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洞天
导读在这片海滩,野菠萝和仙人掌相扶着充当岸的守卫,有些诧异的是,仙人掌是属于干旱的热带植物,在雨水如此丰沛的海南岛,仙人掌却生长的如此茂盛,是不是有些“桔生于南为桔,生于北为枳”的感觉了呢?
到了中午,才赶到大小洞天。
据说,这里曾是鉴真东渡出海的地方;又据说,这里还是那句俗语“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还据说,这里也是老子骑牛布道之地。总之,本就依山傍海风景秀美的地方,更因了沾了古人仙人的光,引来大量的游客观光游览。
我们到那里时,停车场已停了不少的旅游车,放多穿着“岛服”的游人们下车,去看椰风、海韵,更主要的是去看看南山不老松。
所谓岛服,其实就是用比较凉爽的棉质面料或人造棉做成的短袖热裤,布料上面的图案或是椰子树或是海南岛上的特色。海南气候炎热,这种衣服宽宽大大、凉爽又吸汗,而且又被当成来过海南旅游的标志服装之一,因此被戏称为岛服。
今天的天气出奇的晴朗,太阳毫无遮拦的倾照下来,地面被炙烤得宛如蒸笼,人在阴凉处不动汗水也想从毛孔中往外涌。因此,岛服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再戴一个宽大的遮阳帽,或是撑一把漂亮的遮阳伞,休闲的旅游感觉就出来了。因此,也几乎被各旅行社当成了团服——不管游人男女老少,人身一件,整个旅行车的人陆续下来等候时,也是蔚为壮观的。
很快大小洞天景区的门口几乎成了岛服的海洋,景区门口刻有大小洞天字样的石头前,人们一拨一拨地在石前照像留影,景区大门口两侧各自立着一面鼓,上书“道”、“德”,也成了游人争相存入镜头的景色之一。门前的广场地面上,一个巨大的阴阳鱼图案,在耀眼的阳光下泛着幽幽的光。一个“道”、“德”,一个阴阳鱼,告诉人们,这里与道教应该有着某种联系,也许当年也是老子修道的福地之一呢!
依次通过景区检票口,一条长长的斜坡引导众人的目光顺道望去,道路的尽头是辽远的大海。斜坡道两边是一幅幅的图片风景,介绍着大小洞天的景致、人物,煊扬着到过这个景区的名人,看来大家都喜欢用名人来宣传自己的知名度,产品是如此,景区也是如此,成了追星族。
不管它追不追星,这里的风光确实很美,海水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碧蓝碧蓝的,椰子树也显得格外的绿,不知是因为前几天的一场雨洗干净了,还是因了今天的太阳特别的艳丽,也许都有吧。一般第一次见到大海的人都有些激动,面对无边的大海,微微的海浪,海的尽头水天一色,是无尽的辽阔,阳光洒在海面上,反射出点点的金光,人看这些有些眼晕,有些想闭上眼睛,可又舍不得眼前的景色,慌慌的张大眼睛,想把美景尽数摄于眼中,留在记忆里。
这些是我第一次见到大海时的经历。现在,全无当年怯怯的心情了。
眼前的大海同样是美的,海边的无数大小礁石或立或卧,形态各异,海岸边种植了不少的仙人掌,还有为数不少的野菠萝,对野菠萝了解不多,也是第一资凶到,原以为菠萝就像苹果树梨树一样有着粗壮的树干,淘气的小孩子们在果子成熟时可以爬上树去摘一两个解解馋,谁知眼前的野菠萝状如高高的乱草,树干细细的,比姆指粗不了多少,但高度却有近2米,真让人担心,月黑风高的时候或是台风肆虐的时候,如此瘦小的枝干怎么去抵抗狂风的蹂躏?看起来自然界里各自都有各自的生存法门,这句话是真理。
在这片海滩,野菠萝和仙人掌相扶着充当岸的守卫,有些诧异的是,仙人掌是属于干旱的热带植物,在雨水如此丰沛的海南岛,仙人掌却生长的如此茂盛,是不是有些“桔生于南为桔,生于北为枳”的感觉了呢?
野菠萝、仙人掌、礁石、大海,怎么看也不觉得突兀,反倒让人觉得挺和谐的。
这也正应和了自然之道吧!
自然是美的,但人为的添加了如此多的传说与自撰的故事,倒让人不知这里的主题是什么了。
是老子修道处?是鉴真东渡处?还是不老松的源地?又或是南海龙王的别院?都认为有史(典故)有据(人为)。
这个景区名为大小洞天,顾名思义,应有洞天福地之意吧,也应该是以大小洞天为主的,其他为辅。大洞天没有见到,许是我们心不诚,没走到吧。倒是见到了位于海边的小洞天,所谓的小洞天,位于乱石海礁的边缘。据说是一个被大海雕塑凿出的洞,呈L字型,洞口雕刻有小洞天这样,以红漆描摹,洞口最外缘仅有一人高,从洞口往里走,一步一个脚印——地面上有八个脚印,据说是仙人留下的,寓意“步步登高”,可这些脚印怎么看怎么象是解放鞋氏子的印章,想做成仙人造也应多少下些功夫嘛。整个儿一假冒伪劣。可明知脚印(抑或是鞋印)是今人印上去的而非仙人留下的,可大家还是很听话地排成一列纵队,依次进入洞中。洞顶呈斜坡状,从洞口进去第三步就不得不弯下腰去以免被洞顶的岩石亲吻到头。入口处是L的短线,到洞底仅几步之遥。这时想在洞里行走,腰得弯成几乎九十度,转弯处也几乎是九十度,形如L的长线,向上缓行,洞里有信徒烧香求拜的痕迹,可没有一点想像中洞天福地的模样,就是一个小小的石洞而已,何以被称为小洞天呢?不得而知。据导游介绍说,此洞从头到尾有18米,从进入、转弯、上行斜坡到拾级而上,用时也只有三五分钟而钟,不觉得有18米的样子,但毕竟称谓是洞天,因此不管真实的际遇如何,毕竟是到过洞天,只是不知福地在何方。
虽说人为的景致假得让人可信度不高,但大自然的几处神来之笔也颇微妙。海边的一片礁石中,一组礁石从某一角度看去恰如一个头戴莲花帽、卧于舟中的人,据说这里是鉴真第一次试海东渡的地方,因而留下了和尚的身影,;另一处为一仙桃,立于一片礁石之中,从远处望去,某一角度真如一个大大的寿桃被仙人遗落在了海滩,万年不腐,导游说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偷摘蟠桃,丢落了一枚,正巧落于南山的小洞天旁,于是,有了如此景致,人坐于某处,角度合适,可做手托桃样,咱也沾沾仙气儿。
传说中的观音菩萨居住南海,寿星居于南山,因此才有了“寿比南山不老松”的俗语流传,此山为南山,而那些据说是不老松的树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祈福的红布条,从树枝的低矮处到高处,无一不被红布条缠绕,也不知人们是怎么将自己的心愿挂上去的,不老松前的大香炉里香烟燎绕,在阳光下有着淡蓝蓝的烟气,人们把长寿的祈愿挂上不老松,把虔诚燃进香烛,希望送达至寿星爷爷。但不知怎的,一棵不老松竞只剩下了空空的树枝,一片叶子也看不到了,不知是都派去上天当信使了,还是被善男信女们的绕绕烟雾熏落了满身的仙气?
现在的中国人真是太聪明了,一块石碑、一块摩崖石刻,二者相距约四五米,中间置一大石,石碑上书一个大大的“寿”字,石刻为“南山”,中间的石头上两人坐于上面,伸出胳膊、脚、比划成一个大大的“比”字,真成了“寿比南山”了。比划的过程中笑料百出,久不运动的姐姐怎么也无法把双腿抬到理想的高度,一再努力下,角度尚可,赶紧抢入镜头,自己又累又好笑,张大嘴笑得顾不了形象,前面等待拍照也呵呵直乐。来到这里,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身体条件许可,都会摆出这么一个姿势,以期能真正的寿比南山。
在蓝天、大海、椰风中,有一个约2米高的大弥勒佛,导游说是传说中的阴沉木,通身偏于黑红,大大的肚子被人们摸得亮光光的,开心的笑容,周围的绿草地上白鸽悠闲地啄食着游人喂食的食物,有游人走近也不惊飞,顶多紧走两步做避让状,一幅和人成了朋友的样子。弥勒佛笑看南山、白鸽、柳树,白鸽悠然踱于绿绿的草地上,游人信步游玩,与仙合影,留椰风海韵于方寸,很和谐,很安逸的一幅画面。
沿着景区的路,慢悠悠地走着,忽然一声“哞”的牛叫声,让人一愣,景区怎么会有牛叫声?正在怀疑是不是自己耳朵出了毛病,听错了,却看到一片竹篱之内,一座老子骑牛的雕像置于其中,旁边几头牛被交了钱的游客骑于胯下,摆出圣人样,拍下照片,表明自己来到了老子修道处,且已骑青牛、闻圣音。这里如果真是老子修道处,如果看到如此状况,老子恐怕会气得七窍生烟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在于其苦修得来的心得与体会,“道可道,非常道。”其中的寓意决不是骑骑牛就可以领悟的吧。
牛是凡牛,人是凡人,景是凡间景,可正是这些凡间的自然之景才是最美的。
凡人都想和名人挂上点儿关系,以示自己的不凡,老子、洞天、鉴真、不老松都成了名人,成了被傍的对象。
凡人和名人挂上了关系,还是凡人,自然的美也远胜于乱傍的名人遗迹。别处也许不是,但在大小洞,却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