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光折射出的爱
导读也许是醒悟过来的悔恨也许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愧疚,说着说着女儿的头越沉越低,直至最后枕着自己的胳膊趴在桌子上抽泣起来……
我说的这个孩子是同事的女儿,平时只要一提及,这位同事总是会顺带上“自私”这个词。或许,这是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会产生的相同感受吧。当下这拨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有时候还真的像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因为打小就生活在父辈祖辈数个大人百依百顺围着他转的氛围里,所以大多都有那么一点以自我为中心,都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都心安理得的认为父母疼爱自己是理所当然的,却从未想过自己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
就这样从幼儿园进入了小学,又从小学进入中学,直至进入大学。过于残酷的现实压力使他们这十多年的就学之路跋涉得格外艰辛格外乏味,以至于几乎没听到过他们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朗朗笑声,有的只是父母不厌其烦的唠叨叮嘱和老师们严厉的训斥、指责和督促。父母们在希望和忧虑中纠结,孩子们在题海和补习中挣扎。生活几乎成了枯燥单调没完没了的重复,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无疑打小就丢失了童心,失去了活泼好奇的天性,甚至连个性都丧失殆尽了。除了维持生命所需要的吃喝拉撒睡,几乎就成了毫无生气毫无灵性的读书机器。如此一来,怎么还期望他们的能对家庭亲情有所体会,能对父母亲人之爱有所感怀?所以,他们中的某些人会被贴上“冷漠”的标签出现在报章媒体的社会新闻栏目里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常常在想,有孩子在大学就学的父母应该都曾有这样的感受,和身在异地他乡的孩子之间的联系几乎都离不开一个“钱”字,往往都是在要钱的时候才想起给父母打电话、发短信或者在QQ上有了留言。除此之外,哪怕只是叮嘱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加添衣服都会被不耐烦的一连串“知道,知道”给打断。有时候,我们也真的只能无可奈何的这么安慰自己——“是啊,孩子长大了,该放手让他单飞了。不管以后还会经历怎样的坎坷,都要他自己一个人去闯了……”
同事的这个女儿因为所学专业的原因,大学毕业前回到了父母身边来参加实习——去一家联系好的幼儿园当见习老师。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星期,却让这个孩子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心理变化。
刚刚去当“老师”才两天,下班回去刚跨进家门的同事还没来得及放下手里的包,就被从房间里冲出来的女儿给搂住了。“妈妈,妈妈,今天有小朋友特意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喜欢你!’”一脸欣喜的女儿还搂着妈妈蹦蹦跳跳的,看得出难以压抑的高兴劲真的是打心底里迸发出来的。
“还好意思说自己是老师呢?看看你这样子像个大人吗?”一句话说得女儿不好意思的停止了蹦跳,把头埋进了妈妈的怀里……
一个星期的实习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一个星期里,幼儿园里那些孩子充满童趣的琐碎杂事就成了家里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佐餐话题。女儿究竟还是个大孩子,只要一说到孩子们的调皮可爱常常就是止不住的一连串“咯咯咯……”的开怀大笑,每每到了这个时刻无论是做爸爸还是做妈妈的仿佛又回到了许多年以前的时光……
最后那一天的傍晚,做妈妈的下班到家连晚饭都快做好了,才听到楼梯口传来女儿和同住一个单元的邻居打招呼的声响,然而那渐行渐近的脚步声却不再像往日那样轻快敏捷,似乎显得有些滞重拖沓。细心的妈妈不由得带着几分诧异提前打开了家门……
“怎么回来得这么晚?没出什么事吧?”
也许不问还真没事,就这么一问,刚踏进家门的女儿连手里的包都顾不上放下,一转身就趴在了妈妈的肩头上,抽抽噎噎的呜咽了起来。
“怎么了?到底出什么事了?”不明就里的妈妈焦急的问着。
“没事,妈妈,真的没事……”或许是从妈妈的语气里感觉到了妈妈被自己的举止给吓着了,从妈妈肩头上直抬起头来的女儿努力用平缓的言语安慰着妈妈。
“还说没事呢,瞧你两只眼睛都红红肿肿的,快说啊,到底出了什么事?你想急死你妈啊?”
“妈……”也许是实在憋不住了,随着一声带着些许颤抖的叫唤,女儿又一次搂紧了妈妈,“妈,我舍不得他们,我不想离开他们……”话还没说完,便一声接一声的抽泣了起来。
原来如此!放下心来的妈妈缓缓地舒了一口气,轻轻地用手拍拍趴在自己肩头的女儿的后背,带着些许戏谑的口吻说着:“都已经是做老师的人了,怎么还动不动的就哭鼻子啊,刚才不会在幼儿园里就陪着小朋友们一起哭的吧,也不怕被小朋友们看见了取笑你……”
“怎么了?怎么了?谁这么大胆敢欺负我们家的宝贝女儿?”随着钥匙声响起的是当爸爸的大嗓门。
“爸爸讨厌!谁敢欺负我……”破涕为笑的女儿从妈妈的怀里挣脱出来,挥起拳头向刚跨进门来的爸爸“示威”着。
“好了好了,都到齐了,有什么话吃了饭再说……”妈妈转身准备开始开始张罗。
“妈妈,我来我来。”
爸爸妈妈诧异的对视了一眼,一时间都愣在了那里。就这样呆呆的看着女儿笨手笨脚的端菜、盛汤……
这顿饭一家三口谁都没有吃出个菜咸汤淡的味道来,却都吃得格外有滋味。因为在女儿娓娓道来的叙述里,他们品尝到了久违的亲情,收获了女儿长大懂事的欣慰。
原来,下午临近放学的时刻,幼儿园的园长特意来到她女儿临时带的那个班,特意对小朋友们说:“从明天起,新老师不再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和新老师说再见好吗?”
听到新老师要离开了,不少小朋友立刻就离开了他们自己的座位,纷纷来到她的身边,或拉着她的手或牵着她的上衣哭哭涕涕的喊着“新老师不走!新老师不走!新老师别离开我们!……”
被这一意外的情景深深打动了的“新老师”,情不自禁的蹲下身来,伸开两条臂膀搂住了这群小朋友,使劲抿了抿自己的双唇,强忍住自己将要夺眶而出的泪水,安慰着身边的孩子们:“新老师不是要离开,新老师自己还在上学,等新老师读完了大学,还来和大家一起玩游戏,给大家讲故事……”一遍又一遍的说着,一次又一次的掉过头去让到底还是没能忍住的泪水滑落在自己的肩膀上、手臂上……
“爸爸妈妈,我才和他们相处了一个星期啊,满打满算也不过七天啊,他们就这么舍不得我离开,就这么喜欢我,其实我也没为他们做些什么,也就是讲故事、背儿歌和做游戏啊。而你们养育了我二十多年,又为我付出了多少啊,我怎么就几乎没什么感觉呢?我怎么从来就没有过感动得想要掉出眼泪来呢?妈妈,对不起!爸爸,对不起!……”
也许是醒悟过来的悔恨也许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愧疚,说着说着女儿的头越沉越低,直至最后枕着自己的胳膊趴在桌子上抽泣起来……
女儿一席话听得大家鼻子都酸酸的,爸爸低着头默默地注视着左手指间夹着的香烟袅袅飘起的那屡青烟,愣是半晌没说出一句话来,坐在另一侧的妈妈则悄悄的用纸巾擦拭着有些湿润的眼角,从嘴角边漾出来的却是夹杂着欣慰的一丝微笑……
不是我们的孩子们不懂得爱不懂得亲情,而是因为像陀螺一样旋转的生活节奏使他们不再有那份心境去细细咀嚼细细品味,而是因为我们常常像喂饲填鸭似的给得太多太浓以至于他们难以消化吸收,所以即使十年二十年生活在我们的家庭亲情里,孩子们还是体会不到爱和亲情的温暖可贵,至于感恩自然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只有经历互动的情感交流才有可能产生心灵间的呼应,而只有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才能完成情感交流的互动。所以,让我们尽量的帮助我们的孩子放飞他们被禁锢得太久的心灵吧,把无忧无虑好奇顽皮的童年还给他们,把情窦初开多愁善感的萌动还给他们,让他们的心理伴随着生理一起同步成长,让他们成为懂得爱懂得珍惜懂得亲情可贵懂得感恩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