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皆学问
前些天,去给摩托车换机油时,小张师父关照我:“你车前刹有点问题。什么时候闲下来,我给你调调。”
这小张师父不过三十岁光景,却已经开始谢顶,理个平头,格外明显。人很客气,也很健谈。一次去他店里修车,见他桌子上有一本小册子,《天安门诗抄》。我问:“你这东西哪儿来的?”小师父告诉我,他有几个收荒货的朋友,他经常到他们那里“淘宝”。这本书人家没要钱就给他了。平时手上没活计,就随手翻翻。
今天没什么大事,我就来到他的店里。他一见我,一脸的得意,告诉我,昨天他那朋友从一个旧工厂的仓库管理员手中收了一批货,觉得有几样东西好玩,就送给了他。他指着桌上的那几样东西,显摆的问:“老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我一看,好家伙,放是别的老师,还真不一定都认识。我说:“这是游标卡尺,这是千分尺。都是测量长度的仪器。”
小家伙一脸的惊讶:“你个老师,怎么认识这些东西的?”
我小的时候,父亲在乡镇的农机站工作,我三姐也曾在那单位做过几天车床工。那时,我整天在翻砂车间、车床车间转悠,见过这些东西。我当时觉得那些师傅鬼精,见到我,就把这些东西放得高高的,叫我够不到。那时我就知道了,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就像木匠的斧头,瓦匠的泥刀一样,是他们“吃饭的家伙”。
我拿起游标卡尺,这东西虽然旧了,但是两只量爪丝毫无损,只是主尺上有些斑点,不过绝不影响读数。随手滑动游标,响声清脆。我又随手拿起一个螺母演示给他看,外径怎么量,内径怎么量,壁厚怎么量。更想不到的是,那千分尺的包装盒子明显陈旧,打开盒子一看,密封的塑料袋完好无损,那小巧玲珑的千分尺静静地躺在黄油中,显得那么高贵。本来吗,它的测量精度就比游标卡尺更高。我轻轻旋转活动套筒,虽然被黄油包着,手指还是感到震动是那么均匀。
我的一番谈论,又让他吃惊不小。他说:“看来知识并不全在书上呀。”
我说:“是呀,生活处处皆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