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伟大的母爱
导读有一个女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她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和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谨以此文送给祖国伟大的母亲
前言:有一个女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她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和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母亲,是孕育我们成长,保护我们的天使。母亲把最无私的爱给了我们,我们长大了,学会了飞翔,我们渐行渐远,而我们的天使始终守护着我们,不论是用她们的目光、她们的关心、还是她们的双手。在这种伟大的爱中,我们永远是母亲眼里、怀里那长不大,可以永远被保护和安慰的孩子,不论你作为生身母亲的孩子还是祖国母亲的孩子。
一、
在08年母亲节到来的时候,伊利奶粉与新浪网携手主办了“时时刻刻说出爱-我与爸妈的故事”征文大赛,旨在让我们感恩父母之爱.对于深深埋藏心底的父爱,我已经在父亲去世十年后的今天,全部都转化为拳拳爱母心。
为此我将07年母亲节为母亲所写的《打工的母亲》拿来参与了此次活动,在朋友们的支持下,也在拳拳母爱的鼓动下,文章得到多数人的肯定,我的网络支持票数也始终走到前几位,在我来说,仅此足够,已经达到我起初参赛时的愿望。那么后来为什么还要一直坚持地比赛下去呢?我会大声的回答:“还是因为母爱,那是一个高于我打工母亲的大爱。”那是在07年做义工的日子里,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祁县九汲村的一位残疾老妈妈,她就是那年中央七套节目报道过的残疾妈妈孔贞兰。她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抚育了二十六个孩子,除去她自己的几个孩子,其他都是收养的残疾孤儿,都是被他们亲生父母所遗弃的孩子,当我随同爱心家园的志愿者们一次次走进那个有爱的世界里时,我才知道,什么是伟大的母爱,不管别人对于孔妈妈收养那么多残疾孩子有什么其他的言论,孔妈妈的形象都一直在我脑中挥之不去。因为,我相信我的眼睛,我相信那些在孔妈妈无私关爱下,一个又一个健全起来的残疾孩子,我更相信我也作为一个母亲的体会。
如今,那些大点的孩子有的已经上了大学,在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在社会中奉献自己,还有的孩子正在读书,但更有那十多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天天要等着奶喝。我们爱心家园的组织者为了更深刻的了解那里的情况,亲自在那里住了几天,与那里的孩子吃住在一起,几天时间,让他把所有的质疑全部抛却,只说:那些孩子太需要人们帮助了,那些孩子太可爱了,那些孩子太幸福了,孔妈妈太辛苦了。他的这些话,在我们多次把爱心投向那里的时候,一一都有了答案,是啊,大点的孩子自立了,有的可以帮助孔妈妈做点事情了,这样让孔妈妈可以省心不少,但是,还有那么多要上学的孩子,大小不一,年级不同,学校不同,孔妈妈每日里弓着背要早早的起来给那些孩子做饭,打发他们吃过饭后,还要送他们去上学,遇到不想上学走的,还要她费心思去哄着去读书。因为,孔妈妈知道,读书,对于这些孩子有多重要。送走了那些上学的孩子,孔妈妈这才能回来给那些嗷嗷待哺的幼儿们热奶,冲奶粉,那些孩子,一天就要喝掉十二斤牛奶,一代奶粉……一切的一切,真不知孔妈妈对这些孩子要付出多少呢?我们做过母亲的都有深刻体会,我们的孩子就那么一个,带起来都很吃力,还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一起带。虽然每周都会有志愿者去帮助孔妈妈打扫下卫生。但,抚养那些孩子需要多大的开支呢?要知道,孔妈妈生活在农村,没有一分土地,只有一个钉鞋机,靠着给村里人钉上几双鞋,她那弓着的背更弯了,但是,她始终那么乐观,从没在我们面前掉过一滴泪。面对眼前的一切,我们爱心家园一次次的去尽力去帮助那些孩子。去年,我在家乡,去那里还比较方便,今年我远离家乡。每次想到家中的儿子和母亲时,就会不由得想到那十多个叫我妈妈的孤儿院的孩子们,他们的奶粉是否还有,一定又都饿了吧?孔妈妈又该为牛奶钱发愁了吧。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总是很沉重,在这么远的地方,想去看孩子们都不方便,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呢?好想为孔妈妈分忧,可是,我的能力实在太小了,我们爱心家园的义工们也都尽力了。那一切的重担还都在孔妈妈肩上扛着,她那伟大而神圣的母爱又能扛多久呢?她已经六十多岁的老妈妈了啊。是她让我看到了母爱那挺直的脊梁。也是这份母爱,让我有了那样自私的想法,那就是,将比赛继续下去,希望伊利集团能将比赛奖励的中老年奶粉换成幼儿奶粉,让我送给我那些可爱的孩子们。让我能为敬爱的孔妈妈分一点忧愁。于是,号召多数文友参与此次比赛,期盼能多得些奶粉,只为了,只为了那些嗷嗷待哺的孤儿们。当此时也,那种对文学的如象牙塔般崇尚的我,居然这般功利地把它和这种别人眼里不值一提的切实要求结合得这么紧密。幼稚乎?可笑乎?
二、
在坚持博文比赛的这段时间,我收到了朋友们大量的评论和留言、纸条。这些评论,是一张张热情的面孔;是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一份份浓厚的情!这些评论,来自多少朋友?我没数,数字是苍白的,它无法表述朋友们鼎力相助的一份真情!这些评论,来自哪些朋友?我还不能一一列出姓名,具体的姓名没有实在的意义,我只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朋友”!所有的朋友都和我一起在见证着母爱。
然而,我的《打工的母亲》一文中,所要表达的含义,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能体会的到的,在诸多的回帖中,见的最多的都是“你的母亲好伟大”等等这样的话语,或者说通过我的文章他们学会了坚强等等,对于大家的支持我很感激,真的很感谢朋友们对母爱的支持。但是,作为一个写手,最希望是有人能真正读的懂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或许更多的朋友并没有认真的去看文章,甚至就没看文章,就是投票投票再投票。几百条回帖中,我看到了闪光的几条评论。
网友国弃野老评曰:很久前朋友就向我说燕子文笔可餐可品,而老实说,让我深深感动是从她的一组装帧画开始的,那北方秋风中枯黄的苇.那和岁月一样沧桑遒劲的山梁.那北方空旷而辽远的天空,无不向人昭示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其时,我就想,这怎么可能出自一个纤纤玉女之手呢?那给了我们,尤其我们这些南方人的心灵是一种怎样的震撼呢?读了这篇<打工的母亲>,才知道,我们对燕子的了解,即使是对她的才气,都是何等的表象。她那骨子里的坚强和执着我们哪能理喻啊!打工族,对于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乃至中叶,那绝对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那种如潮般的浩荡,那种对财富趋之若骛的渴求,让即使是19世纪美国的淘金热,西进运动都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在这大熔炉,大染缸里,什么样的离奇故事,什么样的悲欢离合,都将得以包容,最终成沧海一粟,一如本文的故事及情感。但如果你被这篇文章感动着,你一定会说出你的理由.我是有的。一个垂垂老矣但仍能劳作的老太太,一个正值壮年的女儿,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孩.如能从流,这事情就变得简单,千万个打工族的家庭也比这好不到哪里去啊,这个家庭却蹊跷,怎么会是老人出去挣钱啊?读罢文章,看了艳燕砚的博客,我算弄明白了,也彻底臣服了,一个坎坷的女人,一个一贫如泻的女人,一个文学爱好者,为了自己心中的梦,为了割舍不去的文学情结,安贫乐道,宁愿守着一个收入仅能糊口的小网站,靠在网上写写文章艰难度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这是一种怎样的执着啊。现实中,众多打工者,在财富和情感上,他们无奈的选择对财富的追求,放弃了对精神家园的守望.因而,即使是折磨,也仅仅是某一方面的.本文作者却不同,生活的压力.对母亲的内疚,割舍不了的精神“乐土”。都变成了思想里的发酵元素.这些复杂的情感,融进<打工的母亲>里,怎么不是行行如血.字字如泪?长歌当哭啊。不过,这样也好,我们看到了一篇好文章。
另外一条是正在鲁院学习的别亦难读后给予文章的评论:令人震撼的母爱,令人落泪的亲情.作者给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有不在亲情范畴的社会人对母爱和他人亲情的尊重,还有对当下人情淡漠的拷问,对回报母爱的反思,乃至作者自己作为母亲对儿女的那种爱和无奈.前后两代人的母爱,他人对母爱的态度,亲戚对母爱的态度,这一切所构成的母爱那么清晰地立在我们面前.文章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不由自主的情感的、理智的、家庭的、社会的等各种意义上的反思,这是本文最可贵的。
这两条弥足珍贵的评论我都收集在本文中,以作留念,因为他们真的读懂了我的文字,也读懂了母爱。是啊,母亲是一种岁月。无论是我个人也许平庸也许单纯的经验,还是整个社会前进给我的教诲和印证,在绝无平坦而言的人生旅途,担负最多痛苦,背负最多压力,咽下最多泪水,仍以爱,以温情,以慈悲,以善良,以微笑,对着人生,对着我们的,只有母亲!永远的母亲!没有母亲,生命将是一团漆黑;没有母亲,社会将失去温暖。多少个黄昏的儿时记忆里母亲一遍遍呼唤回家的余辉背影;多少个清晨在早餐和母亲的催促中,抱着上学的满腹牢骚落脚起床却未想过母亲的辛劳背影;多少次把谎话挂在晚归的家门上,但会害怕窗牖透出的柔和而又平凡的灯光照耀出的背影。特别的,在年迈时候,母亲用不再利索的手脚把饭做香,把衣洗好,我们是否还经常在她身旁看她的一条条皱纹从我们记忆的何处延伸至今,算算用了母亲多少日子才走到至今,至今我们能做些什么让母亲微笑的事情和老去的回忆,生活在苦难中的色彩往往尤其浓厚,把母亲的脚印篆刻的更为清晰和沉重。在我们的千般风雨,万般无奈之后发现真正能赐予亲人幸福的不是成熟的我们,仍是那岁月依旧屹立着的母亲。
三、
当献给母亲的康乃馨花束馨香犹存、尚未凋谢之时,当朋友们充满着希望,激情继续关注比赛情况之时,一场灾难噩梦般地突然降临在我们亿万华夏儿女的母亲--中国的身上,以其独特的惨烈方式,将四川这个与我同是中国母亲胸怀中养育的同胞姐妹沉重的推在了我面前。
5月12日14时28分,瞬间的噩梦,发自地球深处的叹息,抖动起雄伟的山体,将我那同胞姐妹四川的汶川、青川、北川、德阳等几个美丽的孩子,瞬时演变成人间的炼狱,倾倒了无数的楼房,扭曲着美丽的田地,倾泻泥石流的污迹,把无数生灵,刹那间,都埋到了沉重的废墟里,给我们留下的是悲痛和在死亡面前的沉寂。那劫后的天空阴霾不散,连绵的苦雨此刻泪洒苍天。不幸的灾难震惊着世界的每个角落,疼彻着祖国母亲亿万同胞的心扉。孩子遭此劫难,母亲之痛犹怜。呜呼!苍天落泪,大地无语,天灾毁坏了姐妹的五官,但却为人间的温情打开了一扇窗。祖国母亲的大地上,“集结号”在吹响,到处都是爱的释放。天灾无情,但人间有爱。有爱在,就有希望在。废墟之上,那迷彩服的橄榄绿之色彩,到处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总理的眼泪,八方的支援,献血、捐款、捐物,人性的亮色在感动中熠熠生辉。面对这场灾难,兄弟姐妹们无需太多豪言壮语,只需自觉地付出爱与责任,与灾区同胞们一起承载伤痛、传递关怀,让巴山蜀水中唱响一曲母爱的礼赞!
这场灾难,让我们更深刻的见证了什么是母爱。闻此噩耗的母亲开始颤抖了,《颤抖的母亲》说:几百颗原子弹,炸向母亲/汶川北京海南上海香港台湾/母亲的每一块肉都在颤抖/而她紧紧地抱着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母亲不能倒下/家已经荡然无存/我们不能再没有妈妈/面对惊恐的我们/母亲无比的镇定/别怕有妈妈在/一句坚定的话语/让我们在风雨中屹立。《流泪的母亲》说:楼房倒塌通信受阻交通中断/哭喊声呼叫声呻吟声/废墟中的一双小手/在向谁呼唤/儿女们瘦小的身体/在母亲温暖的大手中冰凉/妈妈妈妈/天堂里的呼唤刻骨铭心/愤怒的暴雨/是谁的眼泪/悲痛在河流里流淌/一条300公里长的伤口/在母亲的心脏上疼痛/孩子,孩子/每一声呼唤都在流血/在母亲身体上奔涌着的/是不是中国的第三条大河。《疼痛的母亲》说:十三亿中华儿女/哪个不与母亲心连心/砸伤的头、腿、手/哪里流淌的不是她热乎乎的血/母亲的脸色在噩耗中苍白/孩子们的笑容在初夏中冰凉/一位老人在风雨中奔跑/皱纹与伤口一样深刻/一场六月的雪在母亲的头顶哭喊/宁愿这只是一场噩梦/眼前满是不愿相信的现实/每一声呼唤都牵动着她的心/疼痛的母亲在几分钟后镇静/不能等待/母亲挣扎着/用颤抖的手/包扎着儿女们的伤口。《呼喊的母亲》说:孩子,我的孩子/孩子们,醒醒/孩子们,行动起来/母亲的呼喊声响彻九州/飞机在天空中呼啸/火车在铁路上奔跑/冲锋舟逆流而上/汽车油门张大了喉咙/我们沿着母亲手指的方向前进/希望在母亲的呼喊声中来临/黑暗中用手电筒照亮书本的女孩/在缝隙中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一根长长的输液管/伸向废墟中昏迷的兄弟/我睁大眼睛/谁的身影在黑暗中明晰/拉着母亲的手/我在黑夜中带着梦想等待。《坚强的母亲》说:孩子,不要相信眼泪/母亲泣不成声/擦干眼泪/我们的疼痛和母亲一起成长/妈妈永远在你的身边/哭泣的笑脸在承诺中坚强/请拉住妈妈的手/和妈妈一起在泥泞中前行/母亲不忍心回头/一座纪念碑在母亲心中屹立/谁看着母亲的背影/在悲痛欲绝中放飞祝福/向前,向前/为了我们不再哭泣/孩子们,请拉着我的手/一直向前。《屹立的母亲》说:一双双手拉起来/就是亿里长城/母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面朝太阳,享受阳光/母亲生育我的疼痛/在灾难中清晰/拿着一张救命的钞票/我想念一位远方的亲人/一颗颗红色的心/在母亲的缝缝补补中跳动/剧烈的共鸣/是另一场特大地震/另一位伟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实现/心系灾区,共渡难关/母亲会因为困难而更加坚强,祖国会因为灾难而更加强大!
四、
有些事情,结果往往出人意料之外,我不敢猜度新浪网在组织这次博文比赛时,初衷是否只是想挖掘一个个关于母亲母爱的感人故事,以颂扬伟大的母亲为这社会作出的伟大牺牲和卓越贡献。我参赛的原动力,也仅仅是母爱如歌,春晖难报。心中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不吐为快,或更为世俗的是诸如获奖、换奶粉、援助孔妈妈之类的想法,是啊,同为人母,能不知道母爱被歌颂后面,母亲的艰辛么?可随着比赛拉票活动的深入,我的情感,我的灵魂,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着、洗礼着,以至于我不得不在推波助澜中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小爱走向大爱。
起初,我为《打工的母亲》拉票,不得不一个网友一个网友地介绍我的文章,央求网友为我的文章投上一票,那时真可谓是一票难求啊!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竟然攒到了后面文章望尘莫及的票数,网友、网友的网友、网友的网友的网友……多少相识不相识的朋友都为我的文章投票、拉票,我好感动啊。与其说,他(她)是被我的文章感染着,不如说他(她)是被伟大的母爱感动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我之人何其多耶!
拉票工作如火如荼,以至于我一发而不可收,过度的紧张和劳累使得我孱弱的身体终于垮掉了。我好累。我真的想放弃拉票和退出比赛了。但哪能啊!网友们几乎是架着我一天上战场下战场。他们激励我、鼓动我、坚持、坚持、坚持。可以说是母爱和网友让我这一路走来啊!
汶川大地震成了又一个转折点,汶川地震发生后,我的QQ,QQ群中关于我的文章的话题一下就沉寂下来。我的网络世界变成了悲痛、悼念、问候、祝福的海洋。不用说,我文章的投票工作也停滞不前了。偶升几票,也可能是朋友悲痛之余的例行公事而已。但我的灵魂,正经历着一次重大的洗礼。先是网友们的悼念文章,那可以说是声情并茂,感同身受,接着是母亲毫无保留地支持我对灾区的一切工作和捐赠,再接着是从孔贞兰妈妈那里传来消息,说孔妈妈得知灾情后,即便她的慈善事业也是靠社会捐赠才得以维持,她仍向别人借了一百元钱流泪捐给灾区。她收养的14个弃婴也省吃俭用凑了200元钱捐向灾区。可以说,我身边的朋友,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支援着灾区。
灾区人民是不幸的,但灾区人民也是幸运的。上至国家主席下至贫民百姓,甚至乞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抗击震魔,重建家园都尽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我想只有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孩子,才有这样的幸运能抗击来自任何角落的任何挑战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啊,这是更加博大的母爱。
我的情感永远被震区牵挂着,甚至我参赛的初衷也有某些改变了,我的思维里,原来打算把写给母亲的博文参赛挣的捐给孔妈妈的奶粉,我想,万幸能获奖,捐给灾区已是首选了。毕竟,孔妈妈那里还勉强能够维持下去的啊!我甚至希望象我一样参加博文比赛,有幸获奖的写手,都能把获奖所得捐给灾区的孩子们,那里所需的帮助是那么的切肤紧迫。我们的一丁点付出都将是对他们的莫大帮助啊!
以后的日子里,我不知道还能否关心我的博文比赛。至少我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为文章投票拉票了。真的,参赛能否获奖,于我都不是那么重要了。个中原因,一是一路走到现在,在这个过程中,我所得的回报已经大大地超过了我的期望之外,已使我受宠若惊。二是我将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投入灾区的震后重建工作中,无暇顾及自己的事情。
我的身心一定会出现在地震灾区,我一定会去那里,不遗余力地支援灾区人民。因为,在我现在的脑海里,这是对我所感受到的母爱--不管是打工支撑着我家的我的母亲,不管是更具博爱精神的孔妈妈,还是我伟大的祖国母亲——的最好报答方式。
后记:2007年新浪母亲节征文大赛的最终结果也算喜人。虽说过程是艰难的,但最终的硕果却是甘甜的。晋中晚报为此,特发了题为:《新浪网母亲节博文大赛揭晓,太谷网友<打工的母亲>荣登榜首》的新闻祝贺。
多年后的今天,灾区的家园已经重建,孤儿院的孩子们也逐渐长大,基本都已经入学。我的母亲也幸福的在我身边安享晚年,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祖国母亲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此刻,我将为自己的母亲,也为天下所有的母亲祈福。那摇曳的竹影一定为您而喧,康乃馨的清香也因您而芳。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说一声:母亲,您辛苦了!在这个闪光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祝福,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平安渡春秋。
公元2008年5月19日晚初笔。
公元2011年5月8日星期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