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阳光总在风雨后(小说三)

阳光总在风雨后(小说三)

2013-10-26 13:46 作者:沪上人家 阅读量:21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如何才能不出差错,给团委和军花她们丢脸呢,阿海想了很多,反反复复在地铺上辗转难眠。害的弟弟银海也跟着一起睡不安稳。

第三章

厂里的技术攻关小组经常加班加点,有时候常常为了修改一个数据,经常要重画图纸,重车零件。阿海呢,也和军花有了更多的接触时间。军花有时亲自找阿海讲解图纸上的数据精细的要求,和阿海靠的很近。阿海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的和军花接触,军花身上淡淡的花露水的香气,常常把阿海产生出异样的想法。阿海车出的零部件,很少有报废出差错。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在军花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和不失面子罢了。为了这他也得专研车工技术,作为阿海的师傅阿珍文化水平不高,只不过是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摸索出来的一套技术经验罢了,再要进一步的提高技术,还需靠阿海自己进一步去探索。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呵。

为了提升产品的质量,厂部打报告给局里,申请用外汇进口一部技术含量比较先进的机床。在这台进口机床交给谁来操作的问题上,厂部发生了不同的意见分歧。以厂团委一班人的意见,机床理所当然应该交给年轻的阿海师傅来操作;而以车间主任老杨头和党委中的一部分同志认为,年轻的阿海毕竟技术实践经验还比较缺乏,没操作过其他各种性能的机床,只是对630机床的性能比较专研了解些。对一部价值在10来万元的进口机床交给一个刚学徒没两年,缺乏各种经验理论的毛头青小伙子来操作风险太大,一旦出现问题,厂部没法跟上级部门交代,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把车床交给办事沉稳,有近十年丰富车工经验操作过不同车床过的阿珍师傅比较妥当,阿海也能在师傅的边上跟着学习,过一段时间水到渠成,再让阿海操作,岂不更加稳当。以时军花、魏晓兰、和车间主任老杨头的儿子杨伟明为首团委一班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做算然稳妥,但是不利于发挥青年人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的积极性,低估了共青团在生产实践中的学习领导能力,并列举了有阿海来操作的一二三条建议。以此团委可以号召发动全体共青团员、青年来开展轰轰烈烈的比思想、比学习,比技术“又红又专”的生产技术大比武的运动,来推动整个工厂的生产水平和工艺质量、产量的提高。何况军花还是厂技校的技术理论课的教师,对国外的车床性能动态理论,还是有所了解的,对指导阿海的车床操作技术理论的提高也有指导意义。在内部的讨论会上两部分意见不分高低争持不下,厂党委为了慎重起见宣布暂时休会,等进一步了解情况后再做决定。

第二天早晨,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工厂的林荫大道上,树上不时传来鸟雀的啁啾声,工厂大门口的花坛里各色各样的花开得真旺。花坛后面耸立着一座毛主席挥手站立着的青铜雕像。厂里的广播喇叭里传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歌曲,歌声宏伟嘹亮。青年工人有的三三两两推着自行车或摩肩接背在议论着昨天的事。

昨天晚上厂团委特意召开了临时紧急会议,会上决定由个各团支部负责召集共青团员和青年职工讨论团委关于在全厂开展三比运动的决定。阿海昨晚下班时就被团支书魏晓兰找去谈话了。阿海对要求自己操作进口机床的事没有底,自己学徒没多少时间,这方面还缺乏厚实的实践经验,有些方面的工作还是在阿珍师傅指导下完成的,心理压力很大。在魏晓兰的苦口婆心的再三解释下,才勉强答应试试看。魏晓兰还向他透露他的入团问题,就看能不能经受住这次团组织对他的考验。阿海的心里忐忑不安。如何才能不出差错,给团委和军花她们丢脸呢,阿海想了很多,反反复复在地铺上辗转难眠。害的弟弟银海也跟着一起睡不安稳。

今天一早来到车间门口就被魏晓兰拦住,

“喂,阿海,军花要找你谈话呢。“

阿海跟着魏晓兰来到了厂部团委的办公室里,军花已早在那里等候他们了。见到阿海急忙上前握住阿海的手,说

“阿海同志,这段时间让你辛苦了!请坐吧!“说着把椅子端到了阿海的面前。等阿海刚一坐下,魏晓兰已泡好了茶端了过来。办公室里飘来了一阵阵米兰花的清香味。

“阿海同志晓兰也和你谈过话了,你也知道了情况,我也知道你身上的压力很重。操作新机床算然有陌生些难度其实并不可怕,车床基本原理也只有这些,都是差不多。万变不离其中吗,只要掌握好事物的规律,认真对待就好办了。毛主席不是教导我们说嘛,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只要认真对待什么坎不能过呀,我也不和你说这些大道理。直说了吧,你的理论学习水平不够,书看的太少(军花,把这几个字说得很慢很重),以后多加注意行吗?阿海同志。

“响鼓不用重锤敲吗,军花书记,你相信我的话好了,阿海我说的对吗?”说完晓兰对着军花眨着眼睛,望着一声不吭抓着头皮的阿海,晓兰开心地笑了起来。

军花也跟着笑了起来,“好吧,有你们车间支书的保证我没什么话说了。呶,这两本书你先拿去看看。“说着军花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了书来,阿海接过去一看,一本是《车工实践》、另一本是小说苏·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还有,这件事还没有最后决定,不管厂党委作出什么决定,我们共青团都要执行。三比运动也一定要开展,厂里的思想学习、技术改进和质量的提高,也是我们共青团当前要做的工作,针对目前的情况共青团还要组织读书会,在青年中掀起学习读书专研技术的热潮,做到又红又专。希望阿海能带头参加,接受组织的考验好吗?“

“嗯,谢谢时书记的关心,我一定……“阿海自己也没搞明白,自己一时会在军花面前大胆开起玩笑来。

“哈,阿海同志什么时候学会了调皮了,看来有进步了!成熟了!“魏晓兰惊呼地、开心地笑着说。

这一时没意料,把军花闹了个红脸,接着也哈哈哈地跟着笑了起来。

傍晚,西边的晚霞灿烂无比,映红了半个天空。把人、树、和高楼、车辆都染上了金光灿灿颜色。下班的铃声响过后,阿海招呼着师傅先走,自己擦一下车床后再回家去。他把车床擦得油光铮亮,后才换上衣服准备回去,在车间门口魏晓兰在等他,手里端着一盆,如翡翠碧玉般的金边吊兰。对着阿海说,

“呶,这是军花托我送给你的喜欢吗?“

“太美了,太漂亮了!“望着如绿色瀑布般的垂枝金边吊兰,惊喜的阿海瞪大眼睛不信自己是否听错了晓兰的话。

“是送给我的吗?“

“是军花送给你的呀,干嘛不信!“

“哦,那太感谢她了。“阿海受宠如惊地接过晓兰手中的金边吊兰,捧在了怀里。

回到家里父母看着阿海手中捧着的金边吊兰,哭笑不得,责怪阿海乱花钱,去买这些没用的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当听到儿子说这是他们团委领导送给他的奖励,又为儿子高兴起来了。端着花盆连说好看,健美,赞口不绝。把花放在了全家最为显眼的地方,好生养护着。

晚上窗外明月如盆,银色的月光,透过他家低矮的玻璃窗,照在了阿海家的地铺上,在阿海的身边点着一个颜色泛黄的小瓦数的电灯泡,他靠在地铺上的墙边依着墙翻看起《车工实践》这本书来,里面的知识给他启发不小。看了很久他觉得有些疲倦,又换换脑筋,看起了小说《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他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在书的扉页上有军花为他题写的赠言:

“希望你像保尔柯擦金那样经受住党团委对你的考验,像展翅在时代的暴风雨中的雄鹰那样勇敢坚强自信。争取早日加入到光荣的共青团里来,争当时代的青年先锋。“

在书中还夹有一张图书馆的阅览证。正巧夹在保尔·柯察金和冬妮娅的懵懵懂懂的爱情那一页中。当然,军花不是,也不像是小说中的冬妮娅,他阿海也不是保尔·柯察金。阿海觉得军花更像是小说中的丽达·达尼娅式的人物。夜深了,阿海他的父母催促着他熄灯休息了。弟妹们也发出了轻轻地打鼾声。……

厂党委仔细综合分析了情况后作出了决定,采取了团委的部分意见,让阿海操作进口新机床。为了谨慎出发,让阿海的师傅阿珍当他的技术指导,军花担任他的车工理论指导。阿海在师傅阿珍和军花指导下,加上自己刻苦专研书本知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早贪黑,拼命地工作,人也瘦了一圈,付出总有回报,他,终于能够熟练地操作新的进口机床了,让厂领导和军花她们松了一口气。

阿海这两天心里也很高兴,他终于没有辜负厂领导和团委领导以及军花、晓兰她们的期望,取得了成绩。你看他一边擦拭着崭新的机床,一边高兴地唱起了歌:

日落西山红霞飞

战士打靶把营归

把营归……

发稿於2011年5月26日星期四,上海西郊龙柏家中。

相关文章关键词

《阳光总在风雨后(小说三)》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