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的和谐
导读顺着学生的心思来适当的帮助,一句关心,一句安慰,一句提醒的建议,一点新鲜的改观的尝试,一次创造性的变化风格。
教育心理的节奏是个值得研究和深思的问题。不是有了真心,真情的宴席就有可好的胃口的。
很多老师,包括我以前觉得真心对待学生了,就该有学生的实际行动作为反馈,学生的改观来显示教育的成效。实际上不是那么样子的变化结构。心灵的沟通也像乐曲的谱子一样,有急缓的韵律的,两个部分该是协调的,一起演奏才动听,可以接受,否则就是噪音,就不相容。也就没有效果,不管多大的精力投进去,都不是成功的,因为双方都没有得到回馈。他心里不舒服,因为你没有说道心坎里,你也不高兴,说了半天心里话,空了自己却没有欣慰来填补呢。
其实在付出和感应的世界里没有对错的界限,只有协调的反映。一语中的的效果,是都期待的。说的有了回音,听的有了共鸣。从很大程度上,不是老师付出得精彩伟大,而是老师协调了和学生的感觉,付出了学生想要的,给于了学生协调的帮助,而不是老师想给的,出发点不一样的。
学生正沉闷呢,老师还在喋喋不休的叮嘱要努力,这努力的门朝哪里开还没有摸着呢。能不互相吃个闭门羹吗?顺着学生的心思来适当的帮助,一句关心,一句安慰,一句提醒的建议,一点新鲜的改观的尝试,一次创造性的变化风格。给沉默光明,给徘徊指引,给脆弱辅助,给摇晃安稳,给忧虑安全,给向前动力。如此才是教育的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也不停留在作业讲解等表面上,而是深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成长要阳光普照才茁壮。角落决定成败。
和谐,和学生和谐就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