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
导读随着距离的渐远,学业的渐多,和老师的联系越来越少,以致最后音书隔绝。再见到老师,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那也是自小学毕业后相隔八年的再次见面。
在那些教过我的老师里,我最想念的是自己的小学恩师张洪美。
张老师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接管我们班。自从她来,我混沌的学习状态才宣告结束。以前的那位男老师留给我的印象唯有其二:其一语文期末考试,他给我们每人发一本字典,告诉大家不认识的不会写的字尽管去查;其二要说数学作业,一开始我不懂算式之间需要留空,虽然结果都计算对了,但他看也不看,就给我满纸打了大大的错号。
张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我们班本身底子差,学生们又格外淘气,她因此没少操心。有次她苦口婆心地讲了很多,但我们还是把作业做得一塌糊涂,这使她大为光火。那天上午她满脸沉郁地走进教室,把一摞厚厚的作业本重重地放在讲桌一角,然后默不作声地看着我们,后来猛地挥胳膊把那摞作业本都推到了地上。学生们都被骇得大气也不敢出,很多孩子忍不住留下了惭愧的眼泪。自此大家学习比以前认真多了,作业也越来越仔细。
张老师对我们严格有加,对自己的弟弟也是如此。弟弟比她小很多,家里无人照料,长姐如母,所以跟着她在我们学校就读,年级比我们高。他非常贪玩,性格又倔强,我们碰到好多次,张老师问他作业做完了没有,到处乱钻乱跑得满身尘土,脸上也灰不拉几的他低头无言以对。气得老师不由得大声训斥,有时甚至拳脚相向。虽然那时我们年纪尚小,还没听说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都能体谅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
张老师对学生严则严已,但平常的她最是细心和慈爱。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的是,有次作文课,我想了很多可写的内容,但就是不知如何开头,只好硬着头皮请教她。她很善解人意地微笑着说:“这是很正常的事啊,你没听人说万事开头难吗?现在只要静下心来想一下如何开头,后面的事顺理成章就好写了。老师帮你想一个,你自己可以尝试别的开头,嗯——你不妨这样……”一堂本来令人打怵的作文课,变得丰富多彩,经久难忘。
还有一堂作文课同样令我难忘。那次我写了篇《我第一次洗衣服》的流水账,老师看了后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也是宿舍,很耐心地告诉我:叙述事情要分清主次,要把洗衣服的细节详细写出来,其余的该简则简。这和生活里的道理一样,比如洗衣服也不能平均用力,领子、袖口、膝盖这些地方最容易脏,就需要比别的地方多搓洗一些。她的话让我懂得的不仅是作文之道,还有生活常识,并且因为两者的生动联系,记忆更深刻。
老师春风化雨般的悉心教诲,令我对写作越来越感兴趣。某年我参加镇上的作文比赛得了三等奖,老师高兴得笑逐颜开,比自己得了奖还开心。
张老师对待学生不论学习好坏都一视同仁,也因此得到了全班学生真诚的爱戴。那时学生们经常来一个小游戏,大意是从手相上推测长大后能不能做个像张老师那样受人尊敬的老师。那些被预测能成功的孩子,真是自豪得不得了。我们多希望老师能陪伴我们直到小学毕业,甚至永远啊。可惜好景不长,小学四年级临毕业时,她在课上故作轻松地告诉我们,她下一年将不再担任我们的班主任,不过她还将继续教授我们其他课程。同学们听后都伤心不已,不一会儿教室里就响起了一片啜泣声。唯独我的同桌,趴在那里好半天一动不动,我忍不住用胳膊肘狠狠地捅了他一下,他慌忙抬起头,我这才后悔自己的鲁莽,原来他的眼睛都哭红了。
我们小学毕业后,张老师不久也离开了我们的村小学,调到了另一个小学里。我们即使想在回家时去看她也不能了。但这并不能阻挡我们对老师的思念之心。我们纷纷给她写信,向她诉说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思想上的烦恼和困惑。老师总是紧接着寄给我们以热情诚挚的回信,激励我们刻苦学习,解答我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师生之间的鸿雁往飞平添人生一段非常美好的记忆。
随着距离的渐远,学业的渐多,和老师的联系越来越少,以致最后音书隔绝。再见到老师,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那也是自小学毕业后相隔八年的再次见面。当年那个爱哭鼻子的小姑娘已长成青年,而我眼前的这个人早已不是合影照上那般风华正茂,她是那样的朴实无华,平凡淡定。以至于我不敢确定她到底是不是我记忆深处那个神采奕奕的老师。打消我疑虑的是老师隔了那么多年,却有增无减的慈爱与热情。她把茶杯转过来转过去洗了好多次然后又用开水烫过才给我倒水喝;她忙不地地给我削苹果、剥香蕉、倒瓜子;她如数家珍地向我逐一打问其他同学们的音讯;她早早叫回也是当老师的丈夫去要菜;她招呼下了课的女儿过来见我……受宠若惊的我,还有什么理由怀疑她不是我朝思暮想的恩师呢?!
又是好多年没见我的恩师了,但内心的思念,还有那份敬爱与感激却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