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成都十日(上)

成都十日(上)

2013-10-23 20:47 作者:蓝眼 阅读量:37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一、

回成都,已经记不清坐了多少次火车,可印象深刻的就是这一次,因为,我终于在火车上准点进入了成都。

步出成都火车站,立刻成为拥挤人群中的一员,到处都是车,有静止的,有流动的。我从人缝中挤出来,一下蹦进小妹的车里,逃一般地离开了喧闹的火车站。

有些累,有些困,虽然习惯坐火车,可真正在火车上,还是休息不好。车窗外,一栋栋高楼犹如一片陌生的记忆,故乡的变化,早让我这个漂流在外的人,难辩东西南北了。

数小时前,湖北的阳光明媚,数小时后,身在成都,我带来了雨?不错,运气比较好,在故乡遭遇倒春寒。

成都高新西区的一处小区,在一栋17楼的房间里,早就聚集了一张张熟悉的笑容,本来天气有些冷,我衣着略单,可一看见他们,心中热乎。

久违的家乡菜,久违的麻辣香,无所谓吃相是否文雅了,使劲整。饭后,自然摆起了龙门阵,在一一回答了许多关切的话题后,自然也谈到了抢盐风波,也聊到了日本地震,聊着聊着,我就想一下冲出去,看看我或许已经不认识的成都城。

夜色降临,带着酒意,走出大酒店,因为,亲人们在这里给我接风。外面冷风冷雨,车子穿过流光溢彩的街道,透过车窗,雨中的都市别样风华。

都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但我来了,必定要离开,可我一定会好好享受与把握脚步停留这一瞬间的精彩。

二、

天府广场,是每个来成都的人必去的地方,就象到北京,一定要去天安门一样。

站在广场的喷水池边,目睹着水柱随音乐变化成各种造型,遗憾的是,天空中阳光不足,周围不少花,可少了些阳光的照耀,纵然花儿朵朵,稍逊靓丽。

高大的毛主席站像,依然挥着手,注视着眼前过往的人群,多年了,自己从这里一次次走过,童年、青年、中年,而今,当我保持一颗平常心时,几根白发已不知觉在头发中隐藏着。

变化的总在变化,广场上有了特警的来回巡查,广场下有了现代的城市地铁。曾经,自己渴望着一辆开往春天的客车,走过一年又一年,过了许多个春天,希望中的那个春天渐行渐远。

本想多在广场转转,可实在不习惯人为制造的一种严肃范围,这样,缺乏无拘无束的感觉。

于是,沿着人民南路,从这个城市的心脏滑进每一血管。

春熙路步行街,这个传说中欣赏美女的地方,不得不去。其实,成都女子的美与辣是闻名的,但成都女子的妩媚娇小确实是一道风景线,这不仅仅因为故乡的原因。

自己象征性地在街口拍了照,然后走进一个个豪华的店面,金钱衡量一个人的富有,价格反映一个城市的水平,不说楼市,单看一件件服装,足可看出这个城市的消费水平。不知到底有多少人可如此轻松地买下一件看似普通,却标价几千的衣装,就象自己问起小妹,成都,还有没有住不起高楼的人,答案,大家是知道的。

这个午餐,我坐在“龙抄手”总店里,品味着各色小吃,来成都,这是必须的过程。可肚子的能量是有限的,我最大限度地吃了许多名小吃,然后嘴一抹,下一去处,还有更多好玩的。

三、

到成都,一定要去锦里看看,这条号称“成都版清明上河图”的民俗小街,完全是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其依托成都武侯祠,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街上色彩缤纷的花灯和幌子,是大俗,图的是个热闹。而川流不息的游客,更渲染了市井繁华之貌。

我,本是家乡人,此刻,更象一个外地客,被一个个朴实的铺面,一道道风味小吃吸引。在这里,你完全可以自由放松起来,因为,到处都是边走边吃着小吃的人,同时,茶楼里,飘出的淡淡清香,连同绵软的芙蓉女声,恍然如梦中,或走进了童年时光,或寻梦怀旧于遥远的过去。

张飞牛肉、三大炮、肥肠粉,叶儿粑、串串香、甜水面、刀削面等等,一箸一杯都是冲着味道去的,不花俏,没有噱头,讲究的是实惠。想吃就吃,到了这里,谁都无法拒绝美食的诱惑。

自己选了一处回廊中的条椅,把一些头绪轻轻放上去,你,我不认识;我,你也不熟。大家都是在匆匆的行走中,有意无意地来到这条小街,面孔的一样,心情绝对难同。回廊下一池清水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碧绿的浮萍透着强烈的质感,与周围的物景幻化立体的感觉,我确实在锦里街上,分明又象梦中了。

如果说锦里是成都一张纯色的名片,那么,宽窄巷子,就是成都一张暖色的名片。

延承2000多年历史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成都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宽窄巷子,相对游人来说,华灯初上走进巷子,是最佳选择。

宽巷子,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现,您在这条巷子中游览,能走进老成都生活体验馆,感受成都的风土人情和几乎要失传了的一些老成都的民俗生活场景。而四合院中您可以品上盖碗茶,吃上正宗的川菜。宽巷子唤起了对老成都的亲切回忆。

窄巷子,几经变迁,如今以西餐、咖啡、会所、主题文化商业等为主。这里是国际化的业态,是拥有世界眼界的时尚中心,是最成都的生活,在巷子里品味缓慢的时光停驻。是老成都的“慢生活”。

其实,当我完全游走过宽窄巷子,对于游客本身,意义是一游览风景,旧瓶装新酒,而相对生活,哪怕是能常停留在这样的巷子里,已经远高现实的生活。

留下一张相片,我路过。身后巷子里璀灿的五彩夜灯,属于另一生活。

四、

德阳,我又来了。

四年前,自己曾经来过这里,还写下了“清晨,滑过德阳街头”一文。四年后,当我再次面对德阳时,那份亲切犹存。

走过大城市的喧闹,站在德阳街头,一切都是那么的清静,这座离成都不远的工业城市,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惬意般的闲散。高楼不多,没有压抑感;车子不多,没有紧张感;连路上的行人都不那么拥挤,一个人完全自由自在地游走,这对于游客或我自己,倍感从容。

我非常喜欢这份淡静的生活,亦如我此刻悠闲地走在德阳的街头,这样才可慢慢地看,慢慢观察,于是,我知道了兰花巷,看见了巷口的碑文,原来著名战斗英雄黄继光的家乡就在这里,并且还有英雄的纪念馆。一路走着,路过文庙广场,路过德阳市政府大楼,来到彩虹桥上。

那年,自己在此眺望;现在,自己又临春风。这座无数次进入一个叫紫色女人镜头的大桥,曾引众多论坛朋友畅想。遗憾的是,桥下一段的旌湖水被人为地隔断了,裸露出湖底杂乱的草和淤泥,多少有失美感,只有远望几百米外的湖水,些许的游丝轻轻地飘。

她,依然长发披肩,远远从桥的那头款款而来,轻盈的步伐就象她的文字一样秀美,传说中的紫色大美女隆重登场了。虽然大家都认识,可在这里相见,很是激动。小神的短信总是恰当地从上海飞了过来,可惜他不在,不然,谈论的主题,一定会从文学与友谊早早过渡到关于世界的未来探索了。

简单游览了一下著名的德阳石刻墙,近距离接触了一下旌湖水,然后,一杯清茶把大家带向了过去,又带回到现实。熊晓总是来去匆匆,一坐下就拨弄他的手提电脑,期间,小神的短信不断飞来,真是谢谢这位老朋友的关心,我还真想永远单纯,可生活又不得不让人一次次从简单变得复杂,不过,我绝不想让自己活得太累。

又一次让紫色破费了,荣幸的是,我认识了紫色的老公,一个非常精神干练的男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夜色朦胧,告别紫色夫妇等众朋友,我一个人走在夜色中的德阳,那天是德阳新火车站正式运营,于是,我选择坐火车回成都。

沿着新火车站的方向走着,街上人很少,常言独坐,绝非寂寞,所谓独饮,是一品行,那么独行,一定是要有勇气的。

坐在德阳新火车站,我成了它最早出行的旅客之一,同时,目睹德阳的万家灯火,我又一次成了一座城市的过客。感谢友谊,感谢朋友,如此,我们才有机会走更多的地方,路过更多的风景。

五、

既然回到成都,恰逢三月的日子,于是,祭祖,这一传统,就提前进行。

一早,两个妹妹分别开着小车,带着家人,带着祭品,穿出都市街道。一小时后,繁华的成都城就远远在身后了,面前,一座座丘陵小山告诉我们,开始爬山了。

小车在崎岖的山路中颠簸前行,清晨的薄雾还没有完全散去,一路不时有桃花儿红,一路不时感慨山野的清新。

每个人都无从知道有没有来生,每个人百年后其实还有什么?也许,这一路上奔波而来的孝子孝女们各有回答,或是一形式,或传于风俗。

寻常百姓一样希望有个好的风水之地,所谓迷信,所谓相术,其实都是心咒。人,总有一死,只是各有不同。能真正做到潇洒而去的人,真的不多。

翻过几座山,拐过最后一道弯,就来到了卧龙寺公墓区。

只见一排排整齐的墓碑,由山脚向半山上延伸,远观,肃穆庄严。走进墓区,再从一座座墓碑边走过,脚步之轻,深怕打扰了这些先人们。

自家祖坟,迁于此,保存在一小方石匣子里,高高的墓碑上,在一侧写满了家族人员的名字。缓慢摆上祭品,相信先人们是可以享用的,一柱柱香,寄托了无限的追忆和美好的祷告。头是要磕的,回到家乡不容易,来了更要好好磕几个头。先人长卧于这青山中,所谓背靠山,面前水,这是许多先人都愿意选择的地方,从半山向下看,山脚下的一湾湖水,确实碧绿清澈。

陆续,墓区里又来了不少祭奠的人,这一传统,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去的,所以,不论谁或谁的先人们,都不会百年寂寞。

一阵鞭炮声,回荡在山谷,我们完成了一个后人必须去做的一件事,纵然现实变化莫测,但有的事情,是不容改变的,是必须传承的。如此,这个民族才更有希望。

告别这里,又要远去,漂泊的人都会永远有个挂念,来年再祭奠。祖宗们,好好休息着!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成都十日(上)》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