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酒驾,一个美国人与中国艺人的承诺(
导读肇事的现场,晓松没有任何的回避。这属于正常的表现,无须表扬,在生命面前,诚实是普世的标准。饮酒是个人的权利,喝多喝少也是个人的权利,也算享受生命的快乐,晓松饮酒任何人无权指责,即便喝醉了。
在央视的新闻里,看到高晓松醉驾肇事。那个个性鲜明的晓松,蔫巴了,“对不起”,“对不起”,听得出那是他的心声。那个时刻,忏悔最好的选择,与人类现代文明合拍。
平时对艺人的新闻关注不多,晓松做评委的几档节目,走马观花地看过,感觉晓松人很真实,无媚态,不托大。说到艺人,觉得这几年国内的艺人好了很多,就风气而然,是今天这个社会里,往好的方面转变最快的一个行业,起码比官场强很多,至今我们还看不到官场有任何变好的迹象。艺人的变好,道德层面是表象,内在的原因是很多的艺人有了独立的人格,因为独立,便拥有了思考,因为思考而知道人的尊严。
肇事的现场,晓松没有任何的回避。这属于正常的表现,无须表扬,在生命面前,诚实是普世的标准。饮酒是个人的权利,喝多喝少也是个人的权利,也算享受生命的快乐,晓松饮酒任何人无权指责,即便喝醉了。限制酒驾,不是限制喝酒。限制酒驾的立法目是维护交通安全,更深一层的意义是国家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一直想不明白,党的喉舌在宣传这项法律规定的时候,为何不往生命权上做做文章?实际上,我们的国民更热衷于法律规定的条文,很少去关注一个法律条文背后的社会意义。
当然,晓松已经不算中国公民,但我们仍然愿意把他视为中国的艺人。他写下“对不起,永不酒驾”,是典型的美国方式,这种方式可能为他赢得理性的包容。酒驾事件已经发生,也很快就将结束,很多人的眼睛在盯着对晓松的判决,我愿意相信我们的司法能做出公正判决,不因名人,而网开一面;不因晓松,而屈从民意,加重处罚。其实,我更看重那个承诺,一个美国人与中国艺人的双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