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交通“奇趣”
退休后到了一些国家游玩,笔录了耳闻目睹的国外的一些交通“奇趣”,现选几则供共赏。
(一)
英国首都伦敦的街道不很宽阔,一辆接一辆缓慢行驶的汽车吸引着我的眼球。我特别感兴趣的是:那些出租“的士”,多是高档的“宝马”“奔驰”……出租“的士”的车身,十辆有七、八辆是绘上不同图像、色调的“画”,画面各有各自不同内容的英文短语,十多二十辆车身图像各异、色彩缤纷的出租“的士”,一辆接一辆的缓慢行驶,构成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英国有不少黄皮肤、黑皮肤、棕色皮肤的移民,可是,这些高档的出租“的士”的司机全是白皮肤的人。
我带着这些感兴趣的问题对导游说,这么多高档的出租“的士”,这体现英国富有吗?导游摇摇头说,我承认英国比中国富,但是,你明白“装门面”这个词的意思吗?如不明白,我带你去看看郊区的出租“的士”就明白了。我说,中国城市的出租“的士”的车身颜色几乎是统一,怎么伦敦的出租“的士”的车身五颜六色、图像各异?导游说,降低营运成本,车身上画的是广告。我又说,怎么“的士”司机都是白皮肤的人?导游回答,在市区内开出租“的士”好赚钱,异种肤色的人要考个市区内出租“的士”驾驶牌比登天还难,没人能考取过。我说,这不是种族歧视吗?欺人太甚了。导游急忙说,我没说过“种族歧视”,你说你负责。
(二)
德国人很遵守交通规则,就算是马路上没车辆行驶,但前面亮着红灯,德国人也不会横过马路。这样遵守交通规则的事很多人都曾听说过,但是,德国的狗都遵守交通规的事,恐怕就极少人听说过了,我却目睹过这样的事。
那天在波恩,我们旅游团一行31人在一条马路上行着,我在旅游团队把尾看见一对孪生姐妹在对面马路向我们所在的方向走过来,姐妹俩后边跟着一只大花狗。姐妹俩已过了马路,后边摇头摆尾的大花狗还未过到1/3的路,忽然前面红灯亮了,大花狗急忙回身走回人行道上,待到绿灯再亮了才急忙过马路来到孪生姐妹身旁,摆尾巴摇脑袋表亲热。
后来我知道,德国人养的狗一般都进过狗学校“学习”。“学习”的内容由狗的主人来定,可以学看门守夜,可以学狩猎……一般的礼仪、遵守交通规则是必修课。由此想到我们,在现在的中小学校开设些礼仪课、遵守交通规则课很有必要。人人都礼让,个个都遵守交通规则,这多好!
(三)
新西兰如果按人头占有汽车数来计算,这个占有汽车率会是全世界最高。领失业救济金的家庭,一般都有两辆二、三手的小汽车。新西兰汽车多,会开汽车的人也多。为什么会这样?据说,这是以人为本举措的一个体现。其一,政府有政策倾斜,激励国民买新汽车。如某人今年买了一辆2万元新西兰币的汽车,政府就在某人今年应交的税里减收2万元新西兰币。因此,新西兰能达到“小康”及以上生活水平的人,一般每年都买新汽车淘汰旧汽车,淘汰出的汽车自然进入国内平价的二、三手汽车市场,领救济金的人只花六、七百元新西兰币就可买一辆六、七成新的小汽车。其二,新西兰的土地面积与日本的土地面积差不多,日本人口近两亿,新西兰人口只有200多万。新西兰地广人稀,人们外出办事、购物等如果没一辆汽车代步就象跛了双腿,难办咯!因此,新西兰人到法定年龄大多都学开汽车,70岁的人还开汽车是件很平常的事。
我听到这样一件事:新西兰一位70岁老妇在奥克兰驾驶小汽车按正确的路线行驶,不小心撞伤一位逆线违规行走的青年姑娘。保险公司出钱治青年姑娘的伤后,70岁老妇到法院一纸状告青年姑娘,理由是青年姑娘违规造成交通事故使她现在常常心惊胆战,索赔精神损失费。结果70岁老妇胜诉。我有不解就问导游说,英联邦的国家不是常说以人为本吗,怎么被车伤的人还要赔钱给老妇人?导游说,以人为本是要以法律来保障的。法院是按有关的法律条文作出判决的,这样的判决实质是保护了以人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