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往事――学生时代的上山下乡运动

往事――学生时代的上山下乡运动

2013-10-24 02:58 作者:沪上人家 阅读量:60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年我偶然整理以前的笔记本发现了当年我的这篇小评论文章,时隔四十多年真是令人难忘的岁月,在此我不妨把当年的那篇文章发出来给大家欣赏当年我们的年青人的那种革命的气息,也算是那个“时代的文物“了吧。

临近毕业学校里开始摸底,,我哥哥在上海工作按照规定,我属于去上山下乡的硬档次。接着学校里大会小会都在宣传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68年我们曾载歌载舞,敲锣打鼓地欢送哥哥姐姐们去边疆农村,现在轮到了自己了。那时我们血气方刚,不知道天南地北,艰苦的条件只知道听毛主席的话没错,反映着当代青年革命的气质。说是这么说,从来没有离开过城市父母的我们,毕竟还是心里忐忑不安。

班主任老师四川人陶文平要我去黑龙江军垦农场,我家父亲因病在家休养多时,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农场拿工资吃食堂我当然愿意去。年级红卫兵领导连长洪礼珍,要向我征稿,写一篇针对上山下乡的小评论,因为我是班级的语文课作文课代表,写作文经常受到语文课朱为彬老师的赞赏。我爽快地答应了连长洪礼珍的要求,没过一会儿就把小评论交到了连长手里,不久在校刊上发表了。我的小评论文章收到了老师同学的赞赏。作为学校“奔腾急”上山下乡战斗组成员,我在母亲路远天冷不同意去黑龙江军垦当一个反帝反修的军垦战士,也理所当然地去了安徽来安农村当了一个修理地球的知青。而连长洪礼珍作为家中的长女可以不去农村,她的一笔毛笔排笔字,仿宋、魏碑、隶书大字标语写的很漂亮,再加上黑板报上的插图很让人喜爱。我对她的字很是崇拜。她当时被兰州炼油厂政工科长看中,后来说昆明军区在招文工团员,喜欢跳舞唱歌的她去了彩云南。后来文工团没去成,被分配到了思茅的农场。在后来靠自己的努力被推荐上了昆明的大学当了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当了高中语文教师。我呢,原想当一名医生却意想不到当了工厂的财务。天南地北都有我们的同学。去黑龙江的李伟珍同学家住在余姚路上,她在班上我们给她起了个外号“山田“。她的鼻子底下的嘴唇老是上火,用蓝药水涂着就像是电影里长着一小撮小胡子日本鬼子山田队长,因此我们给她取了个这个外号。其实李伟珍长相细腻灵巧,耐看,身材也苗条。梳着两条大辫子走起路来两条辫子一摆一晃的更加显得窈窕可爱。上课时经常和我堂哥传递纸条,有时候故意朝我做怪相,逗我发笑。那时候我脸皮薄,害羞怕和女同学说话经常报以一笑没搭理她。她还是一如既往逗我开玩笑。我没有去黑龙江军垦农场李伟珍很失落,后来她第二年春节回上海探亲时,特意邀请我堂哥陪她来我家看我,把我闹得满脸通红,不知所措。我推说太晚睡觉了,她,姗姗地失望而归。第二天堂哥问我这样了,我把事情告诉了他。堂哥责怪我不懂人情世故,人家喜欢你才来看你,你倒好把人气跑了很笨!。我很后悔,也不知道这样好。以后我再也没见到李伟珍了,不知她现在好吗。没想到现在我除了和连长洪礼珍有联系之外,和其他同学失去了联系。

今年我偶然整理以前的笔记本发现了当年我的这篇小评论文章,时隔四十多年真是令人难忘的岁月,在此我不妨把当年的那篇文章发出来给大家欣赏当年我们的年青人的那种革命的气息,也算是那个“时代的文物“了吧。

评“等等看“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当前上山下乡工作犹如暴风骤雨般的开展起来,我们广大红卫兵小将以”只争朝夕“的气势,坚决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发出了铿锵的誓言:”坚决服从党的需要,把一生交给党安排。向金训华学习,活着就要拼命干,一身献给毛主席。“”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革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干一辈子革命。“

但是,正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下,有些人却在想“等等看“,等分配方案下来再”碰碰额角头“。这些人好像是绕梁盘旋的燕雀,迷恋于上海滩的高楼大厦,贪图安逸。更好似于”墙头草“赖在阴暗潮湿的墙角之下,默默地等待机会,不时被一些阴风吹得动摇不定。向它妥协着,投降着……

有“等等看“,”碰碰额角头“思想的人,把自己的前途,寄托在”等等看,碰碰额角头“之上,因此他们对当前的上山下乡工作才去袖手旁观,莫不关心的态度,严重地阻碍了当前上山下乡运动的发展。

“等等看,碰碰额角头。“这和毛主席提倡的”要抓紧“的精神相违背的。那不是虚度年华在自我糟蹋吗?!

等什么!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气势,和帝修反争分夺秒。把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将亲手葬送帝修反!

碰什么!“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上山下乡干革命。“一切有抱负的革命青年,应当坚决走上山下乡的道路,到革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坚决服从党的需要,一生交给党安排,让革命来挑选我。

这才是我们革命青年的志愿。

革命青年的光辉榜样金训华以“只争朝夕“的气势,在生命最后一秒的时间里,为了抢救国家的财产,光荣地牺牲了。实现了”活着就要拼命干,一身献给毛主席。“的钢铁誓言。有”等等看,碰碰额骨头。“思想的人,和英雄金训华那种”活着就要拼命干,一身献给毛主席。“的革命精神相比是何等地渺小呵,是何等的卑贱呵!

我们需要向这些人大喝一声:同志,请你醒醒!你已经落后形势了,飞跃发展的革命形势1再也不允许人等了。赶快丢掉一切幻想,迎头赶上这一片革命的大好形势,争做革命的火车头。

上海市江宁中学上山下乡“奔腾急“战斗队一战士。

我看着这一篇40年前的小评论,觉得是那样“幼稚可笑“,年青人未免容易感情冲动。四十多年的人生风雨,当年血气方刚小伙姑娘的我们早已成了两鬓染的中年汉子大嫂。蹉跎岁月,往事如烟云。上山下乡知青生活已成为昨天历史的一幕,以往的事一去不复返,只留在共和国历史的地质年代里,也留在我们知青的记忆里。有歌云:”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如今四十年了,当年的同学都淹没在城市喧闹的烟云里,不相往来不知消息,城市的变迁,动迁失去了联系。在此,我祝愿我们当年的知青战友,和同学不论生活在哪里,都快乐地生活着,度过一个幸福温暖的晚年吧!

发稿於2011年5月23日星期一,上海市西郊龙柏。

相关文章关键词

《往事――学生时代的上山下乡运动》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