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岛行―在东方
这次可是到了真正的东方了——海南西南部的东方市。
因乡间公路耽搁了时间,不得不对原计划做了小小的改变。
上得高速路时,已时近晚上八点,如要赶往三亚,恐怕得到半夜了吧,因此,决定到东方停一晚上,那里靠海,听说海鲜不错,可以享受一下美食。
从高速公路下来进入东方市,宽阔平坦的马路,明亮、洁净,迎接着来到东方市的人们。
肚子咕咕地叫着,报着与午餐的间隔时间,其它的先不去管他,先祭一下五脏庙才是首要之事。
向当地人打听,哪里有不错的海鲜排档,一个当地小伙子挺热心的介绍了几个,并指明道路的走法,谢过之后,挑了个最近的,赶去美味的世界。
城市的马路一向灯火通明,行人与车辆不似海口那么多,道路看起来也不似海口那么热闹与拥堵。与大城市不同的是,路边有不少的露天的卡拉OK摊点——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台电视机与DVD,也就圆了凡人们的音乐之梦。高分倍的歌声从喇叭里传出来相互缠绕。生意可能不是很好,鲜见几个客人,但也许是这个时间还没到高峰期限的原因吧。
海鲜大排档离这些卡拉OK摊点不远,坐在海鲜大排档的小院儿里,能清晰地听到不远处凡人们的歌声。
我们所处的这个海鲜大排档,是个近似于方形的小院儿,与马路垂直的东西两边,有两排房子,做结算间、操作间、洗手间、雅间等,正对着马路的围墙下,是一排颇为壮观的玻璃水族箱,里面的水产动物们欢快地游来游去,一个瘦瘦小小的男子手拿长柄网兜,侍立一旁,随时准备为客人们捞取选中的海产。海产水族箱上方,两排房子之间,是一个大大的简易棚,占了差不多半个院子,棚里放置了桌椅,供人们用餐时使用。另半个院子,铺满了绿油油的草坪,间隔着一个个圆桌的位置,之间以石子小径相连,间或有一两株美人蕉随风摇曳。在微微的海风吹拂之下,置人其间,把酒品茗,确实是一种享受。小院儿临马路的一边没有围墙封闭,仅以半人高的冬青(或是黄杨?反正不认识,只是猜测)相隔,留有容两人并行的小路做为通道。整个院落,如果没有喝酒吃饭的人声喧哗,倒也不失雅致。
想想看,呼吸着微咸的空气,有轻柔的海风相拂,如果周围再有舒缓的音乐荡漾,三五知已品茗,轻谈,相当惬意的享受,不是吗?
但是,我们所处的是大排挡,面对的是满桌的食物,耳边听到的是听不懂的话语,讲得热烈、高昂,还有一两桌的客人在兴高采烈地喝酒划拳。整个院落安然的气氛就被破坏掉了,只剩下了对口腹的满足。
不过也对,人家就是大排档嘛,而且是海鲜大排档,售卖食物才是首要的任务呢。
这里的服务员们无一例外的,脚上都穿着拖鞋,但上身却穿着整齐的工装,这种情形让来自北方的我觉得有些怪怪的。但在海南生活了几年的人们早已习已为常了,据说海南人大多如此。如果你在街上看到有身上穿着睡衣、脚上穿着拖鞋在逛街的人们,那大多是海南人,还有有身上穿得休闲,但不失整齐,但脚上穿着拖鞋,那九成九以上是海南人,还有街边的茶店里,一边喝着茶,一边吃着小干果点心等,把光脚丫子置于凳子上,时不时抠抠脚指缝的人,百分之百是海南人。海南酷热、潮湿,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习惯,见怪不怪就好了。呵呵,也是的,俗话说: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各地的穿着与习惯各不相同,也是正常的。我觉得怪怪的,那也只能说明我的孤陋寡闻罢了。
落座之后,服务员很热情的端来了茶水,并操着蹩脚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着特色餐点。随便点了几种海鲜来,姐姐说要让我饱饱口福,回郑州就难得吃上如此鲜美的海鲜了。所谓海鲜,当然是海边的新鲜了,内地的那些所谓的海鲜,要么是空运过去的,造价太高;要么是冰冻的,且大多数是后一种,一般的食客,能有几个人懂得去辩认盘中的鱼虾是不是入锅前还是鲜活的呢?但我们在此地品尝到的海鲜,的的确确是非常新鲜的,真正的海鲜呢。
随着长柄网兜的上下起落,小个儿男子精准地从水族箱里捞出我们所点的数量,八九不离十,然后倒入旁边已准备好的空筐里,所点海产捞齐之后,一块儿送往厨房。
在等待的过程中,猛喝几口茶水,润润路途中不敢喝水的肠胃。
说实话,海南的茶水实在不敢恭维,苦苦的,涩涩的,全无绿茶的那种清香、润甜。问服务员,冰是一种本地产的树叶,有清热败火的功效,本地人大多喝这种茶。既然如此,那就入乡随俗吧。
等待上菜的过程中,旁边已有几桌客人陆续结帐离去,服务员们收拾完餐桌后,围坐在一起吃饭,大概他们吃完饭后,就该下班了吧。果不期然,吃完饭的服务员们三三两两的拿着私人物品,换去工装,拖拉着拖鞋回家去了。留下了两三个人值班,为两三桌未走的客人上菜添水。等到我们要的菜品上完最后一个,厨房的灯也熄了,大师傅也准备下班了。
时间已经相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