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对陈光标“高调行善”横加指责是不公平的

对陈光标“高调行善”横加指责是不公平的

2013-10-22 15:26 作者:空中飞 阅读量:48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好在昨天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播出了皖籍企业家、“中国首善”陈光标“诈捐门”事件的深度报道。多家慈善机构也纷纷现身,为陈光标澄清捐款属实,经受住了拷问。

•时评报道:对一个慈善家来说,“诈捐”的罪名足以终结一切。因此,中国“首善”陈光标捐赠“注水”的传闻,无论对媒体、公众还是陈光标本人,都攸关重大。往小了说,事关一个人的名誉;往大了说,关系到慈善事业的成长(4月27日人民日报)。这两年,陈光标在慈善的道路上不断成为舆论焦点,其高调的行善方式,引来了一些人的争议,甚至把他被称为是“暴力慈善”,招至了少数人的不满。而对于广大的老百姓来说,还是能充分肯定他的行善作为,是一个应该受到敬佩的人。

陈光标的善行有目共睹,我第一次知道陈光标,是从电视媒体中看到的采访新闻,当时解说员带有激情的声调正在赞美他。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我通过摄像画面,看到他在抗震救灾中深入一线的英勇表现,使我很感动。后来,随着很多地方媒体都在报道他雪中送炭、身体力行的足迹,亲自给灾民派发红包,不断加深了我的印象。他用的是真金白银地行善,你能怀疑他的动机不纯吗?他把行善作为理想,并以行善为荣这是难能可贵的,这种行为我很敬佩。就算他行善方式有些偏执,喜欢高调,人们不应该感觉到奇怪与责难,应以宽容之心支持他。比起那些有钱就低调买私人飞机、豪华游艇的人,他的高调行善赏心悦目得太多。正如他自己所说:“人在做,天在看”。对所有的善行者,不管他是以高调、还是默默无声的方式,都值得人们去颂扬。

近期,他去过台湾、日本。有些人就说:“你把钱行善给国内就好,为什么还要撒给外国的贫困居民呢”,你这不是“作秀”吗?特别是陈光标从日本飞回上海后转机到昆明,连夜坐车赶到云南盈江,带着15万元现金向每名灾民发放200元。之后,他从一沓百元钞票中抽出两张举起来,高声说:“请大家像我一样,将拿着钱的手举起来,我和大家合个影”。灾民们纷纷将手中的百元大钞举过头顶与他合影,在陈光标的带领下大家高喊:“感谢解放军!感谢党!感谢政府”。就是这个电视画面的举动,再次引起议论。中山大学教授朱建钢说:“这样的一种慈善行为,是对穷人不可抗拒的暴力,让穷人不得不接受这样一种伤害”。此后“暴力慈善”一词流传开来,戴在了陈光标的头上。我认为他这种“暴力慈善”没有什么不好。他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到盈江做慈善只是“抛砖引玉”,就是唤起更多的有钱人对灾民的关心和重视。

高调行善意在激发更多的人加入慈善事业,动机纯正,无可厚非。但是对那些家财万贯而对慈善事业不拔一毛的帖公鸡们来说,确实是一种不可回避的震撼。这是一个值得赞扬的正义之举,而不应该鸡蛋里头挑骨头予以批评。要说批评的应该是,在慈善机构中收支没有透明度,把慈善款用来大吃大喝的人。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群众捐款的积极性。目前,慈善机构已经不少,但是,当群众重病无钱医治,濒临死亡时,很少有慈善机构主动伸出援手。都是新闻媒体在强烈呼吁捐助,这种现象与我们这个大国慈善事业很不相称。

至从陈光标去年回应承诺裸捐后,就有一些富豪很看不惯他,嫌他讨厌。为什么呢?就是陈光标在公开场合揭批隐形富豪。他说:“真正大的富豪还都藏着呢”。据他估测,这些隐形富豪口袋中的钱,足够再建一座新的现代化北京城,而拿出其中20%就足以解决全国4000万贫困人口的吃饭和就业问题。“但在国家遭遇大灾大难的时候,他们从未捐献过一分钱。”他特别提醒,这些人中还不只包括企业家,暗指某些政府官员没有明说。你这埋怨的话一出口不是犯了众怒吗?即得罪了政府部门掌权的官员,又得罪了靠巧取豪夺的隐形富豪,他们能不恨你吗?你大放厥词真是个傻冒。他们的钱本就来路不正,一捐钱就要露富,一露富就难免“露馅”。你非要求他们捐钱,岂不是逼着他们投案自首、“自绝于人民”吗?隐形富豪们恐怕还没有弱智到此种程度吧。他们比你想的更周到,恪守“闷声发大财”才保得了安全,永远不会像你那样去“炫富”。

这不,昨天公布2011年中国慈善排行榜,在长达173人的慈善家捐赠排行榜名单中,也见不到你陈光标的名字。为什么会这样,就怪你太张扬。哪怕你去年捐款总额超过3亿,如此大手笔还是未能入榜,也只是无名之辈,不服不行。不过,虽然我们祝贺曹德旺当选“新科”首善后,但作为老百姓的我,对你的落榜更关注。哪怕你能在慈善排行榜上,是倒数第一名,我都没有意见,偏偏把你彻底排除,真是替你抱屈,请他们还你一个公道。

仅仅一周,陈光标连受二次打击。4月23日中国经营报(微博)刊发记者叶文添、方辉名为《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的报道,文章直指陈光标多项捐款的数额和用途存在问题,其承诺所捐项目多有水分,质疑陈光标的捐款初衷和动机。一时媒体相互转载,形成铺天盖地的舆论。加上高调捐款风波四年来首落慈善榜,让本就深陷争议声中的陈光标坦言“很受伤”。我们换位想一想,如果你是陈光标,都把矛头这样对着你,你想得通吗?这样一来,那还会有人敢去做慈善吗?相对那些吝拔一毛的富豪,“高调”捐款的陈光标,就该承受更多的批判和冷嘲热讽吗?陈光标陷入“诈捐门”,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一些慈善机构对捐赠信息披露不够,二是陈光标亲自发钱没有发票“吃大亏”。请国人不要太为难陈光标,即使他做得夸张一些、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也是可以谅解的,毕竟他捐了那么多的钱。那可是他一分一厘挣来的。只要其中不涉违法,他的捐款行为就应该和其他好心人一样,受到肯定。

好在昨天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播出了皖籍企业家、“中国首善”陈光标“诈捐门”事件的深度报道。多家慈善机构也纷纷现身,为陈光标澄清捐款属实,经受住了拷问。在这起“诈捐门”事件中,因为善意受到质疑,也因为这些慈善机构的不透明,受伤害的不是陈光标一个人,而是许多可能有意向善的企业家,他们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顾虑。在目前公益慈善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与国际社会相比,中国的公益慈善在很多方面都不成熟,所以,今后要用更宽容的心态看待做慈善的人。在慈善界,希望媒体对有缺点的企业家必须宽容,防止水至清则无鱼,企业家不敢做慈善,或做慈善时畏首畏尾。毕竟在中国做慈善的种子太少了,陈光标开了一个好头,不要太苛求他。如果不允许一个有缺点的慈善家存在,一味站在道德制高点,以极端的、恶的心态去猜想他、压制他,是非常可怕的,是对善的摧毁。

回顾近年来陈光标慈善路途中的每个节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其个人的成败得失、真伪高下,更是对中国慈善事业如何良性发展的沉重叩问。有些人喜欢传统上以低调、做好事不留名为美德的慈善,那为什么就不喜欢高调、好名、敲锣打鼓的慈善行为呢?它们的实质都是一样,都是以善促善,只是方式不同。当网站开展问卷调查“你怎样看待陈光标的高调慈善”?有83%的网民认为,支持高调。说明还有一部分人要转变观点,不能始终停留在“自做自知”,润物细无声的传统阶段。不能认为高调就是“暴力慈善”,现代慈善既是规范、透明、公正的,也一定是高调、个性、多样化的。陈光标的所谓“暴力慈善”,也是对僵化的公益基金管理体制和不透明的捐赠去向、低效垄断的捐赠渠道的一种拷问与挑战。陈光标在现场高调发红包的时候,有很多钱也来自别人的委托。陈光标为何能够获得其他企业家的委托,而一些公益基金会却做不到这一点,不值得相关组织去深思吗?

“从事慈善这么多年,捐了这么多钱,为什么还会有人这么来说自己呢”?陈光标委屈的对记者说。是呀,这说明我国的慈善机制存在缺陷。按照现行慈善组织的规定,捐款的管理费要10%,而陈光标以达到14亿,就是说管理费就用要1400万,而他高调的没有通过任何中介机构,直接把钱送到了需要援助的人。让这1400万又使更多的人受益。这样一来,有些慈善组织当然不满,说他锋芒毕露、沽名钓誉。也就出现了现在的情况,你捐的在多,我不认可你,把你排除在慈善榜以外,看你还咋不咋呼、高不高调。再加上媒体的质疑,使他更伤心。我们不能说媒体质疑不对,也确实有些人和慈善组织互相配合,个别慈善组织为了宣传募捐效果,捐了一千万可能说三千万,这种行为是不诚信的。事实胜于雄辩,央视新闻已经证实了陈光标是个讲诚信的企业慈善家。我认为他是个行善的好人,高调行善是好事。虽然做得不是很完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他毕竟用行动帮助了很多处于困境中的人,对他横加指责是不公平的。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为慈善做过什么?如果陈光标不再行善了,对社会绝对是个坏事。只要陈光标没有利用慈善进行违法经济或政治交易,只要陈光标的慈善行为没有伤害到受捐的穷人,哪怕他高调甚至有点注水吹牛,我们还是要善待他、力挺他。不能扼杀他行善的积极性。

(2011-04-2802:04:19)

相关文章关键词

《对陈光标“高调行善”横加指责是不公平的》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