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桥墩
导读工地上每天都有很多民工在忙碌着,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经过几个月的劳作,一座高大的铁塔架起,长长的铁云梯贯穿整个江南带。
家乡就坐落在长江之畔,闲暇之日会带着儿子去江堤上走走。现在正是芦苇碧绿时,微风中放眼望去,碧浪起伏,真不亚于电影《小兵张嘎》里的芦苇荡。在这碧波荡漾中醒目的矗立着两排由江南到江北的桥墩,那粗大的桥墩上一根根碗口粗的锈迹斑驳的钢筋露露在外面,向人们诉说着当年这里的繁荣昌盛,而如今却是满眼杂草丛生,荒凉一片。
时光倒流到04年,忽如一夜改革的春风吹到这里:在江边建一座最大的炼钢厂,建一座贯通长江南北的大桥并建一个大吨级的港口码头以便于运输。这样的宏伟蓝图让这里的每个居民都感到异常兴奋,好像眼前就有一座贯穿大江南北的大桥,可以让这里的每个居民过江是那么的便捷,纷纷欢迎工作组的到来。就这样“铁本”就来到了这里。周围的居民搬的搬,房子拆的拆,就在圈定范围的两所村小也合并到镇上的中心校。就近的一所村小成了当时工作组的一个办公地点。随着拆迁的深入,“铁本”也在慢慢的打地基,开始初建自己的厂房。“铁本”的到来吸引了很多外来劳动力,也带动了一方经济:菜农的菜卖得快了,市镇一带的民房的租住率也高了,相关店的生意也好了……最明显的是我家旁边的五金杂货店,一年就尽利润十几万的,店主总说的,我整天坐在家里啊生意好的不得了。的确那时每天坐在家门口都看到大街上行人不断,特别是外来工拖儿带女的川流不息。
工地上每天都有很多民工在忙碌着,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经过几个月的劳作,一座高大的铁塔架起,长长的铁云梯贯穿整个江南带。一个个桥墩也慢慢架起初具了规模,港口的码头也造了一半。突然有一天,听说负责投资的人被抓去坐牢了,原因是不合法,这个投资项目没有通过上级的审批,中央也开始彻底审查,最后这个在建一半的投资项目就搁浅了。民工也渐渐踏上返乡的征程,而这里的一切又开始渐渐恢复往日的宁静。随之菜农的菜也卖得没那么快了,空房子也多了起来,街上有的店也关门了,甚至有的店由于欠账太多而倒闭了。
今日走近去看,荒草丛生,那用于办公的学校还在,只是空荡荡的,偶尔会有捡垃圾的人会在这里停留,作为暂时的一个免费的栖身地。旁边空旷的草地上一台台挖土机、压路机还有大型货车都锈迹斑驳,路边的民工棚屋顶倒塌,只剩墙体还在风雨中飘摇。
前几天我中学时的班主任老师还发了一张他04年在“铁本”那的江堤上推独轮小车的照片的,那独轮车也是那时的一种劳动工具,他说那时他们几位老师就到那里去看的,整个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那小车当时觉得好玩,就从民工那里借来的留张照纪念的,现如今小车也没了,那里也一片荒凉了。
到如今已过去了好多年了,站在江堤上,远远望去,那高大的铁塔和长长的云梯在薄雾中巍然屹立,只是已锈迹斑驳,连着那由南到北贯穿长江的两排桥墩,好像在向人们哭泣诉说着这儿的历史。有人说这儿埋在地下的钢筋要是谁挖出来都可以发财死的。这么大的投资下去就这么荒废在这里,让每一个看到此情此景的人都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