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快乐
导读人出了汗,身体就轻松了。于是我把蛇皮袋放在田埂上,空手蹲身钻进竹窠里,一会儿工夫,一大捧水绿色的竹笋到了手。
劳动节小长假哪里去?脑子里搜寻、谋划了一个多星期也没有结果,问亲朋、问好友,也没有得到很实际、很有价值的答复,眼看假日渐渐临近,心里依然空空如也。
假日的早晨,天气晴朗、阳光灿烂。这放假的日子哪里去?LG提议:我们上山拔笋。我半信半疑地反问:行吗?LG说:行。于是LG预备了两人半日喝的水,拽出几条蛇皮袋,拿了一副白棉纱手套,带我驱车往郊外驶去。汽车在绕三公路上行驶,五月的阳光温暖地撒向田野,阳光下的田野显得生机勃勃令人心旷神怡。一旦走进自然,人与自然很快能相得益彰。原来无需刻意去哪里,更无需计划、远谋去哪里,其实只要走出家门,哪里都有无限的春光,哪里都有视野的收获,哪里都有心灵深处的震憾。
LG停车,喊我下车,交给我一条蛇皮袋与一只白棉纱手套,指我沿着路边水沟旁的小径找竹笋。小径蜿蜒穿过农田伸向山坡,农田山坡沐浴在春末明媚的阳光里,草树皆绿,绿川汹涌。我戴上手套拎着蛇皮袋走上茅草遍生的小径,阳光照在头顶上,阳光的热量渗入脊背里,地面反弹的温热抢薰脸颊,在这样的环境里肯定有竹笋,因为竹的根鞭接受到阳光的温热就会发芽、冒尖,钻出泥土的嫩竹芽就是笋。水沟边有矮矮的小竹,我蹲下身子,探头向竹根部望,有尖尖的笋立在竹根的泥土上,陪在竹的附近,可爱无比,如小雏鸡跟着老母鸡似的不离左右。小时候上山拔过笋,我一看见笋就很快进入角色。我情不自禁地伸手拔笋,那笋水绿色的身体比老竹粗壮,笋尖毛紧紧地一律向上,是水笋,看来这水沟旁的竹是水竹。我连续地拔了几根笋,手掌没感觉到笋与地面的亲密程度,干脆脱了手套,裸手掌拔笋。裸手能够感觉手掌的饱满可以判断笋的粗壮程度,很是过瘾,笋与竹鞭紧紧相连,需稍稍用力才能拔起,拔起时发出“喷”的声音。身子下蹲,眼光搜笋,眼到手到,手到眼离再寻别处,往往手的速度慢于眼睛,在笋多的地方,感觉应接不暇、心急心慌,只顾接连不断地拔笋,笋离地时“喷、喷”的声音也已听不见。心意在笋,欲望在笋,可爱在笋,快乐在笋,一切皆在笋,连身旁水沟里潺潺的溪水也失去了声音和乐感。
不多时,额上的汗珠滚滚下落,弄得脸上皮肤庠庠的,很是影响拔笋的速度,于是我就用那只白棉纱手套擦汗,再看手套,手套的表面依旧洁白不显汗的颜色,可见汗液纯白如水,无油渍无杂质,好多年没出过这样的汗了。多年来的室内工作使身体的健康每况愈下,业余时间的健走也没有过这样的大汗淋漓。看看蛇皮袋,已有了大半袋笋,心里很有成就感。
人出了汗,身体就轻松了。于是我把蛇皮袋放在田埂上,空手蹲身钻进竹窠里,一会儿工夫,一大捧水绿色的竹笋到了手。只要有竹的地方都有笋,只要你练就蹲身走路的功夫,竹笋就会连续不断地钻入你的蛇皮袋。
下午闲闲的坐在家里剥笋,LG拿刀削笋,我剥笋并打老(剔除笋根部分),经刀削过的笋剥起来手不疼。小时候剥笋剥得手指生疼,没有人能够想出用刀削的方法来解决。LG说看见菜市场的人拿刀削笋的方法很好,借鉴来用一回。看来劳动出成果,在劳动过程中人的聪明智慧才得以发挥、挖掘。多年来坐沙发的身体坐在小板凳上,膝盖顶住下巴,双手不停地剥笋,感觉久违了的农家生活重回到眼前。
五一小长假的每天早晨,带上水杯、蛇皮袋、帽子、汗巾,到野外竹窠里走一遍,出一通汗,享受劳动的快乐,也免去了平日健走的功课。有的竹窠矮矮地贴着地面,人钻进去只有匍匐前进,稍抬身体,不是帽子被荆棘刮了去,就是眼镜被树枝勾了去,于是弃笋伸手抓帽扶眼镜,待帽正眼能看的时候又去寻笋。手被荆棘刺破流血也顾不得擦拭,一心只看前方的笋,然而很快乐,很充实、也很有成就。
春末夏初的五月天,竹笋与茶叶同时上市,乡民注重茶叶收成,忽略了山间竹笋,假日的城里人如果有兴趣的话就去野外竹窠看看,寻寻觅觅,一定会有收获的。餐桌上的鲜笋是一道味美可口的土菜,如果数量多了还可以晒干保存至冬天烧火锅。
假日里到野外走走看看,做一些劳动,体验农家生活,有收获,有快乐,身体还能得到锻炼,一举多得,岂不美哉!岂不妙哉!
2011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