。便轻手轻脚溜出营房,绕过岗哨,来的山脚下的泉水旁,木然地坐在一块石头上。山风“呜呜”地叫着,天幕上的星星疑惑地望着我,泉水又怎能知道我此刻的心情,仍然“叮叮咚咚”忘情地唱着它的歌谣。家就在遥远的北方,爸妈都睡着了吗?梦里也在想念儿子吧?爸爸妈妈,儿子想回家啊!想到这里,不觉潸然泪下......

不知过了多久,我也许是睡着了。朦胧间觉得有人在叫我,并轻轻摇晃着我的肩膀。我猛得惊醒,见是老杨班长。他就坐在我的身边,身上披着他的军衣。

“回去吧,明早还要出操。这里的风有点凉,咱们回去吧?我知道你在想家,我也从新兵过来的。知道你在这山沟里有些委屈。来了,就要适应啊,慢慢地就好了。”

“老杨班长!”我无声地抽泣起来。

清晨。我们还没起床。老杨班长就来到我的床前,用手摸摸我的额头:“有些烫,着凉了。今早别出操了,我去给你请假,待会再给你烧碗姜汤。”“嘟嘟”紧急集合的哨子,突然响起,室内忙乱起来。我看老杨班长没有过来,也只好跟着起了床。班长是个老兵,高邮人。对人严厉,刻薄。他的一双小眼睛,只要朝你看看,准能找出你的不是。背地里,我们几个新兵,都喊他:高邮鸭蛋。这会儿,我不想在他面前低三下四。觉得能行,硬撑着站在队列里。班长宣布命令:急行军,在最短的时间里,赶到连部。说完,全班飞也似地奔出营区。我咬着牙,坚持着,摇摇晃晃跟着队伍。汗珠打枣儿似地往下掉,耳朵里“嗡嗡”响,眼里直冒金星。跑到目的地,我一头载到了。按理,我带病出操,应该表扬。谁知,竟被指导员?了一顿:熊样,跑几里地?能打仗吗?我能说什么呢?眼里的泪水直打转转,我强制着不让流出来。

回到驻地,班务会上,老杨班长先发了言:“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接着老杨班长对班长提出意见,一个战士病了,不但不准假,连首长批评了,为什么不向首长说明情况?而班长呢,说自己是处于好意,对新兵要严格要求。着个凉,没那么娇气。从那天班务会后,班长表面上对我客气多了。可他那对小眼睛对我盯得更紧了。

有一天,我整理好内务,就到伙房帮老杨班长洗菜去了。不知谁坐在我的床上,压塌了我那叠得方方正正地被子。班长气恨恨地把我从伙房叫到宿舍:你看看,内务就这样整得?我没有声辩,默默地整理被搞乱的东西。班长站在一边,仍然不依不饶地训斥着。我一气之下,内务也不整了,拉着被子躺下装起病来。开饭时,谁喊我也不理。班里人都出去了,我一个人躺在床上,生着闷气。老杨班长来了,他用毛巾擦去我脸上的泪水。然后,走了出去。不一会,端来一大碗香喷喷地葱花鸡蛋面。

“快起来,趁热吃了!”

不知为什么,倔强的我,在老杨班长面前,却非常乖顺听话。接过碗,一口气把面吃个净光。老杨班长这才慢声拉语地开导我:到了部队,不能像在家,凡事都有人给你想着,在这里要靠自己。不如意的事情每天都有,你有时间去琢磨?年轻人,要经得起,往后才能担担子。

从那,我开始变了。放下心里的包袱,思想轻松了,人也有了精神。班里大小事情,我都抢着去做。我和班长之间,也消除了距离,相处也和谐了。

三个月过去了,我被调到连部当通讯员。临走之前,班长和我交了心,并诚恳地向我道歉。老杨班长知道了,把手里的活儿交给了另一个战友,忙着帮我收拾行李,并坚持要送送我。

我们一边走着,一边聊着,老杨班长好像比我还高兴。快到三号营房了,我忙去夺老杨肩上的背包,劝他快回去,班里的人还等着他开午饭呢。老杨班长只好把背包给我,。他拉着我的手说:“我早知道你要调到连部,没敢告诉你。怕你知道了,在班里不安心。记住了,在哪里都要安心,还要一步一个脚印......”

老杨班长转身走了,那背影已消失在山道的尽头。我还在望着,望着......

山道弯弯,弯弯山道,留下了老杨班长的印痕。我无法寻觅,也无法留存。可那印痕已打烙在我的记忆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着,老杨班长:杨多发,利辛县人。

相关文章关键词

《老杨班长》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