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气扑鼻熏烧摊
故乡人喜欢把熟食摊称为烧腊摊或熏烧摊,在苏北里下河一带如高邮、兴化、宝应、姜堰等地都有这种叫法。名称有点怪怪的,实际上熟食摊上的美味不见得就熏过,也不一定就腊制,我觉得每个地方熟食摊上的佳肴代表了该地物产的特色,是一种原汁原味的乡土小吃。
我见过故乡人做烧腊肉。院子里,一个用大铁皮桶改成的煤炉,三眼炭孔,上置大铁锅。把猪头肉、猪脚爪等褪毛洗净,放进盛满卤汁的锅内,加入五香、八角、桂皮、花椒等调料,任其咕嘟咕嘟地煨煮,煮熟后满院子里香气撩人,吊人胃口。
所有卤菜做好后,放进小板车上的玻璃柜内,轱辘轱辘地从小巷一直推到街头上。傍晚时分的熏烧摊上生意奇好,下班的人们喜爱在这里驻足。猪头肉、猪耳朵、猪尾巴、肥肠等是大众化烧腊,人见人爱。夏天喝冰啤酒时,可去剁上半只盐水鸭,腊香浓郁,鲜嫩可口;冬天里买上一份热气腾腾的猪嘴肉,让人感觉“热烫烫、油旺旺”。肴肉红艳艳,赛似朱唇;冻肴吃在嘴里一点不腻,相反却酥烂清香,与镇江的水晶肴肉不同,又别有一番风味。
熏烧卤菜在珠光宝气的宴席上难觅踪影,但它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小时候上学,我是一个小馋猫。父亲下班回来时总要带上半斤猪头肉之类的烧腊,我趁父亲不注意时,抢在哥哥前面,悄悄地夹上几块送进嘴里。等到父亲把酒壶拿来倒酒时,发现碗内的烧腊肉少了,惊奇地问:“咦,怎么我还没吃就少了呢?是不是猫偷吃了?”惹得我和哥哥哈哈大笑。
每当我从江南回到故乡时,父亲常常买来我们爱吃的烧腊肉。有时还加上童子鸡、馋嘴鸭,配有母亲的拿手家常菜鸳鸯螺蛳、五香芽豆,还有下酒的花生米、油豆瓣。父子俩浅斟小酌,其乐融融。从父亲微醺薄醉的神态里,我发现他已寻找到了人生的乐趣,而我也在寻觅,寻觅那年少时的欢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