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有必要给故宫上一堂小学语文课

有必要给故宫上一堂小学语文课

2013-10-24 03:24 作者:四季梧桐 阅读量:38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故宫文物失窃,还没有检讨自己的过失,还没有取得大家的谅解,就迫不及待地向北京警方唱颂歌,以中国人特有的表达方式——送锦旗——对警方迅速破案的感恩戴德。只可惜,一面锦旗十个大字,竟然有一个错别字赫然醒目地扎人双眼:“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或许故宫在为自己的藏头联而沾沾自喜,但出人意料地将本该是保卫意蕴的“捍”字,写成了有摇动之意的“撼”,几近撼动了中国人对语文的正确理解。

令人可笑的是:面对人们的究错,辩言一:“撼”字没错,显得厚重。此说窃以为很可能是故宫人为了显示自己学识渊博,身在历史厚重的故宫,写出的感谢语也要有历史感和厚重感,而简化字正缺少历史厚重感,因此误以为“撼”字笔画稠密,可能是“捍”字的繁体字。如果真是这样,或许还能得到大家的一些谅解。但随后的辩言二称:撼“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撼’字使用是一样的。”言外之意是“撼解放军难”可用“撼”,那我“撼祖国强盛”也就可以用。此辩恰暴露了故宫不学无术、信口雌皇、死不认错的低能。没错,“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的“撼”字没有用错,只要你上过小学,从上下句的理解中不难看出“撼山易,撼解放军难”是说摇动一座山很容易,摇动解放军却很难,比喻解放军根基牢固、难以摇动(不敢再写撼动,怕故宫人看不懂)。这一点不用请语言专家和学者来证实,你随手翻看任何年代的《新华字典》就可以看到对“捍与撼”二字的清晰解释。

难道说故宫人没有上过小学,都是跳级蹦到大学的吗?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死不认错,就不仅仅是丢人的份,而是学术态度的问题。一个搞研究的人如果没有虚怀若谷之心,怎能容纳他人意见,又怎能在历史的浩瀚文海中自由驰骋。

如果这样的锦旗在文革那个疯狂的年代发生,后果将是什么样呢:试想,你本意是想称赞公安干警的能力,认为他们可以“捍卫”祖国昌盛,结果却写成“撼动祖国昌盛”,那么在过去的文字狱里,你不就是反•革•命吗?你看着祖国昌盛难受,你做为故宫人难不成是想为清朝招魂?难不成是想复辟清朝吗?

幸亏现在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也是一个对学术宽松的社会,言论的自由需要一个人犯错,也不会揪着别人的错误不放,但认死理,明知已错却还要又错误的言论为前一个错误粉饰,只能说明故宫人的才疏学浅和鄙陋的心胸。

醒醒吧,故宫人,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笔误谁都有,承认了并不丢脸,死不认错才真正丢故宫人的脸。

相关文章关键词

《有必要给故宫上一堂小学语文课》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