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边走边看

边走边看

2013-10-21 20:23 作者:小陈故事 阅读量:22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这些天,十分苦闷,有很多冤苦,但大多是生活的丝丝缕缕,不足撰述。早就打算好了,周末去散散心,没有目的地,随便逛逛。可惜,星期五,班长通知,周末要搞运动会,要点名。星期六起的比较晚,终究决按原计划行事,点名吓不了我。做顺民做了那么久,有时也要反抗一下,不然,生活也太无意思了。况且,在我看来,校运动会是最无聊的事情。

乘901到终点站,逛了一下那灰尘漫天,人流如织,交通也如织的大街。太阳沉闷闷的烘着,实在是无趣。北京奥运会之前,我见过一篇报道,斥责外国游客诋毁‘环境优美”的中国的形象,起因是外国游客说到中国旅游,要配备好口罩。我没去过北京,不知北京的状况如何,不敢妄议,但到武汉旅游,是需要带口罩的,从短期来讲可以预防火热的“猪流感”,从长远来看,对自己的肺是有保健作用的。转乘701,生平第一次坐双层巴士,尽管风还是烟熏熏的,但至少是解乏了。

街景褪去了喧嚣与繁杂,难得的青山绿水,杨柳依依,我知道快到了。

我之前,听同学说,东湖是值得一走的。我十分好奇,也有一半是缘于我学校的名字,东湖分校,而我们学校压根不在东湖,甚至离它有几十里路。

今天,终于是到了。

这几天受疯狂的寒潮袭击,温度陡降,但今天又冲和些,太阳一晒,还有些骚热。东湖的环境算是到武汉来,见过的比较好的,虽然湖水仍然有一股腥味,人流量稍大,但比起城区让人作呕的街道,也算是“一汪浊水里的一股清泉”。

事实上,东湖那一小撮地方,并不能改变我对武汉糟糕的印象。因为,荷花尽管出淤泥而不染,但它周遭的一湾淤泥,着实不能让人视而不见,恐怕还要首先印如眼帘吧。

在东湖拍混纱照的人如过江之鲫,今天就有好几对盛装而行,足足拍了一下午,而且坚决不换背景,至多挪十来米,跨过正搂抱睡在草地上的情侣们。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东湖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美的让人安土重迁;第二,东湖的情侣实在是车载斗量,光是睡在地下的就让人小心翼翼,生怕踩到了他们。东湖的情侣确实多,放眼一望,尽是“天上的比翼鸟”与“地上的连理枝”。

惟独我一个人,凄默的转悠。穿过“碧潭观鱼”,我看到了一汪不是死水的水,因为清风可以吹起些许的涟漪,但涟漪逸出的腥味,是让人绝望的。我也观赏到了零只鱼,非常遗憾没有看到亭榭桥头写就的“色彩斑斓的....鲫”,我暗自揣摩:大概如拍婚纱照的新人一样成了“过江之鲫”吧。

一阵无头苍蝇似的乱逛,终于饥渴交迫了。择一小店,店虽小,但“五脏惧全”,甚至可以称得上“平

民贵族”。一瓶矿泉水:俩块五,平装的饮料一律5块——孙中山先生的平均主义在她这里实现了,桶装面在她这里也升了一个等级,硬是翻了一背:6块——这个价格和长途汽车黑店卖的是一样的——不对,是被公安打压以后的价格,这未必能说明天下的乌鸦一般,因为谁也没有见过全天下的乌鸦,

但至少说明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心有灵犀。

日薄西山,秋风就下了逐客令。乘701返回,但一下子找不到乘车点了,遂奔至报摊前,问于叟,默然无语,余择一报纸,收两元。欣然指点,得以还。通过这件事,我明白;钱不一定能使鬼推磨,因为人鬼殊途,即使他在阴曹地府终年推磨不辍,我们有生之年怕是不能一睹其风采了,但两块钱至少能使一个智叟“金口一开”。

乘车需两元,如果你放一元,司机会跟你缠斗不休,但你如果放五元或更多,他是不会说什么的。

下了701,乘901原路返回。天色已暮,人流如注。见一对黑皮肤的青年男女,紧跟在906车后面,男的个头不高,身材也不魁梧,可以断定是亚洲人,女的还算清秀,皮肤黝黑。听其语,像是伊朗或伊拉克人。

中国的新闻对此地的自杀式报道颇多,自然对其语言有几分耳熟。906的车停下了,可是车门始终不开,这队青年紧贴着车门,女的偶尔环顾四周,一不小心就被挤开了,男的就斥责她。从这点可以看出,他们在武汉居住过一段时间了,不然也不会深谙在武汉的坐车之道。的确,在武汉坐车,是不可以掉以轻信的。

以前,在我们赤壁小县城里,坐不不上座位,就觉得挤,现在无“立足之地”也是不敢抱怨挤的,只有当你挤不上车的时候,那才叫挤。

有一伙三个学生,只听他们,交流心得:算准停车的位置,卡好位,门一开就冲上去,这样才能有座位。谁知,人算不如天算,车子固然停在了他们卡位的地方,但估计蜂拥而来的人群,把司机吓坏了,司机忙踩下油门,车子便舍他们而去。等到再次卡好位,车里人已摩肩接踵了,不知情的外过友人见了,怕是要夸奖,中国“跑步进入了和谐社会”了,你看坐车都这么“团结的抱在一起”。

我也紧跟在那对男女后面,一方面听说906也去我们学校,另一方面,万一他们要咨询一下诸如“厕所在什么地方”,“中山公园在什么地方的时候”我可以拔刀相助,操练一下我学习多年的英语。可惜,他们并没有“不耻下问”的优良传统。我因此也无法施展我“自言自语”多年的英语了。给人的感觉是,外国人突然自立了,到中国来,都知道了哪里是厕所,哪里是车站,公园怎么走了。后来一想,以前的情景对话练多了,动辄就假扮老外,问这问那的,实际上老外早就自立了。

回到学校,本想酣睡一回,但室友正“畅游网络”,心气正高,我不好意思打扰他,最后只能让他打扰我至子夜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边走边看》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