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走出平遥梦

走出平遥梦

2013-10-24 06:15 作者:品心 阅读量:42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题记:平遥在意念中除了城墙,还给了我隐约的亲情。因为母亲的祖先曾经是山西人,所以总是对那块遥远而陌生,孕育了民族文明的地方,充满了向往。终于下定决心去平遥时,心中有一种激情,仿佛是寻访曾经的、与自己似有关联的根去了……

很早就听过这种说法:要看中国一千年的文化,去北京;要看中国三千年的文化,去陕西;要看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去山西。另有一说法:到西安是看埋在地下的文物珍品,而山西文物,大多就在地面之上,还保存的相对完好。凡此种种,山西在心中自然就成了中华文明发育的中心,怀着寻根溯源的念头,终于来到平遥古城,圆一个孕育了多年的梦。

当我身处城墙下时,正是阳光刚刚从东方升起,平遥开始一天喧闹的时候。有人说到古城平遥旅游,无论是探险,还是观光,抑或是旅行,都不会让你失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不论是否有“门户之见”,一旦你站在这座历经六百年间自然风雨和人类烟云的古城墙上时,在遥想、凝望、观赏时,除了感慨同一方天空下,同一片土地上,还存在着这空间里没有变化的城砖墁铺、青砖黛瓦,再也找不出合适的语言了。

站在古城的北门外纵观城墙,竟然有种震慑感,记不清看过的哪本书里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感觉,脑海中蹦出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意境。这感觉来的有点不符合当时的眼见,只是那瞬间意念回放的却是某电影中广袤的沙漠,落日西坠的景致。

这座绵延的古城墙,粗看起来会让人产生单调乏味之感,灰色的城砖,在风淋雨栉中、在大漠漫漫的黄土中,苍老的容颜泛着暗淡的土黄色。但越走越近时,你愈来愈体察了城墙的巍峨与壮观,虽经风雨侵蚀,整个城墙仍保持着统一的风格、完整的风貌,这感觉很容易让人顿生古朴的悠悠韵味和久违的旷世美感。不禁幻想站在古城墙上遥望远处的大漠深远,儿时的少年英雄梦在此时,仿佛真有霸王成就大业,气吞山河的壮阔,壮怀激情油然升起……想着这样的情景,走过城池,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把这最激越的境界,留待到黄昏降临时,再登城怀想,必有一种世事沧海桑田的情怀。

进城后,旅游的人都拥向那些著名的景点,如日升昌票号、华北第一镖局等,或许天性的缘故,我却没兴趣去看那些,只是随兴漫街闲逛,看看那些古城中的居民,平静地过着淡然的日子,悠然地做着小本生意。欣赏古城中院落的门楣,细研那些建筑上的砖雕、木雕,常常折服于工匠的巧意,手法的精湛,忍不住举起相机去拍那些图案花纹。边看边想,不禁想起行走于罗马街头时,遇上的一处处精美雕刻,每当这种时候,我都会驻足观赏,伸手抚摸,那些石刻被无数地触摸后,竟然光滑圆润如玉。而平遥的砖雕、木雕除了装饰门楣以外,确是不可触摸到的,自然也少了岁月打磨的润泽,留下的多是风雨侵蚀的腐朽,尤其是那些未经修缮的,均已是色彩班驳,木质原色呈现了。或许这正是人们来到平遥想寻访的岁月痕迹吧。

踏上这片晋土,处处充满了新鲜,因为这里有着我陌生的生活场景和生活器具,以及生活方式……

平遥民居基本上都有坚实的高墙、华美的屋宇式或墙垣式大门、屋顶精心装饰的烟囱帽,以及影壁。随意间,走进一家院门,院内为四合院式。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的是它的东西两面不够宽敞,没有形成一个四四方方的形状,据查,建筑学家称之为“窄院”。窄院最鲜明的特征是窄门面、大进深。其形成主要因为遮阳避暑和防风沙的需要,加之历史上平遥人多地少,紧缩占地也是成因之一。

怀着探访的心情,继续往里走,发现院内主人家正在翻盖房屋,忙得不亦乐乎。我睁着好奇的眼,打量着那些被当作废弃物闲置的风箱、簸箕等物件。主人见此情景,不禁哑然失笑。看到主人没有敌意,我便抓住机会要求参观主人的房间,没想到他欣然同意了。开心地跟在主人的身后走进那个有着半圆拱门的房间,进得屋中,便让我眼前一惊,一间屋中竟有半间是炕,砖砌的炕下有一方孔,被烟熏得黑漆漆的,想必是生火的地方了。炕上叠放着棉被,有一张矮几立于炕旁的橱柜上,请教后知道这便是炕桌,想象着当窗外漫天雪舞时,屋内一家人热气腾腾地围坐于炕桌前的温馨,竟有些羡慕这里天然成就的温暖。

随意逛着,不觉时间如梭,已至中午。行至平遥城最繁华的南大街,这里跨街而立的是明清时代平遥古城的“摩天大楼”——“金井市楼”。它是一座三层高的木建筑,屋檐下七踩半拱全部外露,屋顶饰有琉璃瓦,瓦面上,利用不同的色彩铺拼成“?”和“寿”两字,分别呈现于南北两面。在正午的阳光下,光彩夺目,奂美绝伦,显现出一种宏丽的壮观。拾级登楼,窄梯陡立,只允许一人通行。于楼上观景,平遥全城尽收眼底,灰瓦屋顶,四合小院,天井含贻,平遥人朴素的生活场景在此可见一斑。有记载说:“金井市楼”是平遥“仰观烟云之变幻,俯临城市之繁华,悟天道之盈虚,察人事之推谢”,“思所以保聚之方”的建筑智慧的创造、商业文化的体现,是汉民族生活历史的见证。“金井市楼”下是明清一条街,门户排列出热闹的街市,遥想当年票号林立、商贾云集,拥出何等的繁华,于此“金井市楼”就成为象征经济繁荣、物流畅通的标志了。

将近傍晚时,行至古城的下西门,这里的古城墙内墙为黏土夯筑而成的,外墙是砖墙。此时想起早晨入城时的怀想,便搭车赶往可以上城墙的北门。到了北门下,却被告知不能上城墙,若要上去,必须买套票才可,心情一下子坠落了,天色已晚,我还有机会再游一次各个景点吗?此时有股委屈的情绪一下子冲上心头,竟然落下泪来,悻悻地走出城去。

平遥的梦,就这样失落了,它所有的美好,在瞬间坍塌了……

此时,我从心底为祖辈曾经的“古槐移民”感到庆幸,毕竟他们从富可敌国的晋地,移居至天下粮仓的江南,无论上溯历史,还是环视今天,终是一种幸福的归属。

相关文章关键词

《走出平遥梦》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