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30年
[导读]:那时候,父亲是村里第一生产队的队长,每天从早忙到黑,带领社员们在黄土地里劳动,即使一年四季忙活,家里的生活仍然很拮据。母亲也和队里的姐妹们参加生产劳动,常常是回到家里就已经星光点点了,虽然十分辛苦,可我们至今都记得她坚韧的神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一句民间谚语,来源是:从前黄河河道不固定,经常会改道(历史上无数次发生)。某个地方原来在河的东面,若干年后,因黄河水流改道,这个地方会变为在河的西面。这句话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有时候会向反面转变,难以预料。用在我家的变迁上,再准确不过。
我们村坐落在黄土高原上的山西东部的煤城阳泉的一个山窝,30年前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那时候,我刚刚八岁,上了村里的幼儿班,记忆之中,学校已经从破旧的龙天庙搬出,迁到村中心新修的二层楼房。一入学就享受到了窗明几净的校舍,坐在崭新的课桌后上课,我们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那时候,父亲是村里第一生产队的队长,每天从早忙到黑,带领社员们在黄土地里劳动,即使一年四季忙活,家里的生活仍然很拮据。母亲也和队里的姐妹们参加生产劳动,常常是回到家里就已经星光点点了,虽然十分辛苦,可我们至今都记得她坚韧的神情。年底跌倒算盘算帐,除了村里的摊销,家里能长出100来块的余款,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光景了。临近年关,母亲到村里的供销社给我和哥哥、妹妹扯几尺布,赶在春节前请村里的裁缝给我们做好的确良上衣,灯心绒裤,就已经是十分奢侈的事了。
记忆中学大寨那几年,父亲带领生产队的社员们垒梯田、修水地,一年到头忙得不亦乐乎,土地产量仍然不尽如人意。队里分的蔬菜不够家里吃喝,父亲便在屋旁房后种植时令蔬菜,由于母亲辛勤浇灌,每到夏天,这些蔬菜长势喜人,可到了能采摘的时候,镇里的检查组到了村里,硬是说这是资本主义尾巴,被连根砍掉。为此母亲伤心了好几天。还记得由于队里分得粮食不够吃,我们正是长身体的年龄,父亲怕我们长不高身材,就约了几个青壮后生,驼着从村里煤窑卖的炭赶着毛驴到河北井陉去换粮食,走了几天,当他们沐着晨曦刚刚把粮食卸下,准备往家里扛的时候,被发现的人告密,粮食被大队的人扣了。在批斗会上,父亲据理力争将了吃不饱返,我们就不能想些法的真话,被批成反大寨的典型,停职反省。为此父亲气不过,在炕上躺了半个月,直至镇里在村子下乡的干部左右劝说,他才病愈后又开始干生产队长。
1982年左右,土地包产到户后,父亲开始担任村里的副村长,主管农业生产、村民调解、红白事工作,尽管更加忙碌了,可我们始终能看到他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兴奋喜悦的表情。因为农户种植的积极性提高了,每年的农业都增收了,他欣慰极了。母亲则坚持在承包的土地里辛勤耕耘,点种、施肥、松土、收割,虽然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作,可最终的丰收让她欢呼雀跃。自从有了自留地,父亲在地里种上蔬菜瓜果,基本上就够家里半年的吃喝。再也不用担心割资本主义那阵在自家院落种植旱烟和倭瓜、豆角被没收充公了。
1983年哥哥考到了镇里的高中,父亲说村里离镇高中有八里远的路,便拿出家里积攒的钱为哥哥买回了飞鸽牌自行车,从此哥哥每天快乐地骑着单车往返在上学的路上。我则羡慕哥哥的待遇,硬缠着母亲为我买下了半导体收音机,每天放学回来写完作业后收听小说《隋唐演义》、《水浒传》等长篇评书联播,这为我以后走上写作道路起到了启蒙作用。
1985年哥哥参加高考顺利地考入山西省警察学校,我到了平定县一中读高中,妹妹考到了镇办初中,这在我们二千多人的村庄成为令人艳羡的喜事。母亲高兴为我们兄妹三个到县城买下了新衣服,送我们各自上了学校。父亲看到我们读书有了前景,在邻居的几次劝说下,终于拿出了积蓄买下了彩色电视机。那时候村里好多人家都有了彩色电视机,可我们家一直连个黑白电视机都不敢买,因为父亲知道我们上学需要好多花消。
1988年哥哥省警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阳泉市一家大型劳改煤矿工作,成为吃皇粱的狱政管理干部,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我高中毕业后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在县报社开始从事报纸采编工作,家里的经济状况更加好转。看到只有妹妹在上高中,父亲终于舒展眉头,有了心思整修我们家的院子了。要知道那几年,我们村兴办起煤矿、铁合金厂、地毯厂、饮料厂等十来个村办企业,村子成为全县有名的小康红旗村。富裕起来的村民都装修了房子,更换了新家具,惟独我们家因为供三个孩子上学,一直没有富余的钱收拾院落。要不是哥哥到了谈婚娶媳妇的年龄,父亲仍然不愿在住宅上投资。那一年父亲请村里的工匠将三眼窑洞抹了,让木匠给打了几件组合柜子,算是哥哥结婚的新家具。尽管没有在城里市场买的时兴,显得土气了些,可壮实耐用得很。
1989年哥哥和嫂子结婚,我们家族历史上有了双职工,成为我们家最大的喜事。父亲摆了四十多桌子二八宴席,请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来,一连热闹了好几天。
1990年嫂子生下侄儿后,哥哥就在矿上住进了楼房,父亲看到孩子们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生活,他掩藏不住兴奋,逢人便讲楼房如何如何好住。
1992年我和妻子也领了结婚证。一年后妹妹也出嫁到邻村,由于在外边工作,我们三个就合计,再也不能让父母亲到村中心挑水了,就拿出钱来帮助父亲在自家院子里打了水窖,解决了冬天自来水管上冻断流吃水不便的问题。
1998年儿子出生后,为了让孩子长大后在县城接受教育,我在县城也购买了楼房。我和妻子上班,孩子在县城上学,生活其乐融融。为了和父母联系方便,在前几年安装程控电话的基础上,我又给他们买下了手机,有事没事,他们总要打个手机,互相关照一下。
2006年农业税取消后,父亲和母亲更加喜悦,他们感谢党和国家三农方面的好政策,对土地更加钟爱,粮食连年丰收。我和哥哥多次请二老不要再种地了,到我们的家里生活,可他俩离不开土地,坚持留在了故乡,继续他们和土地的未了情缘。
2008为了让父母亲全方位了解北京奥运会的赛事消息,我和哥哥给他们买下了联想电脑,我们手把手教会了父母上网。父亲还在网上经常了解农业信息,掌握国家大事。最近中央召开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当父亲从网络上了解到土地经营权可以流转的政策后,父亲高兴地说这是我们农民多年的心愿。父亲一会儿看看报纸,一会儿下载些资料,一会儿思考,一会儿到地里走走,看来父亲又有了新的想法。
30年的变迁,30年的风雨,我们家30年的变化,既是新时代农村的发展史,也是改革开放30年农民的心路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