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文人菜

文人菜

2013-10-23 16:41 作者:才子文章 阅读量:29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文人有别于村夫野老,吃食自当也别有一派,按当下的说法该是讲究。在文人的讲究下,饮食也成了文化,文人创造的、品评的、喜好的菜顺理成章的吃食就成了文人菜。

这一风气由来已久了,最讲究吃食的该是文人的老祖宗孔老夫子,老夫子在周游列国吃上顿没下顿时就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更把吃食的需要上升到“食色人之性也”的理论层面上,并写进了儒家的圣经《论语》中。可见吃食的品味对文人的重要,于是两千多年来,文人也按着这圣经的教义,不断总结、探索、升华,就有了当下的文人菜。

古往今来,文人中对吃食研究最有造诣的是苏东坡,时至今日人们对他发明的东坡肘子、东坡肉仍是百吃不厌。对吃食研究最痴狂的该数金圣叹,就在上断头台时对他儿子的遗言都是“花生米与豆腐干一起吃,能嚼出火腿的味道”的体会。

吃饭是人的生理需要,就是填饱肚子,保证生存必需的营养。而文人菜不光解决饿的生理问题,还要解决馋的心理问题,更要解决品味和面子的问题。时下常说要“吃出文化来”,这大概是文人菜得以发扬和光大的缘由。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是个特殊的群体,识文断字,见多识广,常言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文人又常常有感而发,尤其是大快朵颐之后,把口舌之间的快感倾泻到笔端,便流芳百世了。如苏东坡的《猪肉颂》、陆游的《食荠》,也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为后人称道不已。

文人又是个有闲的群体,也是个经常叛经离道的群体,但还是得“以食为天”。可与厨师把炒菜、做饭作为谋生的技艺不同,文人对于烹制吃食,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艺术或一种情趣,切磋琢磨,积极实践,乐此不疲,这极大地促进了文人菜的进步。清代进士及第,著名文学家袁枚,写有《随园食单》,散文大家梁实秋更是善吃、懂吃,才写得《雅舍谈吃》,文笔朴实生动,耐人寻味。

如今,文人菜已不是只有文人吃了,也如乡土菜、私房菜似的,好像都变成了一种炒作,像“草根”文人孔乙己的茴香豆和刚上市的“胡歌馒头”一样,都成了大众的吃食。但不管怎样,只要好吃就好。

文人确实促进了中国菜的发展和创新,才得以让今天的国人吃上他们发明的、点评的或是喜好的菜肴。当我们吃着文人菜大快朵颐之时,不管能不能品出其中的文化,只要吃的顺口,吃的健康就好,那也算是一种享受。

2008年11月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文人菜》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