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半日游
上个星期天,因没了烦忧的事情,难得清闲了一回。于是便同上大学的儿子去了一趟博物馆,参观了一些展览。那是一家省级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因此我们得以饱览馆内诸多的展览项目,虽然有的项目只是匆匆一瞥。
我们先参观了博物馆西北角的古生物化石厅。厅内有各色古生物模型或考古时发掘出来的原型化石,如三叶虫化石,古龟化石等等,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个恐龙的骨架模型,足有三个成人高,长约十米,它张大着嘴,两个前脚向上高高抬起,粗大的后腿将庞大的身躯稳稳的撑着,整个模型显得沧桑而恢弘,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带到恐龙的时代。其次是古大象的模型,也是那么庞大浑厚,栩栩如生。展厅的东面有一角,大约可通两人的进出,待我们挤进那角洞时,通道内幽暗昏秽,然不一会儿便出了通道,而眼前便豁然开朗起来,但见华灯高悬,光亮四射,灯光下竟是古树参天,一派原始森林的景象。森林内塑有各种动物,飞禽走兽应有尽有。通过一番行走,穿过丛林,再向前时,又是一个角门,那便是古生物展厅的出口了。当我们走出展厅时,儿子说自己正从恐龙时代走来,一时还回不到现实之中呢。
但现实就在眼前。我们很快便又进入馆内正大厅的一楼,观看了民间陶瓷或出土的古代陶器用品。那些陶瓷有各色各样的盆、碗、碟、罐,及精美的花瓶、盛酒器皿。从展出的陶瓷年代上看,有的是两汉,有的是五代,较多的是宋代及明清时代。时正值下午三点多,由于参观的人颇多,加之儿子对这些陶瓷不太感兴趣,于是只匆匆一瞥。
走出一楼,我们紧接着便上了二楼展厅。二楼系由五个大间展厅连接在一起的,面积大约三百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平常多是展览一些美术书法、青铜器之类,如潘玉良画展,美术用品及近年出土的青铜器,短剑、方鼎及酒樽等等。然那天收获最大、也是最惊喜的是,恰逢旅美华侨华人在馆内展出他们最杰出的,以“龙在天涯”为主韪的书法与绘画。该项活动虽已接近尾声,但在展览大厅的最后两间却是游人如织,比肩接踵。活动共展出了书法及近现代画派,如抽象及印象画派的人物画,及近乎素描的油画等近百张。我感受最深的有两幅画:一是书画展主题元素“龙在天涯”的巨幅画展:一条腾飞的巨龙,在青蓝色的背景下,目光炯炯,四只苍劲的龙爪,伸向天空,而整个身子几乎直立上升。飞龙的下面,正是中华民族象征与骄傲的万里长城,亦似一条巨龙盘卧在大地,二龙对比,一明一暗,想象奇特,慑人心魄。另一幅是爱新觉罗纸傅仪的后代——傅女士所展出的油画。看她的画,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淡淡的,浅浅的,似五六年级小学生所作的画,不经不漫,然而仔细观看时,却是淡中藏味,意境幽远。其中有一幅名为《秋天》的画——仅此画名,一般人就很难将这一颇为抽象的名目表达出来,而傅女士却用红黑两色,间糅一点淡绿,寥寥几笔生成几株高低不同的树木,叶飘零落,而远山含黛,秋的况味一下子就呈现出来,给人以秋之静美,心生空灵的想象空间。许多人在此幅画前面均驻足良久,不忍离去。我想,究竟是什么使得傅女士的画有如此的魅力呢,是她的功底,还是她那的不凡的身世,抑或是她对人生的理解更为空静?总之,她是那样地深沉,那样的况远,一般的人岂又体会得了呢。
时间很快,当我仍沉静在书画的想象之中时,馆内的管理员便催促我们离开,他们要收工了。不过,时间虽短,有的甚至只是走马观花的一瞥,但半日的游览,却也使我们穿越了时空,偿到了艺术套餐的美味佳肴,经受了心灵的震慑,实不虚行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