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成都十日(下)

成都十日(下)

2013-10-21 17:34 作者:蓝眼 阅读量:33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六、

这是成都市中心地区众多菜场之一,只有走进去,才能完全体会到一种真实。就象自己一样,买白菜之前,也要问好价钱。

丰富的菜市场,几乎可以满足人的任何需要,关键看你喜欢吃什么,趁家人在选购,我一个人左看右看,忽然对一家卖峨眉山窝窝头的铺子感兴趣,于是走向前,简单询问了窝窝头的做法和成分,就着热呼呼的窝头,买了一个品尝。曾经这种窝头在湖北热卖一阵,现在家乡吃到它,味道确有不同。

了解一座城市,不仅仅看它的高楼大厦多少以及街市的繁华程度,更需要真正走进这个城市的普通人家中。因为,组织起一座城的人,源于生活最基层的人。

巷子深处,一座所有城市都可看见的普通二层楼,岁月的风霜,使楼的外表裸露出的红砖,有不少已经风化,窄窄的楼梯,把我带进了一个普通的家庭,进到室内,这个家所有的摆放物品,相信绝大多数人家都一样。没有什么所谓的精装修,没有什么拘束感,随便看,随便走动,连茶水都是非常大众化的,我想,长年习惯了这样方式的人,也许这样更自然些。

每到一城市,我个人非常愿意看见最贴切的城市生活,就象摆上桌的饭菜,一切家居式,吃起来更香。

成都有许多公园,著名的就不一一列举了,可我对人民公园情有独中,每次回来,我都会去转转,亦如公园的名字,人民的,人民喜欢。

改造后的人民公园,现在更热闹了,更宽大了。站在假山广场,你可充分发挥一下想象,顺着林间小道,一路的花儿,一路的鸟鸣,透过绿萌丛中的光影,小桥流水,胡琴歌谣,不是因为川音,几乎错把这里认为江南了。

辛亥保路纪念碑,依然高高矗立着,告诉过往的人们,这个城市厚重的历史,这个城市拥有的光荣。古老的茶社,优美的园林,休闲的广场,让成都人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地度过他们的业余时光。这不,广场上有各类文艺表演或是不同唱法的卡拉歌会,全是群众自发的,连同周围林间不同跳法的健美操,或看或参与,随个人心情。

我注意到,来人民公园的人,除了象我这样的游客,当地人大多都是中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爱,人民公园的风景成就了一处人民的生活本色。

七、

这是一座千年古镇,行走其中,怎么也拉不近历史的距离,因为,岁月的那端确实久远,青石板的街面,匆匆走了古人,又来了我们。

黄龙溪古镇,时下已经成为风景名胜,保存完好的几百年历史的明清古居,错落有致,全木的二层楼结构,以不同的技法搭建,精美镂空的窗栏,质朴坚实的檐柱,还有七条鱼骨式分布的小街,连同这些街上叫卖的各色小吃,让这古镇散发着迷人的风韵。

我醉在这里了。一碗豆花的魅力,早已超过了任何美酒的诱惑。沿街踱步,似找寻一个梦想,仿佛儿时的旧相片,那份记忆不可能再现。可黄龙溪古镇,重现的就是不可能的奇迹,之所以那么多的人闻名而来,拾梦着一定不少。街中有一水车慢慢地翻转着,咿呀的木机声,水飘洒开来的哗哗声,鲜活了四月的春天。

一间间木板屋,亲切自然,有的木板黑而发亮,特别是阳光照耀下,亦如厚重的史话上轻抹一笔靓丽色彩。一街三寺,三县一街,给这个古镇又平添了几多的故事与传说。游人真的好多,和全国许多古镇一样,商业利益的过份开发,一样使这个古镇少了一些宁静,大大小小的铺面和高高悬挂的旗幡,夺目耀眼,虽然不少民俗还有不少的土特产,吸引着过往行人,在我走了几条街后,我还是选择镇边的小溪,临水而立,整理一下我对这片风景的美好记忆。

绿水青山相伴中的黄龙溪古镇,同时也是川西地区著名的水运码头,街内繁华热闹,街外一片临水的吊脚楼,还有一家家露天茶馆,此刻,对我更有吸引力。坐在竹椅上,面对溪水,看游船往来,眺望溪水对面的青山,偶然有滑翔伞轰鸣地在半空中飞过,这片天地,更有情趣。

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些农家乐,步行到古镇街上,仅仅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询问过一家,一月包吃包住才650元,当时给我的感觉,仿佛时光倒流,我又回到了那个岁月。遗憾自己还要继续行走,如果退休,我一定回来选择到这样的地方,安度晚年。

古镇不会记得我这样的人,因为来的太多太多,而能记着它的人,我是其中之一。满意和不满意,喜欢或不喜欢,全在个人的体会,至少,有个叫兰色的网友来到这里,有一种平静归隐的心情。

八、

周末,我来到了成都南湖风景区。这是一片集游乐、观景、度假、商务休闲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公园,许多景观主要以欧洲建筑风格为主,其中,德国洛仑兹风格的主题婚庆广场就在这里,其拥有的2万余平方米草坪,与成都的母亲河府河、江安河相伴,给目前成都唯一的这家主题婚庆广场渲染了更多的浪漫色彩。

十步不同景,有置身其外的感觉。身边不时走过一对对盛装的伴侣,特别是美丽婚纱的新人,灿烂的笑容,亦如春光明媚。瞬间,自己忽然有老了的想法,毕竟走过的岁月,仿佛曾经的青春早就留在了远远的那端。再仔细观察,自己走进了五彩的婚庆摄影世界。

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正在摄影的新人,所谓的婚庆相片,忽然让我想到,如此这般,未来一段的成都新人家,不都挂着相同景色不同笑容的人吗?

相信他们不累,看看新娘子们,微笑依然那么动人,而我,一个风景的过客,还是老老实实坐在湖边的露天茶桌边,慢慢品着茶,淡定清闲一下吧。

“血战到底”,具有成都习俗的麻将风格,很快就在我们手中耍起来,不同的是,这麻将打法,与成都人的闲散生活态度有根本的区别。只要成都人出门,喝茶打牌是必须的,听家乡人摆龙门阵时,其中一条信息让我重新认识了生命与生活的意义。那就是汶川大地震后,随着余震不断,并最终恢复平静,成都人明白了,该耍起就耍起,珍惜生命的同时,更要让自己活的自在。

终于,我还是舍不得这片好风水,摆脱了麻将,自己一个人转转。

水,潋滟清波;草,嫩嫩柔柔,不同颜色的花儿,一路绽放着,遗憾我叫不出这些花儿的名字,但丝毫不影响我对美丽的欣赏。

站在一座小拱桥上,有船荡漾而来,一对幸福的情侣过了我的眼,水波划开,轻轻地扣问维尼斯城堡,浪漫的爱情会不会永恒?坚实的砖瓦有没有脆弱的瞬间?风语耳边响,钟声阵阵,不远的大教堂里,庄严神圣的誓言,千万别醉在春光里。

昂贵的咖啡屋,不是每一个人向往,唯有低沉的萨克斯曲,多少可代表俗世中人的心。轻轻地,走过一座座富丽堂璜的楼,泊来的风景,点缀在这片土地之上,水是家乡的水,音是故乡的音,或许,我更习惯那座竹坊,在一阵镪镪的锣鼓声,去品一味川西平原上的老茶。

来了,走了,现代生活的节奏,注定路过风景,南湖,除了那些新人的笑,忽然,我找不到特别的印象。

九、

和许多城市一样,成都也有不少有名的寺庙,其中,素有川西“第一禅林”的昭觉寺,那是必须去的。

这天,恰逢菩萨的生日,昭觉寺将办盛大的法会。一早,我与家人就坐上车子,匆匆前往。

离寺庙还有一段路程,可车子已经无法继续向前了,因为,到处都是人,换句话说,人山人海的善男信女们,有老人,有年轻人,有孩童等等,早就让路失去了本来的功能。于是,我们停好车,改步行,融入到人群中。

自打那年在九华山甘露寺住过后,每每再去寺庙,其虔诚的心都更纯静。

寺门内,佛国世界;寺门外,红尘凡影。今天的昭觉寺,注定是热闹的。一路两边,各类摊贩,叫卖着不同风味的小吃,同样,红烛高香也恰时地摆了一路,有买的,有吃的,连许多残疾人,都赶到这里乞讨,或许,他们相信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那些渐远渐失的爱心,起码会在此刻,有所回归。

远远望见一个巨大的“福”字,刻画在山门墙上,引得无数人抚摩或拍照留念。淡淡一笑,我知道,所有的美好希望都不是从天而降的,幸福,总是给为之努力打拼的人。也许,当一切无法实现时,通过这样的方式去祈祷一下,这就是寺庙香火不熄的根本。

进到寺内,很快,就被周围人的举动所感染,我本俗人,自然,一切按规矩办,敬拜、磕头、上香,默默祷告。信与不信,在那一瞬间早就超脱了。

完成了必须的进寺程序,转身,就成了一名游客。

大殿前,目睹这寺、这人。思绪怎么也无法飞跃到历史的大唐。时光千年,或长或短,其实,源于心路。身在世俗,得到与失去,往往那一通暮鼓,一声晨钟,真的难唤醒人之放下心态。

还是从幻觉中走出吧,这座千年历史的古寺,多少留下些自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痕迹。于是,八角亭、天王殿、先觉堂、圆觉堂、御书楼、观音阁、涅磐堂、藏经楼和圆悟禅师墓园等,脚步轻轻地行走在西南地区规模最为宏大、壮观的寺院中。

几经磨难,几度兴起,昭觉寺的今天又辉煌起来。

人,能如此吗?芸芸众生,英雄不多,但进香的人,一定会更多。

十、

丰富的生活,需要不同的感受,成都,在传递现代信息的同时,就象建成不久的地铁,给人更多的舒适和生活节奏的快捷。

成都,变化的越来越大,地面上拥挤的交通,从一侧面反映出了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你走到任何一个小区,私家车停的到处都是,宽大的地下停车场根本满足不了正常的需要。如果你想在成都开着车,一路顺畅地游走一趟,或许,半夜的路面上,才少了拥堵和无数的红灯限制。

我自己就曾坐着1路交通车,穿街过巷,亲自去感受一下成都的交通生活,并且有机会可大致了解一下路上行人的百态变化。立交桥多了,但还是慢,慢得让你有时没有了脾气。

当然,到了成都,你一定要去体会它的饮食文化,不同层次的大小酒楼,有着不同的风味,就象我,可在街边买个锅盔,夹上凉粉,边走边吃,完全没有风度地自我开心。同时,也可儒雅地坐在“一品天下”大街上的某一高档酒楼里,享受细致周到的服务,漂亮的小姐端上的美味,饱了眼福饱了肚肚。

夜色中,别忘了要去府南河边,把自己置放在流光溢彩的灯火世界中,淡淡地走,静静地看,所有璀灿高楼、酒香仙乐,亦如你身后的华章大幕,不可留恋,不可真的晃入梦境。耍都里的排场,财富大楼中的奢侈,不是谁都可以进去消费的,做为一名过客,不进不知我们周围的变化,同样需要我们自己改变对现实的某些认识。

我一一拜访了旧邻,当我面对昔日一位老伯时,看见他因为身体的变化,记忆渐渐遗失,行走都成了困难,想起自己童年,这位老伯对我非常好,经常带好吃的东西来到家中,边摆龙门阵边喝酒,嗓音洪亮,可如今,他真的老了,却有病,已经记不得我是谁了,心中一股酸楚涌上头,平时自己经常强调健康身体健康心态,在走出老伯家后,我忽然对健康身体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这次成都之行,巧遇倒春寒,不时有小雨飘飘,本就兴奋的心情,因了或热或凉的变化,有了比较清晰的感受,可我最终还是要离开这座城市的。

于是,我来到超市,选购了一些土特产,好象都是必须的程序,该买的该带的,都在一个包中。

提上行囊,选择了一个午后,我离开了熟悉的成都,但我相信,还要回来,自己的后代也要回到这片土地上。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成都十日(下)》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