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笔架山之景

笔架山之景

2013-10-23 16:49 作者:zhouxin.123 阅读量:25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步出亭内,移步向北,目处之间,是一片有十余座小山峰的丘陵起伏地,其中三座主峰东西鼎立,形同笔架,因而此山得名“笔架山”。沿着连绵起伏的小峰,顺目而下,自然的山体生长各种林木,已形一片绿色之洋。

火热的盛夏,阳光透过丛密的树林,点点金灿的光茫剌眼而来。一个人游目四望走在城市的景点“笔架山”山脚的林荫道上,清幽的林荫道上,少了城市水泥钢筋夹缝几分燥热,轻拂的微风缕缕送着盛夏中少有的清凉,拂面而来,于心身体漾开轻柔酥软感觉。久居于喧嚣的繁华城区,这刻独感一种逍遥快活,满心释放着自然的清爽惬意,感受到自然凉风吹散每天紧张忙碌压抑和澎胀的生活节奏。

眼前的山,只是闻知其名“笔架山”。虽然久漂泊于这座城市,但也从未一登山顶探究这处城市景点。想是距离之遥,加上此山景点并未与城市出名的景点,梧桐山及南山并驾齐名,也没有那种盛名远播,海拔之高的盛气。俗世虚繁之心,在平时休闲之余,也似是被盛名远播的高山之盛气吸引前行游探,一饱巅峰之眺目神气,似是很少注会小山。

前面的路,随着山脚起伏,清幽延伸在灌木丛林的山体处。追随着一缕盛夏的清凉和心灵一份登山兴趣,一路慢踏石阶前行。曲折的山路,看不到近头,满目处,只是由低到高的山石阶,一级级的嵌入粉黄的山体泥土中。一路徒步攀登,想不是假日,少见游人。

凉风微过,清幽林荫山道,缕缕生气灿烂。沿路坡旁,各色树丛迎合着盛夏强烈的阳光伸长着一季繁茂,衬映着山体的青翠,凝目游离,是一片盛夏盎然的生机。

山不高,攀登自然轻松而上,少了攀登高山之压力。迎合着一缕强剌眼的阳光,登上主峰“笔架山”之最。山顶是一片大约十米直径的平台,四周危栏穿成一圈。一座古式的小亭建于山顶南面悬崖之边,可俯瞰繁华市区。步入亭内,扶栏远眺,南面繁华市中区映入眼幕,鳞次栉比建筑物配着市区规化蓝图的设计,高矮不异的拼凑着市区繁荣之景气。纵横交错的青油马路,在高处俯视下,如一条青布带,缠绕在市区繁华的体腹内,那一辆辆机动车,排列成形,慢移前行,在俯视的目光中,如一条流动的风景线,川流不息的流淌在繁华的市区体内。

近邻视处,是城市最高之楼“地王大厦,”华丽外表装饰,在强烈的阳光照耀,闪得格外气派耀目。相望此等高楼,名为“地王大厦,”确实名副其实有“帝王之风,”高高直入城市半空,而它的楼下体依附着一群高矮不异的小楼,如古代群臣拥附在午朝门参拜帝王之景。身处于笔架山之顶峰平视相望,也不得不得称赞人类智慧凝结的高楼与自然的山体一争雄风豪气。欣视着它耀目之气派,如一道鲜明的标志,闪耀着一个城市的繁华与辉煌,写进一个城市快速发展光耀历史的一页。

眺目远望,隐约的视野区,是“香港上水,元朗的美景”。早年,作为平凡的我们,在我们遥望的视野区,这片美景蒙胧而神秘,却也怅然。历史的沉重,把这片在世界享有盛名的土地“香港”卷入沉痛事非里。如今,祖国强大统一,也洗去了历史那段沉重的痛失,让这片失而复得土地重入祖国温暖的怀抱。也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同胞们,享受着血浓于水之亲切。如今伫立于高山,顺着强烈的阳光下相望,清晰而明朗,熟悉而又感觉邻城相望之亲切。

步出亭内,移步向北,目处之间,是一片有十余座小山峰的丘陵起伏地,其中三座主峰东西鼎立,形同笔架,因而此山得名“笔架山”。沿着连绵起伏的小峰,顺目而下,自然的山体生长各种林木,已形一片绿色之洋。饱满的生长在盛夏烈日之下,悠然的为我目处增添了一幅绿景青翠之画卷。

置身于笔架山主峰之巅,自然景观与人类创建景观在目光处交融着,心被阳光穿透,脚下的这片土地如此清晰美好,定人眷恋。遥望着城市东西之间两座并起的“梧桐山与南山之巅峰,”那高大的身形正凝目相望脚下这片辉煌的土地正蓄意惊世的力量,在祖国的南海之边向时代迈进。

2010年7月,写于深圳

相关文章关键词

《笔架山之景》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