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教授”的“毁灭论”只不过是社会道德价值观滑落的表象
开价值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手机号码有7个8,是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副教授尹晓冰与同行交流时“善意提醒”: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5月22日《长江日报》)。
师者,之所以受人尊敬,就在于其以“授业传道解惑”为已任,教书育人,“全心照亮别人”,而当今我们的大学却总出现“雷人教授”,一再颠覆传统的师德,要求“千万身家”的“董钱钱”教授刚刚淡出人们的视线,“毁灭论”的尹教授又“登场”。
这或许要放在整个社会去考量。在一个功利至上的社会里,金钱衡量成败的标准,有钱意味着成功,有钱意味着你是“人杰”、是“英雄”,而不问金钱的来源和出处。君不见,那些房产大鄂不顾百姓民生推高房价,依然被邀请发表论坛演说,使用“添加剂”、不顾公众生命安全的企业家,被人看成是成功人士的典范……相比较之下,发表“雷人言论”的教授们,将拥有财富视为自己成功的标志,在学生面前显摆、炫耀一下,也不足为奇。所以,“雷人教授”的不断出现,只不过是整个社会道德价值观滑落的表象。
“趋利”是人的本性,追求财富并没有错,但各行各业有其自身的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教授,首先要以“授业、育人”为主业,其次才利用业余时间去“搞副业”,如果“舍本逐末”,并放言“雷语”颠覆师德,那是职业道德缺失的体现。而我们的社会在利益的驱动下,突破行业道德底线的行为太多了,商无商道,师无师德,“为富”已贴上了“不仁”的标签。看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已是克不容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