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黄山
导读黄山的松很多,说是奇松,那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松们为了生长,不得不顺时就势的结果。据说:黄山松的松子表面有一层很强的酸性物质,水雾中溶解后。
在一个深秋的时节,我来到了黄山,事隔几年我一直没有动笔写他,因为写他的人太多,后来中央电视台对黄山进行了长达六集的专题报道,更打消了我写黄山的念头,但是,这几年在我的心中总有一个结,既然到了那美不胜收的地方,笔下却没留下什么,在生命的过程中总是有一丝淡淡的遗憾。
一
黄山是名山,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把黄山的美景尽收笔下,好事的人凭自己的想象为黄山的一些组成部分命名“梦笔生花”、“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这些有了名的景点被人们定格在一个框框中。因为有了名,人们会用这个名所含的意义去欣赏他,要求他,欣赏之余总不由的说上一句:像。黄山是一个完整的黄山,是自然的黄山,经过多少年沧海桑田的变迁,黄山的自然面貌公平地面对着地球上的一切和生活在他怀抱里绵延几千里的各种生物。当我被导游指引着,对着那块酷似猴子的石头说:那里就是黄山著名的风景点:“猴子观海”时,忽然有一个怪怪的想法,在人类的眼中,那块石酷似猴子,在猴子的眼中,那块石怎么就不像一个蹲坐的人呢?在猴子的世界里,会不会有一只猴子指着那块石说:那就是人观海呢?
二
黄山的松很多,说是奇松,那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松们为了生长,不得不顺时就势的结果。据说:黄山松的松子表面有一层很强的酸性物质,水雾中溶解后,能把坚硬的岩石变成一种粉沫,这样松子才能扎根、发芽。很多的松子会在风和地球吸引力的作用下掉到山脚下的洼地里,成排成排地长着,笔直的干、舒展的枝,因此,在上黄山途中,会发现成片成片的松林。只有命运不济的松子在成熟的时候会遇到狂风或被小鸟叼走后不小心掉落,落到了一个还不适应自己生长的地方,不适应,不等于不能!为了生长,为了走过自己生命的历程,松子们要抓住一切机会,顺应一切逆境,只要能长之为松,给一份水,哪怕脚下是石缝,也要尽全力使自己成之为松。就这样,千奇百怪的松长在悬崖上,没有雨的日子,他们会吸收空气水份;迎风之处,他们会缩短枝条;向阳处,他们尽可能长长自己的身躯。可是,当他们长到一定的程度,令万人瞩目,欣赏他独特美的时候,脚下的石土承受不了树身的重量,那棵长在峭壁上的怪松一同脚下的,用自己生命将岩石化成的泥土一起掉落开万丈深渊,走完生命的历程。当我昂首望松的时候,心中升起一种悲壮之感!那是生命与命运较量的悲壮,当那棵松子落在岩石缝中的时候,宿命已经注定了这样的结果,那小小的松子,未必知道。
三
黄山的名松很多,最有名的当数迎客松,那是黄山松的领军人物,在很早以前,他可能也是一棵命运不济的松子,以生命的本能生长着,南来北往的罡风削去了他向四面伸展的枝条,只有向前和向上的枝干得以生存,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人来了,看着他的样子,酷似伸手迎客的人,可能是爱物及乌,就边他为了多迎得一点阳光,树干前倾的样子也被人称之为“力尽主宾之礼”。迎客松出名了,成了黄山松的代言物,到黄山的人谁不看一看迎客松,没到黄山的人谁又不知道迎客松呢?但是当我站在迎客松身边的时候,我看到的只是一棵疲惫的松树,因为他的一只手已经死掉了,身钉着钢铁的卡子,根部的石土已经松动。据导游介绍,现为了使迎客松能够存活,黄山风景区还成立了专家小组,一定要保住黄山第一名松,看着迎客松的样子,我的心中有一种伤感,成名未必是件好事,无名未必是件坏事,看一看迎客松,想以自己的形式走完生命的历程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哪能比得上自生自来的无名松,活得自由,去得洒脱……
四
到黄山的很多人,听到了各种语言,慕名而来的各阶层人士到了黄山似乎到了人间仙境。我也随着人流走在不知谁铺成的阶梯上,当我沉醉于人类命名的景观中沾沾自喜的时候,猛然间回身望去,我刚刚走过的山路上,一队黑压压酷似蚂蚁搬家的生命在移动着,那是人,刚才我也在那个行列中,人和山比起来真小,如果黄山真的有冥冥之灵,会不会笑着指点着:看,那群只能活几十年的生物,为这片地方存在了上亿年的石、上千年的松起着各种各样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