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思考
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
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
残花中酒,
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
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
隔墙送过秋千影。
读张先的《青门引》,总有一种朦胧的青春期爱情知音的感觉。
都说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少年必须经历的“思春”过程吧!这首词能够表达出细微而幽隐的情思。
想起来了范仲淹的“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总归是春风过,柳绿花红。在寻寻觅觅中,梦中人可在那灯火阑珊处。
执着的心灵就是那词人的情心,都在追求个性的飞扬。越是特立独行,越能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精神。
这种自我的个性是不可重复的吟唱。
夜独处,独对菱花问心。仿佛李后主的“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这个是失家,失国之事的悲愤和无奈,那是心的死寂。
“乍”“轻”“冷暖”却在痛苦地撕裂着自己,“就入愁肠千万结”的寂寞和追问。
这跟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同,那是饱经人生苦历的伤悼。
“去年病”交待了一个时间问题,指出的因何而来的痛。隐隐告诉我们不愿说的隐私。
它就如那《钗头凤》
红酥手,黄跨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的无可奈何。
“中酒”如病酒,这个是心理和身体因素问题了。是心里的可望,心里的无着。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少年的情怀就昭然若揭了。
“楼头画角风吹醒”就如李商隐的“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也是渴慕却与无数悲欢却上心头。欢乐已如梦酒,只有无法入眠的酒醉。风吹我酒醒,那能吹醒大梦不愿醒,再入梦乡的心情。心虽然疼痛思后已经平静了不少。
望夜风情却又起,重门静静,万千思绪向谁人倾诉?只有把满腔的悲喜不断的在心里千回百转。
冰轮高悬,多岁悲镜里,多岁无数悲,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那个才是真正的自我。多情总被无情伤,欢乐去,悲谁怜。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除了独寂还是孤寂。更气那明月儿偏来烦我心,空投下淡淡的秋千的影子。我那荡秋千的姑娘你在哪里呢?你情不在,我痴依然。听风雨伤感入心,又在折磨着我。
你知道我在爱你吗?在世界那孤独的一角。一颗心在痛苦中对月悲伤,那是一份自己才能明白的伤。
这首词仿若散发着青春期的燥动,小儿女欲爱不能的写照。感情的东西就如那千古被演绎遍的悲欢离合,千遍了,万遍了,依旧是不老的话题。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