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亲密接触苗圃行动之梁建华夫妇

亲密接触苗圃行动之梁建华夫妇

2013-10-26 13:10 作者:割鹿侯 阅读量:38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编辑按那种无私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是具有很大的感召力的,就像梁建华先生及其夫人陈诚励女士。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们会认可这样的为国家为社会谋公众民族利益的民间团体,也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

今天很有幸跟香港公益团体苗圃行动的主要负责人梁建华先生及其夫人陈诚励女士面对面的交流。能获此机会,要非常感谢董事长张瑞林先生。张瑞林先生同梁先生是多年的同窗好友,这次,他邀请梁建华先生及夫人一同来到公司,向公司同仁讲述苗圃行动的历程,介绍即将开展的“茶马古道”教育助学计划。梁先生及其夫人作为董事长张瑞林先生及夫人的朋友,来到公司,和一些对教育助学计划感兴趣的同事坐在一起,大家如朋友一般自在轻松的聊。在这自在轻松的聊天当中,却让我,以及所有参与座谈的同事深有感触,同时也为梁建华先生及其夫人的举动深深的感动。所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次座谈便是如此感受。

苗圃行动

梁建华先生向我们介绍了苗圃行动的情况。苗圃行动于1992年在香港注册成立,是一个非宗教、非政治、非牟利的慈善机构。其中“苗”是代表学生,“圃”是代表学校,“行动”则表示以身体力行,用实际的行动来帮助中国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使他们能重返校园,并资助重建危校,好让他们能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并有计划地提高师资。作为香港的慈善机构,苗圃行动具有很多的特色。她是以义工主导的慈善团体,每年的周年会员大会选出会员担任义务董事,负责推行会务,而义务董事局会委任一群会员执行事务。她的行政经费独立筹措,由苗圃行动的名誉理事捐赠筹得;因此助学捐款100%用于助学,且助学捐款与行政经费比例历年均低于10%。最重要的是她的财务公开予公众人士检阅,每年善款收支结算均依法例由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义务核数。这一点,透明的财务制度,就减少了许多有心做慈善事业的人怕自己的捐款被贪污被挪用而不愿去捐款的心理,从而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近年来,中国内地的各种民间组织多了起来,涉及到环保、教育、法律援助等领域。但是很多的民间组织从组织机构及其制度上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有一点就是非常得重要。作为民间组织其行政费用的来源是否清晰有保障,而不是从捐赠的钱款里抽取一部分来作为行政费用;所有的费用获得支出是否是透明的,民众是否可以看得到,否则你就很难获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苗圃行动能够从1992年成立发展至今,这一点是她的支柱之一。

海星的故事

座谈上,张瑞林先生邀请梁先生再讲一次海星的故事。海星的故事张先生是从梁先生那里听了很多次了,这次将这个故事带给公司的同仁。

涨潮后退潮,海滩上留下了很多的海星。太阳在天上高高的挂着,如果这些海星不回到海里,它们将会死去。一个老人看到一个年轻人在海滩?a href='/sanwenzhuanti/2010/0123/15744.html'>喜欢系耐溲?捌鸷P侨拥胶@锶ィ??呛L采系暮P浅汕?贤颍?飧瞿昵崛烁?臼遣豢赡芙??械暮P窃谒?俏此乐?熬湍苋拥胶@锏摹S谑钦飧隼先司妥吖?ィ?阅昵崛怂担?ldquo;你这样是没用的,这么多的海星你拾得完吗?你改变不了什么!”年轻人说:“这对于我拾起来扔到海里的这个海星是不同的。”

梁先生讲这个故事的时候非常入神。在我听来,这个故事是非常生动的,而梁先生有些像那个拾海星的年轻人。中国有成千上万的贫困儿童没有钱上学,过着贫苦的生活,有成千上万的山村小学没有课桌凳子,学校是危房。有些人想,你捐款能支助一个失学儿童是一个,但是还是无法改变中西部成千上万的孩子无法上学的局面。但是对于得到支助的那些孩子而言,他们的人生从此发生了改变。梁先生和他的夫人讲述他们在去内地考察的时候,曾受苗圃行动支助的孩子及家长在雨中等了九个钟头就为了表达心中的谢意,是催人泪下的。但是,梁先生又与拾海星的年轻人不同,他能够发起组织民众的力量,去完成理想的事业。

梁先生是97年应朋友的邀请,参加苗圃行动的一个筹款活动——行路上广州,筹得所有钱款都用来支助内地的教育事业。从此梁先生每年都去参加苗圃行动的活动。到了2004年,梁先生感觉到自己利用业余的时间完全不能够应付苗圃行动的工作,于是他辞去年薪100万的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并得到家人的支持,全身投入到苗圃行动的教育助学活动中去。对此,梁先生的解释是,他辞去年薪100万的工作,而组织号召民众支持苗圃行动,筹得2000万用来支助内地的教育事业,这是很划算的。2004年,苗圃行动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助学长征”步行筹款活动,10月15日在瑞金启程,行程8000公里,每日步行30里,历时10个月,筹款2500多万人民币,用于支助内地的教育事业。这次活动21名志愿者中16人来自香港,5人来自内地。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26岁,有5名女性。他们中有的辞去工作,有的停掉公司的业务,有退休高官,也有家庭主妇,均自付7万元旅费和8万元捐款,才成为“助学长征”的全程步行志愿者,更重要的是,21名全程步行者克服了许多生活和体能的困难,为了助学信念,无一人掉队、退出。梁先生作为此次活动的团长,对于一路的艰辛是记忆深刻,而他的夫人是和他一同完成整个助学长征的路程,到后来他的女儿也同样参与到这次长征之路来了。此次活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详尽的报道。

我对梁先生说,在他及夫人身上,我看到了一股类似藏民朝圣的宗教精神(2007年苗圃行动开展的“茶马古道”活动的终点是西藏拉萨)。梁先生笑称他们没有宗教信仰。其实是不是佛教徒或者基督教徒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有没有宗教精神里头的奉献为善的思想,是否能够坚持去帮助弱势群体信念。当年释迦牟尼放弃王子的身份,去修行参悟人生,这和梁先生放弃100万年薪的工作,投入到有意义的苗圃行动,是何其相似?中国儒家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周济天下。李嘉诚将自己的基金当作第三个儿子,这是他达则周济天下。然而,穷则一定只能独善其身吗?

梁建华先生表示,“助学长征”活动的意义,在于向公众宣扬助学理念,同时也表明,即使是普通人,只要有毅力、有意志,也可以齐心创造非凡成就。他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次,苗圃行动在外开展筹款宣传活动,有一个中年的搬运工,站在旁边听了很久,看苗圃行动是怎么一回事,之后他说也要捐款,然后走了。等了好久,这个中年搬运工来了,捐了一块钱。而这一块钱是如何得来的呢?他每帮人搬运一次东西过桥,得一毛钱,他来回搬运十次得来的一块钱捐给了苗圃行动用于支助内地教育。当时很多的人都感动哭了。

民间活动的意义

作为非宗教、非政治、非牟利的民间组织,慈善机构,苗圃行动除了开展教育助学计划,实现将中国的人口包袱转变未智力资源的理想,从成立至今筹款过亿,支助了无数的孩子和学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去改变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有能力的人可以去帮助弱势全体,人是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的。面对目前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所谓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抬头,一些传统文化的被弱化,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扩大,没有仗义救人有的只是视而不见,等等。而通过这些民间组织的活动,能够激发人们的社会价值观的改变,找到内心善的一面。有位同事说,对于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而言,更加相信性本善。其实更多的民众是愿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只是他们缺乏像苗圃行动这样的机构提供平台去实现。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们会认可这样的为国家为社会谋公众民族利益的民间团体,也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尤其是那些能够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的成功人士。当然这其中,一些人自身那种无私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是具有很大的感召力的,就像梁建华先生及其夫人陈诚励女士。

相关文章关键词

《亲密接触苗圃行动之梁建华夫妇》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