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看钱钟书

我看钱钟书

2013-10-24 00:24 作者:寇宝昌 阅读量:27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钱虽不配称思想家,但却是一个拥有十足智慧的人。他对世俗社会冷暖的把握,常让人惊异不已。不论是《围成》还是《写在人生边上》,他对文人与世态的讥讽可谓冷酷妙彻。

评价钱钟书似乎是件很难的事。人们往往高山仰止,被这座“文化昆仑”吓倒。更多的人则是没有系统地读过钱氏的著作,尤其他用文言写成的《管锥编》确给人以艰深晦涩之感。所以很多人常常绕过这座大山,以免说出浅薄不当之语,而露出学术的马脚。我不是专业的文艺评论家,所以不怕引来非议,姑妄言之,三言两语,说一说我对这位大师级人物的清晰而明确的印象。

我觉得在学术上,钱钟书不配称思想家。由于他这个人读书太多(可以说穷尽了中外所有的文化现象),更因为他的思维特质(他好像对历代典籍中确切化的学说不感兴趣,而恰恰对揭示其中的矛盾、悖论充满情趣),他不相信存在着一个确切的理论可以穷极现象界。所以他只喜欢罗列价值难题,而从未给出自己的答案。他没有原创的思想,他的思想是以发现别人的悖论为起点的,他差不多从所有的学说中都感悟到了一种“单值价值”学说的的尴尬。钱钟书常常从实在与理论间的矛盾中来发现别人的精神的有限。被别人津津乐道的所谓的钱氏的智慧,大概也就是体现在这里。他是挑毛病的大家,因为很难有一种学说经得起超越时空的反复推敲。他很少说“是什么”,而关心的是“不是什么”。真理从来都是相对的,世间本没有绝对的真理。他太喜欢联类对比了,一东一西,一古一今,异中求同,同中见异。他太注重注释、引证之类的东西,书斋气过于浓厚。我们只能说他博闻强记,是知识的巨人;亦能打通中外,连接古今,发现一种治学的方法;却很难说他是一个有自己原创思想的思想家,所以他穷其一生未能影响中国现代文化的进程。

钱虽不配称思想家,但却是一个拥有十足智慧的人。他对世俗社会冷暖的把握,常让人惊异不已。不论是《围成》还是《写在人生边上》,他对文人与世态的讥讽可谓冷酷妙彻,那双审视世风的双眸,仿佛两把利刃,将人性的原态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你在他的文章里可以读出比鲁迅还要苛刻和“恶毒”的调子来。你在他的文字里不会陷入痴迷,他的冷静与彻骨的寒气,常使你在惊异的反省中会心一笑,好像读者内心的隐秘也被他勾勒出来一样,似乎你会感到自己也成了钱氏调侃的那一类了。他以智慧之光将人生的荒谬所生出的空虚、寂寥驱走了,因此读他的文章绝不会感受到鲁迅式的沉重。他杰出的地方在于,从熟知的知识分子身上,看到了东西文化交织中的荒诞人生。钱在方鸿渐、赵辛楣、曹元朗的身上,将人间的无奈化为笑态,他没有鲁迅式的幽怨与沉郁,相反,倒常常流露出嬉笑之后的快意,你不能不被钱钟书的冷然自傲的叙事神态所折服。其实从钱氏孤傲而大气的文字里,也可以看出他对国民性的一种失望,这感觉是淡淡的,可读后却让人难以忘怀。

对钱钟书及其在文化上的贡献的认识,是一个值得深入的话题。亦有一些文化学者谈及于此,可谓见仁见智。记得杨绛先生写过《我所认识的钱钟书》,吾虽没有近距离的接触和第一手的资料,但亦可作远视观。也许距离拉得开,才能看得清吧!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看钱钟书》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