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大学,已浮躁不堪

大学,已浮躁不堪

2013-10-24 04:29 作者:刘文哲 阅读量:39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学习,这个玩意说两个方面吧。第一,我们的老师不能称之为老师了,因为他们没有完完全全地引导我们,所以是辅导员。大学的老师很少尽职的,见怪不怪了。

浮躁的大学氛围,这本不值得我去挖掘文学的价值,或者说这就不是文学,用当代人所谓的咆哮体去形容之吧。————心灵的欲望深渊

对于大学,我想我是阐述不完的,它本是人人向而往之的地方,在中国,这种程度尤其强烈。我们国家大学的发展是自古就有的,若我们溯流而上,纵向考察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我们会发现,其虽没有大学之形,但却有大学之实。文献记载,在中国,“五帝”时代,“大学”一词已经用来指称较高等级的学校。凝聚和遗存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学》开宗明义道出了大学的理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是指通过教育发扬人性中本来的善,培养健全的人格;“亲民”是指通过教与学的统一,达到修己立人,推己及人,化民成俗,更新民众,改良社会风气;“止于至善”则是指教育的终极目标,即通过教育,使整个社会达到古之谓“至善”的理想境界。可见,兴办大学旨在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境界。

但是,我们对大学抱有的希望太重了,它无非是一个提升自身的平台,小、中、大,大在对人性价值的深化,对自我思维方式的创新塑造。只如今,我们国家的大学已经腐化浮躁到一种很严重的地步了,我说很严重,而非极其严重。我们的学生大多丧失了对生活的奋斗劲儿,更何况所谓的理想了,下面针对几种明显的现象说说。

进入大学后,学生们像是脱缰了的马一样,放任自流,其中不乏一些自制力较好的学生,可以静下心来安心的学习,但是我却不看好后者,因为后者当中有大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值得我们反思的。看好书是一件很值得探索的事情,有时候买一本书我们有必要花费大半天的功夫,为的就是换来个好的心境。倘若仅仅是每天翻翻发的基本教科书,我想那纯粹是折腾自己,倒还不如不去上课吧,学与用严重脱节,这与中国自古以来固有的唯心主义有关,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探索事物本质。其实,有的学生就在这种处境中仍就完好的生存了下来,保留了自己的个性与对事物的灵敏认知,仔细想想,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呢。人类社会激烈的竞争,就像一道筛子,这些所谓的社会异类也浑水摸鱼般地留下来了。可以试想一下,倘若没有这种教育体制,真正的有为者或许就是那些文弱书生了,那些只会读书的人了。对于学与用的关系,自古至今就在不停地探索,按照历史的规律,我们这个朝代又该是探索纷争的时候了。

恋爱与生活。恋爱与大学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人为地引起了我们对它的兴趣。爱源于寂寞,寂寞是因为无事可做。在这偌大的校园里,什么人都有,这是个人与狗共存的社会,校园。有人会说,加入学生会社团是一件好事情,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而我唯独排斥这玩意。看看现在的社团有几个是在高效率办事的,都是无病呻吟者罢了,没有编制的社团,成群结队地明争暗斗,倒不如做一些兼职实在,既可以锻炼自己(因为接触的是社会),又能为家庭减轻些负担,赚来的钱即使用来洗桑拿也是自己的事了。这样的现象,譬如社团中大一的学生积极性极高,往上依次降低。因为大家加入的动机就不是纯洁的,过分地追求锻炼自己只会被自己锻炼。象牙塔的学子们用褒义词形容是纯洁,稚嫩,反之是幼稚、可悲。回归正题,大学恋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但不晓得从何时起,爱变成了肉欲的代替品,人家说没有性的爱不是爱情,这点我也认可,但是肤浅、龌龊,甚至于出卖良知的性就是犯罪了。男人,这是个让人纠结的玩意,它忽冷忽热,时而真,时而假,但假了那么久,女人还是没有在意,有时候,明知开始的那一刻即是走向结束,但还是要爱。这炎热的夏季,走在偌大的校园里,不再感觉到这校园的圣洁了,我甚至觉得它变得肮脏起来,不怪它。草坪上,座椅上,每一块可以遮脸的地方,就连黑暗也不放过,黑夜,欲望的寄生虫。看到这些,我没有丝毫的羡慕,有的只是鄙视,草坪上调情本是一件很美的事,但被二流的演员给演砸了,剧本再也找不回来了。大学生的经济实力属于弱势群体,是可以列入低保范围的,没钱,没势,有的只是装的娴熟与否。擦肩而过一对情侣,我目睹着,女孩说的话男孩丝毫没有当回事,只是不停地做出戏弄的举止。倘使,这些男人真的忍受不住肉体的折磨,大可以去开房,没必要在此廉价的消费,难道是没那点钱?事实就是这样,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是一千三左右,要是恋爱的话还可以维持住,但对于那些只有六七百的低保户来说倒不是日日头疼的事嘛。父母的血汗钱就这样被丢出去了,爱情在亲情面前简直太微不足道了,要知道生命是谁给的。每每的电话给家里总是要钱,生硬的几句话,似乎都可以编成程序了。中国人讲究个知恩图报,父母的恩惠换来的只是对关心的不屑,于是唠叨出来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不论男女,装酷耍帅似乎成了一种潮流,生硬的面孔迎面而来,但装不出来的是他们的体质,一个个酷似刀削面。传统的东方人固有的气质被篡改了,没有任何征兆,等到我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信仰,这是一个没了信仰的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倘若没了信仰,那是最可怕不过的了,这也往往是敌人瓦解我们的高明之处,埋进坟墓的那一刻或许我们都明白不了。这些年,西方热渐渐流行开来,这里不是抵制西洋的东西,而是他们传来的东西太微妙了,我们不可能抓住每一个虱子。我们的价值观渐渐西化,这就是说我们认知问题的方式慢慢与他们一致了,这是好事吗?西方之所与强大,不在于他们的价值观伟大,而是民族信仰的统一与创新的本性。倘使,我们学习了他们那种腐化堕落的价值观,而没有创新与信仰,那无疑有一天会土崩瓦解。中国在信仰方面做错了,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它离我们太远了,而中国固有的宗教,扎根本土的宗教信仰没有被有效的利用起来,这是一步很严重的错棋。至于利用宗教煽动祸害的事情,我们为何总把问题想的那么糟呢,事有利弊,避免不来的。信仰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将社会统一在一起,一切对人类的侵犯即对信仰的挑战。我们的学生已经完全没了信仰,这是件很头痛的事情,这样的话,即使每个人都是爱因斯坦又能怎样呢?会不会做出反人类的举动也不晓得。

气质与健康。气质是展现一个人魅力的一方面,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人格魅力,使之臻于完美。由于我们的学生被这十几年的死的教育体制紧紧地捆绑着,气质的发展受到了约束,它来源于对生活的品尝,对人生的感悟,而这需要时间去静,如此浮躁的氛围里已经很难培养出这样的人了。我们没事的时候可以发现,每一个过路的学生似乎都被统一了,思想被统一了,装备被统一了—眼镜。瘦弱的身子晃动着蓬勃的心。身高再次受到了限制,有人说浓缩即是精华,我想这句话只有在中国才适应罢。由于过于追求成绩、学历,考研,公务员乃至无穷的学历姐,学历哥,我们的学生体质已经处于严重的亚健康状态了,这是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亚健康不是病,但却可以像魔鬼一样向四处生根,百病都出来了,到最后,是病贩子而非学历姐。工资付不起医药费,看病贵这玩意。其实,一直我都感到很幸福,因为我们GFS的工作是不需要自己找的,待遇比公务员还好,这点功利的特征肤浅的来说就值得我们去拼命流汗,我们光荣在于当其他人沉浸在花前月下,灯红酒绿之时,我们也在履行一个中国公民应作之事——服兵役。

独立的价值观,认知方式。我喜欢有思想的人,甚至于是迷恋了。有思想者不一定就是好事,在这中制度下,它甚至有种冒险,但我喜欢冒险,我想会有很多志向相投之人。当一个人总是想别人之所想,做别人所做之事,那就称不上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了。敢于尝试新的路径,即使失败了也会很美。有思想的人就像三月的小草,芽总是嫩的,唯美。我们的学生在无数次同化中,已经大部分战亡了,想想小时候的为什么,现在的为什么。

学习,这个玩意说两个方面吧。第一,我们的老师不能称之为老师了,因为他们没有完完全全地引导我们,所以是辅导员。大学的老师很少尽职的,见怪不怪了。老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但在这个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已经变成一个产业,各种课题研究已经成了老师的致命诱惑,巨大的老人头把他们包裹的严严的。我想没有比高三的老师最可爱不过了。第二,学生们学的玩意很偏颇。读书先做人,人都做不好,谈何来读书,知识是没有分辨能力的,可以为垃圾所用,贻害万年。

总之,无论怎样,大学很美好,很令人向往,但是不是有毒之地,谁也不知道。

相关文章关键词

《大学,已浮躁不堪》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