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边缘观望
葛海林,笔名飙柯、海雨,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阳泉市散文学会理事、平定县作协主席,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编剧专业。诗歌、散文、小说散见于《散文诗世界》《山西日报》《太原日报》《山西作家通讯》《丽江日报》《科技信息报》《中国诗歌在线》《北美枫》《惊蛰》《江门文艺》《阳泉日报》《阳泉晚报》《娘子关》等文学报刊百余万字。曾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报告文学《东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地火》;诗歌《飘雪的村口》曾获1993年全国青年短诗大赛佳作奖。诗歌《清晨的歌唱》荣获2009年山西省总工会、山西诗词学会联合主办的山西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省职工诗歌大赛三等奖。2008年5月荣获平定县首届石评梅文学艺术创作奖银奖,2008年10月阳泉市第四届文学艺术创作奖铜奖。2009年1月15日山西作协《黄河》杂志社专门在平定召开了长篇小说《地火》研讨会。2009年7月诗歌《夏威夷的云》、《纽约的草叶》入选“世界华语诗歌大展”。2009年10月诗歌《诗意的拒马河》入选由全球华语文化传媒、大型综合性权威文化门户——新国风华夏网举办的“迎祖国六十华诞”全国文艺家作品邀请展。2009年底被《中国诗歌在线》期刊评为“2009年度中国诗人”。
我从事文学创作二十多年,进入新世纪以后似乎才找到适合于自己的门径,这既和社会发展有关,也和我个人的精神成长有关。
我们处在一个将会被后人不断提起的年代,在这样一个转型的年代,社会情态和人的精神情态就像年轮一样,必定要留下与其他年代完全不同的印记;这个年代中的文学是幸运的,因为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生活都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文学输送着营养,你只要不因为自身灵魂的浅薄和怯懦而拒斥这种宝贵的馈赠,你只要具有足够的学养和智慧,你就能够做好。
我在2003年之前的文学创作以写诗为主,我始终认为人在年轻的时候,跟诗歌本能的亲近,于是就把生活中的所思所想用诗歌的形式倾诉出来,这些林林总总的诗歌,也许刚开始只是抒发现时的感触,时间一长,不仅增加了我对文学创作的感性兴趣,而且奠定了我今后创作的基础。可以说诗歌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道路,是我比较擅长的一种文体。我有一种体悟,写诗其实就像春蚕吐丝一样,春蚕咀嚼桑叶就像我们深入生活一样,只有吐出闪光的丝来,才能成为诗歌,如果吐出来的还是桑叶,就不能称为诗歌。至少说明我们没有对生活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玩味。从高考落榜到山村务农,从抽调代课到报社从事采编,从北京电影学院深造到机关文秘,从企业从事宣传到被选为平定作协主席,我走过的人生道路上深深浅浅的脚窝里,有诗歌的长吁短叹,也有诗情的抑扬顿挫。记得当时我写的一首诗歌《沉默的石头》和《野谷》很能够代表当时的困惑心境和执拗的追求。沉默的石头/静卧于干涸的河床/巴望上游涨溢的河水/沉默的石头/一任野草攀援在身上/展现妖容/沉默的石头/满脑子的皱纹/怪异的长相/喜鹊想落下来歇脚/却担心是否暗藏杀机。
刚开始我创作的诗歌多在《平定报》《娘子关》《阳泉日报》发表,但很难打开省级文学报刊的大门。1993年诗歌《飘雪的村口》荣获全国青年短诗大赛佳作奖,这大大激励了我创作诗歌的激情。之后由于不懈地努力,终于叩开省级报刊的门槛。1994年《山西日报》发表了我的诗歌《五月的劳动号子》,这更加鼓起了我的勇气。之后一发而不可收,2000年《太原日报》发表了我创作的纪念祖籍我县,五四时期杰出女杰石评梅的诗歌《山村的思念》。诗歌《清晨的歌唱》荣获2009年山西省总工会、山西诗词学会联合主办的山西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省职工诗歌大赛三等奖。2009年7月诗歌《夏威夷的云》、《纽约的草叶》入选“世界华语诗歌大展”。2009年10月诗歌《诗意的拒马河》入选由全球华语文化传媒、大型综合性权威文化门户——新国风华夏网举办的“迎祖国六十华诞”全国文艺家作品邀请展。2009年底被《中国诗歌在线》期刊评为“2009年度中国诗人”。
在创作诗歌的同时,我渐渐地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量,记得我在平定报社工作的时候自费订了《散文》、《散文选刊》、《散文世界》等文学期刊,闲暇时光泡一杯清茶,捧一本书在手,心就随着散文家的足迹在五湖四海遨游。记得当时我是疯狂爱上散文的,经常在礼拜天去新华书店淘大家的作品,夏?尊、朱自清、瞿秋白、梁实秋、冰心、刘白羽、贾平凹,这些文坛泰斗的散文中充溢着的淡泊名利的情怀和高远壮阔的志向,一有时间我就像蚯蚓深翻泥土一样在里面吸收养分,有时候在书架前捧读时间长了,免不了售货员就上前来提醒,不能在这里看书的,要是不买就走。我动了动气,好不容易在身上才凑够了书款,买下了那本至今仍然放在我家书柜的《周作人小品》。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我的散文诗《一生只爱这一回》在《散文诗世界》发表,今年我被吸收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我自始自终都认为写小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一个作者可以写好诗歌写散文,但未必能写好小说。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作家来说,小说创作都是一项浩大的艺术工程。除必要的表现手法及创作技巧外,它还要求写作者要有足够的历史和人性感悟,足够的社会和人生阅历以及足够的思想和智慧。小说创作是一个作家文学创作达到一定程度和高度之后才可以涉足的领域,是对一个人整体创作实力的检验。我在基本驾驭了诗歌、散文等文体后后,曾创作了大量中短篇小说,并发表了一些部分,但回头来看连我自己也不太满意。我在尝试创作小说的的过程中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困惑和问题。
在创造小说的过程中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从生活中掘取素材?什么样的素材可以写进小说?我们常说,文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唯一依据。因此,一个作家能不能深入生活,深入到什么程度将直接决定着其小说的成败与否。大凡比较成功的小说都是深入挖掘生活的例证。因此说有志于小说创作的人首先就是要深入生活热爱生活。要能在生活中捕捉真善美。
有了从生活中掘取素材的能力并不等于你就能写好小说。因为,小说并不是照抄找搬生活并不是对生活原原本本的反映。我们必须对它进行艺术加工,上升到文学的高度。从生活素材到文学作品这个飞跃我们必须借助另外一样东西那就是想象,合理的想象。想象是文学的翅膀。
文学说到底是语言文字的艺术。小说尤其如此。老一辈作家向来非常注意对语言文字的锤炼。像沈从文,老舍,汪曾祺等。相比较而言我们这一代年轻作者则远远不够。语言文字所表达出的那中或忧郁,或凄美,或激越,或亢奋,于人而言实在是一种精神和感官上的美的享受。小说的语言,特别是对话中的语言它最能体现出创作者本人的功力。好的文章只要读上开头几句就能将你吸引住。
除语言文字外小说的一个重要要素就是结构和逻辑。结构是否完美,逻辑是否合理?这里逻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固有的秉性,和数理思维有关。而结构纯粹是一个技术性操作问题。我们应当承认,小说创作还是有章可循的。那就是一些必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倒叙,插叙,平行,粘连,嫁接等。因此,我们在完成一篇小说之后应反复推敲,反复检查。特别是在细节的处理上。因为细节往往会影响整体。
我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创作是从1988年开始的,当时我还在读高中,就写出了反映中学生早恋的短篇小说《不该搁浅的白帆》和《秋天的黄昏》,后来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影视编剧专业毕业以后,就投入剧本创作,先后参与策划摄制的电视剧《承诺》、《的歌》、《彩玲》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提名奖。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2005年我的报告文学专著《东升》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后,我就思考过以企业改革为背景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在我看来,只有成熟的灵魂才能够负载长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也只有长篇小说才能够将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完满地表达出来。
经过充分的酝酿后,2006年春开始投入创作。三载寒暑,数易其稿,终于在2009年9月定稿,在作家出版社付印。
当前,写工业题材、企业改革题材的作品较少,出版的小说就更显空白。《地火》这部作品即属企业题材工业类型,在《地火》出版过程中,文学评论家、山西大学文学院王春林教授挤出时间精读小说为本书作序,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中国小说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雷达,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文艺报》总编、评论家阎晶明,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吴义勤教授在百忙中为本书做了精彩点评,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给予文学新人的扶掖与勉励,让我油然而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敬仰!
今年1月15日,《黄河》杂志社和平定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为我召开长篇小说《地火》作品研讨会,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杨占平,原省作协副主席、评论家蔡润田,省作协主席团成员、《黄河》杂志社主编张发,山西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侯文宜,太原师范学院教授、著名评论家傅书华,山西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王春林,省作协创研室研究员、青年评论家王姝,青年作家、《山西文学》编辑陈克海等省作协的各位领导和评论家从并州风尘仆仆远道而来,市文联主席侯讵望、副主席李银苟、平定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宏革、副部长李永清,市作协秘书长高润征、市电大副校长张震文、阳泉晚报郭祯田主任等市县领导也参加会议,分别对我的作品进行批评,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这些将成为我今后创作的宝贵财富,对我的创作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个小说写作者的想象和虚构能力,是考量和评判其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一个作家的生活记忆与他的叙事资源是密切联系的,但虚构和想象也同样至关重要。在虚构的世界里,所谓的真实就是你是不是对自己所写的人与事深信不疑。只有你相信自己的想象世界,只有内心足够强大,你写出来的世界才会有足够的份量。
在生活的边缘观望,我期待我想象的翅膀尽快飞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