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先做事
[导读]:会做人不等于会做事,更不等于已做事。人存在的价值是做事、做实事、做好事,以事显人和树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做事是皮,做人是毛。
近几年里,我曾在不同场合发过“做人先做事”的议论,虽多遭人侧目,却非但不思悔改,且愈加地“执迷不悟”了。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的一个观念是“做事先做人”,这个命题的本意很好,它告诫和强调的是,要想做好事、好做事,首先就当弄懂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的学问和艺术。懂得做人、学会做人,用做人的心态去做事,这是能将事做好的基础和保证。“做事先做人”这个观念确实给了人们良好的启示,也使许多人因走对了路而成就了事业。回想当年,我也非常赞同句话,也曾常用这句话给我的学生、我的属下们洗过脑。
但是,在生活实际中却也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有的人做人猴精、做事稀松,这不能不引人思考,这也是我之所以不识时务冒出杂音的缘起。
按理说,做人能“猴精”做事就该不“稀松”才对,但为什么要求产生的结果却并不高,种了骆驼会产出了跳蚤?这恐怕和“做事先做人”这句话的严密性和一些人理解的偏狭有关吧?
首先,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单独说“做事先做人”表述显得不够严密。认识产生于实践。人生的历程是做事,是在做事的过程中理解做人,总结、升华和丰富做人的认识理念并彰显做人。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人生中做事是过程,做事的终归是做人。“做事先做人”这句话强调了先学习并站在前人经验高点上开始新历程,但忽略了以事显人、以事树人的意义,这是否有本末倒置之嫌呢?
其次,什么是“做人”,有的人无意或有意的发生了理解的偏差。“做人”本强调的是用人品保证做好事、好做事、事做好,但有的人将其理解为在社会中关系广、行得通、吃得开,把会“做人”视为成己事的手段,于是“做人”的味道便发生了变异。看今日的社会,便有了“厚黑学”盛行的大观、恶炒俗作的壮景、瞒上欺下得利的恶行、正直实干吃亏的悲哀。世风问题当然绝不能说是因了“做事先做人”误导,但是否有的人因理解偏差,失之毫厘便导致了结果的谬以千里呢?
再次,会做人不等于会做事,更不等于已做事。人存在的价值是做事、做实事、做好事,以事显人和树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做事是皮,做人是毛。会做人是按“以终为始”思维从宏观上把握人生的方向创造做事的环境,会做事则是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行动。“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人首先必须着眼做实事,学习掌握做事的知识,培养做事的技能,创造出做事的实绩,否则,做人就是空中楼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鉴于此,我仍要大声地说,要做人,先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