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记忆中的燃情岁月(一)

记忆中的燃情岁月(一)

2013-10-23 03:24 作者:张景想 阅读量:28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一九六六年,冬天。

夜里,王天宝在睡梦中被老婆推醒,说:“孩子他爹,现在我肚子痛的厉害,看样子可能要生了。”王天宝一骨碌爬起来,急急忙忙摸索着穿好衣服。下床点上煤油灯,又到东里间喊娘去。

天宝娘说:“我这就起来,你赶快到村西头请接王大姐过来接生。”

漆黑的外面不知从什么时候下起雪来,雪下得很大,纷纷扬扬的雪片子,铺天盖地的往下撒,此时地面上的积雪已经有八九公分厚。王天宝深一脚浅一脚的村西头赶,虽然是黎明前,加上雪天,有雪耀着,天还是不算太黑,能看得清路。当然,也是因为有雪,看不清路,分不清往那方向走,害得他一路上摔了几个跟头。好不容易到了王大姐的家,站在人家大门外扯着喉咙喊叫了几嗓子,里面没有回音,沉寂的很。王天宝知道,人家正在熟睡着呢。然后他又转到人家屋后,对着后窗高喊:“坤生(王大姐的丈夫)婶子,我媳妇快要生了,麻烦你帮帮忙,给接接生。”这下管用了,只听里面有个女人答应道:“听到了,你在外面等会。”

这王大姐将近六十岁的人了,据说她接生的技术是祖传的,当然技术也是方圆几十地一流的,全村四十岁以下的人大都是她亲手接生来到这个世界的。一开始,王大姐把帮人接生当做公益性的活,接生时从不要任何报酬,现如今生产队没什么大出产,一家四口没有别的收入,有些经济头脑的她就想出何不靠接生的手艺挣点外快?于是,也就是从今年开始,王大姐的接生活开始收人家钱了。当然,王天宝也赶上这时段。有些收入的日子王大姐的家里就比别人家宽裕一些。现在一听有“买卖”做,心里就高兴,管他黑夜白天的,只要能挣钱就行,毕竟这“生意”可不是想做就能做的。想想看接生一个孩子,至少能得到三尺布,一篮子鸡蛋。有时还能得到一斤红糖什么的。想到这王大姐不敢怠慢。非常麻利的穿好衣服,急急忙忙带上接生用的家伙——破油布一块,剪刀一把,外加棉线一疙瘩,收拾好这些,王大姐脸也没洗就出了门。

王天宝把王大姐刚一接回家,天也就亮了。

这天正是腊月十七,正赶上村里逢小集会。天宝娘说:“宝啊,在家里你也帮不上什么忙,赶快到会上买只老母鸡,回来给媳妇补补身子,这样也好有奶喂喂孩子。”

尽管此时已靠近年关,集会上也极少有人走动,这天冷且不说,再加上又下那么大的雪,别说买卖东西的了。空旷寥寂的的集市上,王天宝一个人在雪中焦急地来回走动着,从南到北由东到西一连走了好几个来回,连个鸡毛也没见到,别说老母鸡了。有些失落的王天宝此时开始想象些事来,已经三个闺女了,这第四个娃是男孩还是女孩呢?为了求要个儿子,他将三个闺女分别取名为:大环(换)、二改、下男。想想刚怀上老四的时候,算命老先生就说这次保准是个男孩。一想到是个男孩,王天宝心里就激动起来,嘴也咧开了,眉飞凤舞起来了。但旋即又想,这回要再是个女孩呢?唉,那就再生,要像村里王狗子一样,一连生了六个丫头片子,但第六个是个男孩,那时王狗子和老婆都快五十岁的人了。有了学习的榜样,王天宝决心一定要不惜血本,不顾一切代价,养个带把的。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王家到他已经是三代单传是,决不能到自己这里绝了后。可是,老婆近几年身体又不怎么好,月事也不正常,这次怀上老四还是吃了好多药才怀上的。谁知今后还能不能再生?想在这里,王天宝心里就乱糟糟的。不行,得回家看看,不能在这里啥转悠了。就在王天宝风风火火的回家时,迎面走来了一个老大爷,胳膊上挎着一个旧篮子,走到他面前问:“同志,买鸡蛋吗?”王天宝一想,反正老母鸡买不到了,现在买几斤鸡蛋也行。于是,价也没问,就从老大爷那里将鸡蛋全都买了下来。

天宝回到家,孩子还没生出来。王大姐说“媳妇难产,需要坐着生。恭喜你啊,站生兵卒坐生官,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大出息。老天爷也想给这孩子一个磨练的机会,不过他叔,你放心,有我在就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房屋里间里,传出了老婆杀猪般的嚎叫声,看来做女人真的不容易。而外间天宝的老娘正跪在墙上张挂的菩萨图画前祷告着:“菩萨求求你,保佑他们母子平安,让孙子平安降生吧!您的大恩大德永世不忘。”

画中安详的菩萨手托着观音宝瓶,轻拂着柳枝,静静的目视着求孙心切的老妇人。堂屋的正中央摆放着的香炉里烟雾缭绕,已经是几次上香了,天宝娘记不清了,反正是燃尽了就再点,已经反反复复好多次了。也许是老人家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也感动了画中的菩萨,临近晌午,里屋里传出婴儿响亮的啼哭声。天宝娘快步跑到屋里,还好母子平安。谢天谢地,总算有后了。

天宝幸福的泪水涟涟,噗通一声跪在菩萨像前,砰、砰、砰快速的磕了三个响头。此时的他也学起寺庙里的和尚来口中念念有词:“我也有儿子了!谢谢菩萨神仙的大慈大悲,我王天宝甘愿给你做牛做马,供奉您一辈子……”

老四的降生,给这一家人带来了极大的幸福。毕竟是在过年时有的呀,这是双喜临门好事。为了保证儿子健康快乐成长,不受别人欺侮,取名为“二孬子”。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关键词

《记忆中的燃情岁月(一)》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