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夏夜蝉劫

夏夜蝉劫

2013-10-23 21:31 作者:东洲子 阅读量:34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我无法评判人与蝉孰对孰错,就像无法评判自然界中太多的弱肉强食。我只希望有朝一日蝉们能真正成为人类倍加珍惜的朋友而不被劫杀。

麦收过后,又到蝉鸣的季节。

不知从何时起,家乡人就有夏夜捕幼蝉的习俗。按我们当地的话说,叫做“逮知了猴子”。在乡下,知了猴子是穷人家解馋的上等食品。早些年间,一般人家一年到头吃不上几回肉食,夏夜里捉上几十只知了猴子,回家等早饭时放油锅里一煎,肉香就弥漫了整个院落。每到这时,一家老小脸上都洋溢着笑,仿佛又过了一回年,甭提有多高兴了。

因为是农闲时节,夏夜捕蝉的人特别多。尤其是现在,照明设备更加先进,市场上幼蝉的价格逐年升高,人们更是趋之若鹜,夏夜捕蝉已然成为家乡的一大盛事。

天还没有黑,人们就早早吃过晚饭,溜达着就去了村外的树林里。大多数人都是手持长杆,身背充电灯和塑料桶,就像全副武装的战士。不管你自己觉得有多么早,树林里总是已经人影如织,似乎让人怀疑人比蝉还多,自己来得晚了还能不能捉到。

事实上根本用不着担心,蝉们也许怎么也耐不住长期地下黑暗的生活,注定要赴一场生死难料的约会,一个个从杂草掩映的各自的地穴里,赶着时间的脚步,纷纷奔向寄托着它们梦想抑或承载着它们归宿的长草与树木,一点儿也不知晓等待它们的会是怎样的危险。于是,它们憨态可掬的小小身影赫然暴露在人们的灯光里。原本静谧的整个树林很快就活跃起来:灯光乱了,人们的脚步也乱了。道道光柱交错辉映下,人影穿梭,人声喧哗,一时间蔚为奇观。

看吧,人们逡巡于林间,渴望的目光随着明亮的灯光一起游移搜索。光秃的树干上,高处的枝叶上,一只,两只……目标历历在目。爬行在低处的,慢步逍遥或惊魂未定间就被人们手到擒来;已然高高在上甚至脱了壳还在吊挂着的,也难逃厄运,免不了被长杆敲落。人们怀着喜悦的快感,仿若从树上收获果实,一枚枚投到桶中,叮咚之声时有所闻。心中估算的数目渐渐升高,桶里沉甸甸的分量也渐渐加大,不知不觉间,时间已到深夜,手脚脖颈已然酸痛,即便落下一场雨,人们仍然意犹未尽。

更大的喜悦是在收获后,将桶中的战利品倾倒出来,在极大的成就感中,把数字数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然后盘算着卖多少钱送给什么人或者怎样吃起来美味……所有的这一切构成这个季节独有的感受和诱惑,让捕蝉的人们无法抗拒而乐此不疲。

我也是捕过蝉的,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味。夏夜里漫步于凉爽的树林,呼吸着清新而又略带潮润的空气,耐住性子慢慢寻觅,即便是收获不多,也觉得颇有些情趣。后来从书上了解,蝉曾被我国古代很多文人歌咏称赞,说是清心寡欲廉俭守信志存高远之君子的象征。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也十分推崇蝉对光明的热情追求和对生活的纵情歌唱。因此,我又对蝉心生怜惜,觉得夏夜的捕猎实在是一场蝉的劫难,竟有些于心不忍了。

是的,在这样大规模的捕猎中,蝉们是彻底的失败者和惨痛的受害者。它们在强大的人类面前渺小的毫无反抗的能力,仅仅寄求生的希望于人们的疏漏。在目光与灯光织成的密集的罗网中,那些侥幸逃脱厄运的蝉们或许感受到了这场惊吓,在生命的记忆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并将其遗传。于是,细心的人们发现,后来的蝉们出穴的时段和爬树的速度都与以往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这不由地让人感叹,在与人类的生死较量中,为尽量避免种族的灭绝,蝉们没法不变得聪明一点。

我无法评判人与蝉孰对孰错,就像无法评判自然界中太多的弱肉强食。我只希望有朝一日蝉们能真正成为人类倍加珍惜的朋友而不被劫杀。也许,现在的人们,真的还无法满足太多的物欲。

相关文章关键词

《夏夜蝉劫》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