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椰岛行―儋州

椰岛行―儋州

2013-10-22 22:21 作者:燕子 阅读量:24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早到了的一拨人正在垂钓,成绩看来还很不错,脚边的塑料桶里,几条半大不小的鱼在欢实的挤挤扛扛着。餐厅和厨房相连,呈L状,座落于水面上,从餐厅的窗户望过去,可以看到厨房里正在忙碌着的景象。

儋州,是一个位于海南岛西部的小城市。

第一次听说儋州,是十二年前在海南岛,接近端午的日子。公司来了一个年过五十的阿姨,听说是老板的朋友,拿来了好多的大粽子,说是为了提前给我们过端午节,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品种还蛮多的,有五花肉的,排骨的,咸蛋黄的,蜡肠的,等等,一个粽子就连饭量大的人也足够了,油油的,米粒晶莹透亮,泛着诱人的光。说实话,这么大个儿的粽子,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大个儿的粽子了。从此,这位热情的阿姨,这些大个儿的粽子,让我记住了儋州这个城市的名字,以至于以后谁一提起咸的粽子,我都会想起那些儋州的大粽子来,但也从没有想过会有和这个小城市交集的机会。

十二年之后再来海南,一位朋友说要去儋州公干,问要不要去见识一下海南岛上海口以外的小城,但不是什么旅游城市。提起儋州二字,十几年前的记忆被打开,想起了那大个儿的粽子,记起了那个热情的阿姨,虽说无缘再次相见,但去看一看那个能包出如此大个儿粽子的小城市,也不枉十二年前吃过人家儋州人的粽子了。

车一路行来,大概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公路上的汽车渐渐少了许多,行人也不太多了,倒是时常看到那种拉着些细木头的农用车。因为在海南转向,早就不知东西南北了,因此也不知车驶向何方,只看见道路两旁细细高高的树,奇怪的都向同一个方向或多或少的倾斜,许多树的树身缠了满满的藤,树不知名,藤也不知名。询问之下,才知这些树叫小叶桉,被种在道路两边,有防风林的作用,因为海岛上时常会有猛烈的风。之所以树都向同一个方向倾斜,是因为顺着风的方向,树不容易被风吹断。至于树上缠的那些藤蔓,是热带常见的野藤,到处可见。这种藤蔓很是厉害,生命力极强——它会缠着一棵树的枝干紧紧的,直至爬上高高的树梢,凭借的树木吸收阳光和养分,直到树变成了干桔的枝桠,也决不后退一步。到最后,树死了,而远看那些树的方向还是郁郁葱葱,不是树的生命,而是那些死去的小叶桉,用枯瘦的枝干,支撑着缠绵的藤,让藤旺盛着。

一路所见,枯干的树与茂盛的藤比比皆是。远处,不时会有红色的土地裸露着,在满眼的绿里,很是扎眼。

路两边不时可见悠闲的牛,慢慢悠悠的走着,过马路时也是一副旁若无“车”的样子,径直的走过,毫不怯惧汽车这样的铁家伙,倒是吓得司机们猛的刹车,三魂被吓去了半个,嘴里嘟嚷着,还得耐心的等牛过去了,才敢再次让车撒起欢来,且加了不少小心,以防冷不丁走上公路的牛儿们。不知在其他的乡间公路,是不是也会有这种牛儿们信步而行的情景呢?

现在的社会,大家都懂得了宣传的重要性了,因此一般进入一个城市,大都会有一个极为醒目的广告牌,且大多写着“**城市欢迎您”。此种情形在儋州的入市口也无例外。(后来才知道,儋州市政府所在地原先叫那大镇)。

已近正午时,从省路上下来,迎面一个正在建设的广场,几根巨大的尚未完工的圆柱,矗立在广场的边缘,广场中间是一堆堆的建筑材料。到处都在大兴土木,建设之处,常见裸露的泥土,红红的,和原本绿色的大地比起来,像是完美皮肤上的疮疤,有些触目惊心。可以想见,这些红红的泥土上面,原先一定是覆盖着厚厚的绿植的,就如那些爬上小叶桉满身的藤蔓,恣意,狂放,可现在这些裸露的红土,则显得如此的落寞,凌乱。

也许真是为了刺激经济吧,一辆挖掘机正实实在在的挖着原本平坦的马路,路面上的沥青已被抛得一块一块的,面目全非了,不远处,有已清理完沥青块的路面,露出下面的夯土层。汽车都被挤到了半幅马路上行驶了,到处脏兮兮的,车过处,飞起一阵烟尘。如果不是有路两旁的椰子树来提醒,还真有点忘了,我们所到的小城,是个位于海南岛,原本以为应该干净整洁的小城。

马路倒是蛮宽的,应该算是有些现代化城市的模样吧。双向,几个快慢车道,快慢车道间有绿化带相隔,大城市的马路也不过如此吧。只从马路上行驶的汽车多少,就能看出所处之地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大城市车辆的熙来攘往、拥堵,在这里是不多见的。路上不只车不多,行人也少见,许是怕了几近直射的阳光吧,因为少有的几个骑车人,也是捂得严严实实的——头上戴防紫外线的头盔,脸完全被挡在面罩后面,胳膊上套着长长的套袖,连手也被包裹得不露分毫。可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呀。因此,大城小城也爱美,建设之中的脏乱也是避免不了的,更何况我们所看到的道路还是这个城市的主干道之一呢?!

儋州市政府也建在这个城市最漂亮、最繁华的主干道上,门前一个诺大的广场,有广场雕塑,有美丽的各类植物,气派非凡,也很是显眼。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的,我看到的大小城市好像都没什么特点,大家千篇一律的,就好像都从某一处复制粘贴过来的一样相似,只不过某些地方做了稍稍的修改。不管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大家都没有了自己的特色,也看不到哪个城市明显的特点。只不过从居民的口音里能听到地域的痕迹,从路边的行道树稍稍能看出南北的差异罢了。

难道现代化的都市都要以抹杀自己特有的东西为代价吗?不要那些所谓的气派,要那种温馨小城的特色不好吗?

有气派显眼的,也有很一般或者说有些破败的——主干道旁,就是为数不少的高高低低的民房,破败着。人行道上,也零星散落着几个售货亭,只是其售贩的态度实在是不敢恭维:我们要买山楂片,一开始只看到挂着的一种,就随手取了下来,并拿出钱准备付帐,这时老板又推荐了另外一种,价钱稍贵些,我们一看就决定要老板推荐的,可老板不愿意了,说你既然都拿下来的,就得买走,想再要别的,再付钱,且嘴里不清不楚地嘟嚷着我们听不懂的海南话。我一听,算了,也不值几个钱的,全买了算了。

这虽然说是一件小事,过去了,也几乎不会留下什么记忆,但却是在儋州,现在儋州人给我的唯一的印象,也是跟儋州人之间唯一的一次交道。也许儋州人,并不全是这个样子的吧。十二年前那个热情爽朗的阿姨,在记忆中已模糊遥远了。

时过中午,肚子有些咕咕叫地提着抗议,朋友建议到一个农场去吃农家饭,说是以前来过的,那里的鸡鸭鱼猪都是农民自己喂养的,连菜也基本上是自己栽种的,可谓绿色环保,我们肯定没吃过这种风味,鼓励我们去尝试一下,大家无异议,趋车前往。

车又出城,绕回省道,路程不是很远,路边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道,被藤蔓和绿树遮去了几乎一半,小路很窄,仅容一车通过,小路也很静,让人感觉不到,仅仅几米远处既是车来车往的省道。

拐过两个弯,进一个小门,一个不大的小院儿停了一辆车,院内寂静无人声,只偶尔听到几声鸡啼,几声鸭叫。心里正嘀咕着,人家这个饭店是不是已经关门闭户了呢。朋友扯开嗓子喊老板,一女子从屋中出来,才知中午吃饭的人少,因此白天的院落才显得如此寂静。而到了晚上,则几乎桌桌爆满,会一直持续到半夜。

小院儿里最大的建筑——餐厅,建在水上,一个小小的人工湖上,小屋颇具南方特色墙壁用胳膊粗的竹子搭建而成,地板则是一块块长条状的木板,巨大的窗户通透敞亮,坐在屋内,周围景致一览无余。白天,支起窗扇即开启了窗户,又可遮阳挡雨;晚上,放下窗扇既把外面的世界关闭在了屋外,很古朴。

湖的一侧离水约有三米的地方建有围墙,空地上栖息着上百只鸡鸭,正在享受着午休时间,一点也不知道将大祸临头了。

早到了的一拨人正在垂钓,成绩看来还很不错,脚边的塑料桶里,几条半大不小的鱼在欢实的挤挤扛扛着。餐厅和厨房相连,呈L状,座落于水面上,从餐厅的窗户望过去,可以看到厨房里正在忙碌着的景象。

在餐厅里临窗而坐,岸上的鸡鸭悠闲的或坐或卧或走;远处的水里,几只鸭子也在悠然地划动着双脚,完全不知道,杀身之祸就在眼——客人点鸡或鸭,主人就会拿一长柄网兜,网住鸡鸭让客人过目、称重,然后当场宰杀,那些不难吃的内脏之类的就直接抛于鸡鸭面前,引得一众鸡鸭们争相抢食。这种场面颇有些让人不是滋味。鸡鸭们的世界里没有鸡情鸭味,人的世界不也一样吗?水里的鱼儿在水里自在的游,可能转眼之间,因口腹之欲,被人钓离水面,成了人们的盘中餐,也许正应了那句俗语:福兮祸所伏,本以为到口的美食却成了杀生的利器,鱼儿们怎知下场会如此?如此青翠的世界,怎么会危机重重呢?但很不幸的是,现实就是如此!

周围的环境真的很美,一派田园风光,也很静谧,不失为一处静心享受的好地方。

来儋州一趟,在记忆里留下印象的也许只是那个小售货亭里的海南女人和这个农家饭店了,一美一丑,世界本如此。有丑的,就会有美的东西来消融一下丑的影响吧。要不然,这个世界岂不太无趣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椰岛行―儋州》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