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一欢喜一纠结

一欢喜一纠结

2013-10-22 11:18 作者:燕子 阅读量:30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芙蓉姐姐的儿子在外地上大学,一个长江边挺有名的大学。儿子每每采电话来,芙蓉姐姐一边是高兴,一边是无奈,因为几乎每次儿子主动打来的电话都是要银子的。一边是想念儿子,渴望听到儿子的声音,却实在不愿意听到那声电话后面的真实的目的,因此,韩老师戏称芙蓉姐姐接儿子的电话是一欢喜以纠结。

有句古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单单只是行千里都会让一个母亲牵肠挂肚的,更何况一直都没离开过自己的儿子要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生地不熟的,不知道吃食是不是合口味,不知道环境是否适应,不知道同学老师是否相处和谐,天凉了,知道不知道添衣服,天干了是不是知道喝水……总之,一切一个母亲想到的都会担忧,给的钱多了,怕孩子乱花,更怕孩子去网吧忘了去外地求学的初衷,给钱少了,又怕孩子吃饭不够,明明孩子已经长大的,可还是要操心劳神的,弄得孩子烦,自己却无法不操心。

母亲想要知道孩子每天过得怎么样,希望孩子能时不时的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不为别的,只为知道远方的孩子一切平安,如果哪一天孩子打了个电话,没有提到钱的事,只是说一句:没事,只是打个电话问问,家里一切都好吧。那么这一通电话足足能让母亲兴奋好几天,会很知足的认为,孩子长大了,知道问候家人了。

母亲的心很容满足,只是一个短短的电话,或是一个小小的短信。

现在,我自己的孩子也独自在外地求学了,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芙蓉姐姐的那种心情,真正是一欢喜一纠结啊。

不放心一直在身边的儿子独自一人去远方,因此,和老公两人一起加入到送子上学的行列,以前看报载家长送大学生上学的壮观场景时也曾不屑,孩子都那么大了,有什么不放心的,还巴巴的跑那么远去送孩子,白白的搭去了车票和时间。呵呵,真是十分地不好意思,到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却也是一样儿一样儿的哦,所以说有时候,不处在那个环境那个时期,是无法体会到那时人的心境的,旁观者才清,身在局有的人,有时就像傻子一样啊。那时的欢喜与纠结,局外的人怎么能体会得了呢?

儿子初到外地,时常打个电话问一下生活学习情况,问什么儿子都是一句“还行”,让我们做父母的很是无语,不打电话吧,怕儿子一个人在外在孤单寂寞,怕儿子觉得家人对他不关心,可每每电话打过去,很利索的就接了的没几次,倒是有很多次电话打了NN次,那边只是很程式化的声音:你拨打的号码无人接听。不知道是儿子没的见没接电话,或是没带电话,还是看到了也听到了就是不想接电话,心里很希望是前者,但是很不幸的是,大多数是后者。真正是:不打电话怕儿子有被抛弃的感觉,可真的打过去了,得到的却是儿子几分的厌烦。

郁闷吧。可如果不打这些电话,心里又会有些些的不安,纠结吧。

偶尔,也会盼到儿子主动打电话过来,或是发来短信,很简单的一句话:“没钱了,打钱吧。”然后我就屁颠屁颠的去银行,给儿子打钱,本来,一看是儿子的电话,心里很是欢喜,可每每接到电话往往就是那句话,唉,那叫一个纠结呀。

都知道孩子大了,就像小鸟儿,翅膀硬了,自然就会要飞出去。不知道鸟妈妈看着孩子离巢会是什么心情,反正人类的感情比鸟儿可是复杂多了,看着孩子长大了,心里的那份欢喜是无以言表的,但看着孩子头也不回的离开家,离开家后又鲜少对家和父母的依恋或问候,又是纠结的,这种欢喜与纠结,用怎样一个词才能准确形容呢?

一欢喜一纠结,母亲如此的心情,孩子可知。

相关文章关键词

《一欢喜一纠结》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