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载体
编者按相框是历史的产物,它留存记忆,促人怀旧,催人产生万千思绪。同时,相框,是最好的记忆方式;其中的相片,也最能经得起岁月的煎熬,是记忆最好的载体。
自从父亲十年前离世之后,我虽然与母亲居住在一个社区、相距不足半里路,但不管工作再忙,还是自然地养成了插空去母亲那坐坐的习惯。与年届七旬的老母亲拉拉新鲜事,叙叙旧事,母亲的微笑时常挂在脸上。
这天,谈及过生日的照片,母亲总觉得和和美美,家团人圆,值得回忆。这时,我忽然看到了放在角橱上的相框,原来,母亲是有意引导啊。相框内,自然有那张十几年前父亲过六十大寿的家庭合影,那时侄子和侄女还没有出生。在相框的头条,便是母亲前几年过生日的照片,以郁郁葱葱的树木做背景,人人笑意满面,穿着的丰富多彩,景物的有效衬托,使得幸福指数继续攀升。相框内,依次还有我和妻子二十几年前谈恋爱时的照片,二弟在溪水淙淙的河边玩耍,三弟骑马,以及家里三个孩子游肥城陶山朝阳洞的合影。看着这些,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尽在其中了。
还没有到矿山工作时,在莱芜农村的老家,就有悬挂相框的风俗。大爷就会木匠,自作的雕刻有花纹的相框,为几家延续风俗起了很大作用。那时,照相机很少,加上相片不好保存,于是家家都有几个像模像样的相框,挂在大厅的盈门墙上,使来家的人一眼就看到。女孩子的小花褂,男孩子的四兜正装,是现在永不磨灭的珍藏。那个时候,认识远在肥城的姥爷姥娘,大舅小姨,都是通过他们寄来的照片。百里之外,母亲不能成行看望姥爷姥娘,相框,便成了寄托思念的载体,遥祝家人平安的没有邮票的信件。
想起我家的相框,却与大爷、叔叔家的明显不同。相框的来源是父亲获得的先进工作者的奖状,改装的。父亲获得先进工作者的奖状内芯,被母亲换下来贴在了墙上,然后在相框的玻璃下面先铺上一块薄板子,为使照片更加的醒目,其中夹杂的是一张粉红色的彩纸,相中的相片被有秩序地排列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几乎每逢过年都要换上一些新的照片,其中的内容涵盖很广的。既照顾了各方面的情绪,又考虑到了地域、亲情的关系。
母亲对我说:“现在,孩子们都在外头上学,又不能天天见,想他们了,看看照片就行了。”怪不得,在多少年以后,母亲又翻腾出了好久不见的相框,并重新充实上了照片呀。切切的思念,深深的情意,使相框的现实意义更加独放异彩。
是的,相框是历史的产物,它留存记忆,促人怀旧,催人产生万千思绪。同时,相框,是最好的记忆方式;其中的相片,也最能经得起岁月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