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衣柜
去年的一天,母亲过60岁生日,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她从商场里花1000多块钱买了件织锦缎面料的对襟唐装,心里美滋滋的把它挂在衣柜里,同时不禁感叹:“以前哪舍得花这么多钱买件衣裳呀!”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母亲清楚地记得改革开放之前,家中衣柜里,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改革开放初期,物质比较贫乏,买东西要凭“票”。“那时候哪有闲钱和心思买衣服呀,一年最多也就添置一件新衣服。”随着物质慢慢丰富,市面上出现了涤纶、的确良等化纤混纺布,深受消费者欢迎。母亲的衣柜从那时开始逐渐满当起来。
母亲的衣柜最初是放在30年前土墙草房的一个客卧室不分的阴暗角落里,80年代被搬置在铺有水泥地的砖砌平房内,现在它却如同座上客般的摆放在一座两层“洋楼”内一间宽敞明亮的卧室里。
如今母亲30年前的那个充满历史情感的衣柜已经是家中的“古董”,陈旧的黑灰色已经少却了昔日的光泽,精致而又结实构造诉说往日木匠的精湛技艺。母亲每日总是小心翼翼使用,拥有呵护婴儿般的细致。她逢人便说这是日子变好的见证,它记录着岁月的变迁。
如今,花甲之年的母亲明显苍老了许多,她那慈祥的容颜,已经布满干枯的皱纹,上面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在微微抖动中诉说着曾经的沧桑。此时她老人家一心想操值着儿女们的大大小小的事,她说,儿女再大也是孩子,她要将自己全部的爱,洒在儿女们的身上,就像她曾经的衣服一样满满的装在旧衣柜里,
直到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