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劳模里的劳动者为什么越来越少

劳模里的劳动者为什么越来越少

2013-10-23 19:01 作者:四季梧桐 阅读量:56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说,公务员也是劳动者,但就劳动节的本意来讲主体并不是他们,因为公务员享受着国家最好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存在劳动超时的问题。

五一刚过,全国各地表彰劳动模范的文件也大都尘埃落地,可许多人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一线工作的比例越来越低,局长、科长、主任、厂长、工程师等官员劳模越来越多,甚至许多公务员、运动员也都成了劳模。这几乎成了一个怪现象。

也许有人说:现如今科技如此发达,干体力活的是劳动者,用脑子的也是劳动者,国家宪法都指明了:知识分子也是无产阶级。劳心劳力都是劳动者,那让官员们当劳模也无可厚非,让公务员、科技人员当劳模更是出师有名。社会在变,劳动模范的涵盖范围也该无限扩大。

据此道理:那这世上就不会没有人不是劳动者了,资本家也是劳动者。可不要忘了五一劳动节的来历是什么,好像这里有必要再次重温一下历史: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城市的35万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改善劳动条件。这场斗争震撼了整个美国,迫使资本家接受了工人的要求。美国工人的这次大罢工取得了胜利。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为了纪念美国工人的这次“五一”大罢工,显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力量,推进各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劳动者主要指的是工人阶级等体力劳动者,他们争取的是八小时工作制,并不包括资本家、国家公务员以及一般脑力劳动者等。

事实很明显,道理也很清楚,这也就是为什么新中国成立30多年来,评出的劳动模范几乎都是一线产业工人和辛苦劳做农民。从“钢铁仓库”孟泰到“铁人”王进喜,从农业劳模申纪兰到大寨标兵陈永贵,从“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掏粪工人时传祥到商业旗帜“一抓准”的张秉贵,还有成为上海市民心中“晚上的太阳”的徐虎……他们以普通的工作岗位、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在中国百姓心中留下一深深的印记,也在共和国领袖中间得到赞扬。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喜欢劳模、人们敬佩劳模的心理。

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各级政府官员以及厂长经理,都要争当“劳动模范”这一荣誉,原因何在?我想争荣誉本身就是对官本位的最好注角,对于官场来说,任何荣誉都有很多“现实意义”,它可以为个人的升迁之路锦上添花,也可以成为官场竞争的筹码。这或许就是官员争当劳动模范的原动力吧。

君不见,农民兄弟从未有五一节可过,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切劳动都是遵循着春播夏种秋收的自然规律,一切节日都是跟着农时农节而过,哪有闲功夫享受“五一劳动节”的快乐。而现在的农民工以及许多私企员工对许多切乎自身利益的相关权益是怒而不争,不是他们不争而是一旦争取就会落个炒鱿鱼的下场。我想五一劳动节应该多关注一下一线工人的权益,广大的工人实行的是计产、计量和计时工资,因此国家最应该关心的是他们,荣誉也该多多给予倾斜,而不是给那些本就光鲜的“劳动者”们锦上添花。

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说,公务员也是劳动者,但就劳动节的本意来讲主体并不是他们,因为公务员享受着国家最好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存在劳动超时的问题。世事变迁,物换星移。劳动人民的节日正在退化变质,劳动模范应该回归本性,回归一线工人,让工人真正过上属于自己的节日。

相关文章关键词

《劳模里的劳动者为什么越来越少》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