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名叫安妮的栗树
导读(已发《西湖报》)
“我们望着窗外的蓝天和那棵栗树,光秃的树枝上还滴着水珠,河鸥和其它的鸟俯冲飞过时,树看起来几乎呈银色。我们都被这幅景像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这是二战期间安妮·弗兰克在日记中写道的,她躲在与世隔绝的密室中,唯一可以看到的风景就是天窗外的那株栗树。
安妮是一个德籍犹太女孩,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她随父亲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德军占领荷兰后,被迫藏身在父亲公司的密室里。搬进密室那天,安妮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在今后的两年里饱受孤寂和饥饿的折磨,时刻面临被捕的危险,安妮把每天发生的事情都记录在一本花格日记本上,并称它为好朋友“凯蒂”。
安妮在日记中写道:“白天,我们尽量不说话、小心挪着脚步,不然会被库房管理员发现……”“……妈妈、姐姐和我轮流穿三件同样大小的内衣,可是我的太小了,都盖不过肚皮。”“爸爸说附近又有犹太人被搜出来带走了,我们的处境很危险……”。孤寂、窘迫、恐惧时刻笼罩着安妮,她透过窄小的天窗看到了一株栗树,看到了枝桠上自由自在的小鸟,也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我的一生,不可能总是战乱、痛苦和死亡,当我抬头仰望栗树时,我感觉一切都会好起来。”
此后,她燃起了对生活的热爱,饥饿再次来临时,她写道:“肚子咕噜咕噜的,可全是各种各样的调子。凡·达恩先生是深沉而低调,像大提琴;彼得是高音,像是吹长笛;当我们围在一起吃晚饭时,好像一个管弦乐队在调音……”她还写道:“我得学习,才不会变成蠢人,我要上进,将来要当新闻记者或作家,这是我的愿望!”她读希腊、罗马神话,学习速记函授课程,自学法语并翻译文章,学习父母规定的英语、数学、历史。两年多的时间,她竟编写了十几万字的读书卡片。
这种热情也感染着密室中的每一个人,以至于安妮对患有牙病的彼得说:“我很想帮帮你”时,彼得回应道:“可你一直在帮我呀,用你的充实和快乐。”
1944年8月,由于有人告密,密室被纳粹发现,半年后安妮在集中营里走完了短暂的一生。后来,侥幸活下来的安妮的父亲得到了这本日记,他流着眼泪读完,并历尽千辛万苦,将这本珍贵的日记整理出版。迄今,《安妮日记》已被翻译成60多种语言,累计出版上千万册,感动着全世界的人们。
安妮曾向日记许下一个愿望:我想继续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凯蒂”没有失言,安妮活了下来,虽然她已经死去,但她活在了无数人的心里,就像那个15岁的德国男孩参观完“安妮之家”后在留言簿上写的那样: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不再像安妮那样担惊受怕。请你们轻轻地上楼,楼上的安妮正在梦中……。
给予安妮莫大慰藉的栗树,被人们看作是追求自由的象征,并形象地称之为“安妮栗树”。虽然“安妮栗树”最终还是没能躲过岁月的侵蚀,在2010年8月的一场暴雨中拦腰折断,但它的种子已经被送到世界各地繁殖,因为它能让希望从苦难中破壳而出。“我们的栗树开满了花。它覆盖着绿叶,比去年还要漂亮。”安妮在被捕前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