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小将》的智慧
导读那个时代的人是不能有爱情的。小将问大兵,你喜欢什么样的女人,美丽的,有才的,还是妖艳的。大兵说,我喜欢老实的。
我对生活的顿悟,是在看了《大兵小将》之后。
《大兵小将》刚放映的时候,我没去看。贺岁片,我不喜欢。笑笑就过去了,就像肥皂剧,过去了就过去了,什么也记不住。
看《大兵小将》,是因为放假的时候在宿舍狂下电影,无意间把它给下载下来了。
打开电影,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死尸。光秃秃的荒山,只余一杆大旗在随风飘摇。满天满地的黄色,透不尽的荒凉。看到的第一眼,我就震撼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是最残酷,最野蛮的战争方式,一将功成万骨枯,有谁能在荒尸遍野的地方注意到一个小兵的死活?
一段残酷野蛮的历史,或许早已随风散去。那些在历史夹缝里的点点滴滴谁会记得?历史不会记住,人们不会记住,有谁会注意到一个小人物的悲哀?
一个大兵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救了敌方的将军。只因那个告示:活捉敌方将领,良田五亩。
一个大兵,一个小将。
一个小人物,一个大人物。
一段人生路上的旅程,一部人生的哲学,一部对生命和责任的演绎。
淡然乐观
在逃亡的途中,大兵一直是乐观的,机智的。“我爹说了,痒了就挠挠,倒霉了就笑笑,挺好的。”听到这句话,感觉很温馨,拥有什么样心态的人能说出这么一句话?痒了就挠挠,倒霉了就笑笑,生活的真谛莫不是如此?这种乐观安静的心态绝不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所有的,也绝不是一个有着权利野心的人能说出来了。只有他,一个小人物,一个在角落里不起眼的小人物。
人活的快不快乐,并不在于他得到的多,而在于他计较的少。这句话,浓缩了中国哲学的精华。
一直认为,这部电影的精华之处就是在一个小人物身上看到了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
倒霉了就笑笑,痒了就挠挠。这句话说的容易,做到谈何容易?能做到这些的人不是圣人也已臻入圣人之境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浓缩的话语外,分明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多少人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就像我,倒霉的事,烦心的事,大事小事,都会闷闷不乐好几天。其实何苦呢?事情已经发生了,不如让它顺顺利利的过去。淡然,恬静,一直是中国人向往的,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学会不在乎,学会淡然的看待这个世界。
纯朴机智
翻看中国古代史,有的时候,我真的很佩服中国古代的先民。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他们善良,勤劳,乐观。在男耕女织,老死不相往来的落后的封建社会里,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如此多的奇迹。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神话,一个中国先民童话时代的神话。
男耕女织蒙惠化,在落后的封建社会,人的心也是淳朴的,善良的。正如中国推崇的美德,善良诚实。
在恶劣的环境里,我们看到大兵带着小将躲避仇家的追杀。躲在悬崖下,躲在山洞里。如果没有大兵,小将或许早就死在战场了。他用了小人物才有的智慧多次救了是大人物的小将。
割树取水,寻光找出路,装死,这些都可看出大兵的智慧。当他设计捉到一只野兔时,看出野兔要当妈妈,他终究没有杀死野兔充饥,只是默默的啃着比石头还硬的饼,接受小将的嘲讽。当看到偷了他的马的歌女时,他没有责难她,在战争中谁也不容易。善良淳朴的大兵怎么会去责怪一个弱女子呢?
中国的一句老话说的很对,善良的人是有回报的。小将最终被他的善良和淳朴感动,愿意跟他回去,换良田五亩。
淡然和平
剧中的大兵一路上都在想,那五亩良田都种些什么呢?一亩种豆,两亩种稻,还是两亩种豆,一亩种稻?还有两亩呢?那两亩种油菜花吧。
小将说,你送我回卫国,我赠你良田一千亩。
大兵说,一千亩太多了,多一亩,我都分配不过来。
看着这段,我不禁大笑。现实中,有多少人苦苦追寻那些身外之物?在高官厚禄面前,有多少人失了自己的名节?在荣华富贵面前,有多少人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从古到今,有多少人能看破?
人活的快不快乐,关键并不在于他是谁,而在于他对生命,对生活的态度。淡然,不贪心,只想安安静静的过着和平的生活。这样说来,他比那些读了很多书,却一心想着升官发财的人强得多。
没了欲望,只有一颗想要和平的心。或许这就是大兵的哲学观。
剧中大兵对小将说:你知道吗?我等了二十年了,不用打仗,还有田耕。
这句话,道出了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心声。和平和平,这么简单的两个字,千百年来谁能写的全呢?
剧中的歌女一直在找传说中的那棵神树,传说,把愿望挂在树上就能实现。歌女费尽辛苦终于找到,往上面挂了两个字:和平。歌女说,我只是个小人物,一个渴望和平的小人物。
看到这段的时候,我唏嘘不已。
一个小人物的渴望如此简单,如此容易满足。只是千百年来,和平真的一直存在吗?
生活在战争年代的人们,纵有千金也比不过有些沉重的两个字。直到现在,我们仍在和平与战争中挣扎。
爱国爱家
剧中的大兵一直是怕死的。他经常说:我爹说了,怕死不丢人,冤死才丢人呢。
这句话他说的很淡然,小将也因此看不起他。在小将眼里,他只是一个逃兵,一个战场上的逃兵。
但等他回到梁国,看到梁国已经被大秦灭了。大兵从怀里掏出从战场上带回的国旗,插在地上,说了一句:梁国没有灭,还有我。
看到这,我不觉流泪了。国家亡了,他原本可以投降的,可他还是选择与国家共存亡。
怕死不丢人,冤死才丢人呢。怕死的大兵在国破家亡之后,义无反顾的选择死亡。
他只是一个小人物,一个没人注意到的小人物。没人会为他的死伤心,甚至没人注意到他是死是活。但他还是选择捍卫梁国。到这,不禁想起了几十年前的中日战争。那时候,国将不国,生死存亡之际,却涌出了那么多出卖国家,出卖同胞的贪生怕死之徒。至悲至哀矣。
剧中大兵的最后一句话是,爹,我不能给咱家传宗接代了。
看到这,我不禁感到心酸。
那个时代的人是不能有爱情的。小将问大兵,你喜欢什么样的女人,美丽的,有才的,还是妖艳的。大兵说,我喜欢老实的。有才的也行,还可以教我识字。
如此简单的爱情,如此纯净的爱情观。就像大兵遇见歌女,没有太多的言语,没有太多的交流,只有欲说不能的情愫。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当夜深人静或者走投无路的时候总是有歌女的歌声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牵动人心。
家小,国大。大兵爱家,但更爱国。所以在爱国爱家之间,大兵选择了爱国,选择了在乱箭中悲壮的死去。
尾
剧中小将驾着船回到卫国,从此放弃战争,秦军来攻时,卫国投降,百姓得以保全。整部电影在小将的歌声中结束。
“一条大路哟通哟通我家,我家住在哟梁呀梁山下,山下土肥哟地呀地五亩,五亩良田哟种点啥。”
竹简慢慢合上,人生的思考刚刚开始。
一个大兵,一个小将,一个故事。
一种生活,一部人生的哲学,一部对生命和责任的演绎。
我们要学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