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今夜无眠

今夜无眠

2013-10-23 16:04 作者:平湖可人 阅读量:32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还有当知青的时候,故事也多。知青喜欢串门吃“转转饭”,有时三五成群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当地农民无可奈何,明知不对明哲保身,遇上知青仍是“老张”“老李”亲切称呼……

儿时的记忆恍若昨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用来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这样的经历我们有过,但是几十年后,当我们步入人生枯萎的时候,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过去的已经过去,过去的不再从来,谁你怎样的追忆、怀念和留连,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人到了一定的阶段,觉得过去不经意间滑走的情感,或者无所谓而流逝的青春,到了年老的时候,才认识到它的价值取向,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了全面地深入地理解和省悟。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儿时的朋友,曾经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洗礼,经历过上山下乡运动,经历了恋爱婚姻为丈夫为人父为爷爷或者为外公的伙伴,居然同床共眠,度过了一个神奇的夜晚。

四月的一天,我们几个从小长大的兄弟到毗邻的一个县城作客。主人家也是我们儿时的朋友,因插队落户未能返回原籍,扎根异乡。主人家十分真诚,不但设家宴款待,而且坚持居家住宿,这倒让我们一行人有些为难。实事求是地说,一般家庭接待,除非至爱亲朋,很少有在家庭设宴招待的,并且还精心安排我们在家里住宿,于是大家心里忐忑不安,其原因一是觉得麻烦,二是感到不自然。但是主人家一片赤诚,丝毫没有虚情假意,我们只好客随主便。

现代房子的装修,一些家庭引进外来元素,我们的这位异地朋友也不例外,他家客厅一端设计了一个十多平方米的“榻榻米”,铺上几床棉絮,胜过几张床。记得小的时候曾经睡过一种“连腔铺”,几弟兄头挨头肩并肩一排睡着,既有点像北方人睡炕的形式,也有点像行军部队的战士宿营一样,人与人之间除了各自的被盖以外睡觉无间隔,谈笑风生极为方便。

今天晚上,我们几位兄弟在几十年以后的一天里,意想不到会同床共枕,重温旧梦。那是1967年的春天,也是我们几个兄弟为躲闭文化大革命的“武斗”,去到一个乡下的养路段锤碎石,其中住宿就在农民家借的房子,房子中间一条路,两边铺满稻草,将自己带的铺盖卷往上一甩,睡觉的问题就解决了。那是一种“大屋窖”式的生活,虽然热闹,但也喧嚣。

想到当年的事,于是就躺在“榻榻米”上你一言我一语地打开了话匣子,从读小学受启蒙教育开始,如何恶作剧地不尊重那个年轻的漂亮的音乐教师,故意拉大嗓门哗众取宠发出噪音,一堂音乐课被搅得一塌糊涂,急得那位初出茅庐的女老师啼笑皆非无所适从。然后又讲到小学毕业后背着铺盖卷到农村去帮助农民收割麦子的事,为了提高警惕,领队干部不允许我们与出生成分有问题的人接触,大伙都住在阶级成分纯净的贫下中农家里,同吃同住同劳动,不过这样的经历不多,后来读中学形成制度,每学期下乡劳动锻练一周,叫“放农忙假”。

接着回忆起文化大革命来,1966年春夏,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横空出世横扫一切,由此诞生“保皇”“造反”两大派系,为争观点,孰是孰非,兄弟纠缠父子反目妻不下纫嫂不为炊,弄得一家人“天翻地覆慨而慷”,结果是我们的青春年华付之东流。

还有当知青的时候,故事也多。知青喜欢串门吃“转转饭”,有时三五成群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当地农民无可奈何,明知不对明哲保身,遇上知青仍是“老张”“老李”亲切称呼……

还有的事情很多,但是东方欲晓,不时从窗外隐约传来公鸡报时的声音。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说:“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今夜无眠,过去的事情犹如窖藏的酒,历久弥香,但是能够一如今天头挨头肩并肩地执掌而谈,已远远胜过酒桌上的觥筹交错客套虚伪,胜过宫帏密室里的窃窃私语阴谋诡计,胜过一切正襟危坐的高谈阔论传经布道。尽管一夜无眠睡眼惺忪,今生今世这样的真诚相遇相知还有机会吗?

相关文章关键词

《今夜无眠》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