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桥下这条河

桥下这条河

2013-10-21 17:47 作者:翟德泽 阅读量:30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编者按桥下这条河啊,依然昼夜不息,静静地流淌,向西而去。可作者的思绪却停留在从前,表达出对逝去的风情的留念之情。

从村东到村西,前后有三座石拱桥,村民沿河两岸居住。桥下一条小河蜿蜒向西流去。出门在外,看到别的地方河水都是向东流的,心里就觉得有些别扭。可不是吗,住惯了深山沟觉得土亲,看惯了水西流觉着眼顺呢。

桥下这条河,不知流了多少年、多少代。深深地河沟,宽宽的河床,弯弯的河道,窄窄的河流。宽处水浅,放几块石头当踩脚石,窄处水深,像青蛙般一跳就过去了。河两岸岩壁犬牙交错,树木荆棘旁逸斜出如壁画;河床曲里拐弯杂草碧绿似地毯。风和日丽时,小河如一条起伏颤动的飘带。姑娘媳妇们三五结伴,各自端一盆衣服下到桥下河里,有那见景生情的会冷不丁哼几句“小芹我洗衣衫来到了河边”的唱词。然后七手八脚捡几块石头在河水里拦腰一放,便截了一汪清粼粼的自流水,再垫几块青石板,边洗衣裳边聊天,东家长西家短,张广桥李瓦窑,说说笑笑,揉揉搓搓,洗净的衣服就近晾晒在河边荆条枝桠上,半干不湿时用木杵在石板上捶捶打打。半大的孩子一到节假日,便成群结伙挽起裤腿赤脚趟河,拿些瓶瓶罐罐,捉些青蛙、蝌蚪,摸些小虾、泥鳅,网些蝴蝶、蜻蜓,显得很是兴奋。牛呀,羊呀在河床里悠闲散漫地想啃草啃草,想喝水喝水。沿河北岸宽处建有一座水磨,在河中间用石头聚起一汪水潭,垒起一条水渠。三伏天,男娃们不在家里午睡,呼朋唤友地溜到水潭边,急慌慌脱得一丝不挂,噗通通跳进潭汪里,会游泳的在齐脖深的地方游来凫去,不会游泳的在浅水处狗刨般瞎扑腾,打水仗,河滩里呼喊吆喝,嘻嘻哈哈。洗够了,泡足了,一个个赤条条躺在沙滩上晒太阳。说是“三分洗,七分晒”,别提有多过瘾,多美气了。

桥下这条河也有发怒的时候。三伏天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山洪暴发。大雨停下来,人们便站在桥栏边向东张望,有谁喊一声“河潮头下来了”,闻声而来的男女老少越聚越多。洪水头不大,像一条蟒蛇头摇摇晃晃,挟一股怪风,吐一层泡沫,带一片柴草。洪水头的后面水势越来越大,河床有多宽,洪水就有多宽,河沟有多深,洪水就有多深。洪水裹挟着乱石翻滚撞击,吼声如雷,浊浪排空。常见有猪呀、羊呀、长木头呀在波涛中忽沉忽伏,桥拱涌满了洪水,几乎要漫过桥顶,那气势让人心悸眼晕,吓得人们四散离去。等到洪水慢慢退去,河床里凸显出一滩一滩乱石,有的竟大如卧牛。过一两天,河水清了,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又变得像温柔多情、羞涩内敛的闺中少女。

桥下这条小河流过了春夏秋冬,穿越了年年岁岁。时移世易,水磨、水潭早已荡然无存,钢磨钢碾磨出了洁米细面。房顶上安上了太阳能,洗澡不用去水洼里瞎扑腾。家家自来水,户户洗衣机,“小芹”们洗衣裳无须再“到河边”。种地机械化了,化肥、农药当了家了,牛稀罕了,羊少见了,人身子也娇贵了。不知何时起,人们开始推着独轮车,就近往桥下倾倒生活垃圾。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废纸片在河道里飞来飘去。时间一长,垃圾堆积如丘,眼看堵住了桥洞,实指望一场山洪把这些垃圾冲走卷去,奇怪的是,多少年来暴雨过后,不见了波涛汹涌的山洪,也许是后山沟的大水库拦截了吧。小河水只能委屈地默默地从垃圾堆下吃力地爬过。有一段时间,上游煤矿附近建了个洗煤厂,河水变成了一条黑蟒,有人向环保局投诉,洗煤厂才关闭了。也有人动工建房挖地基往河里倒土,河水便成了黄糊糊的泥汤,最可恨有些懒汉就近把茅粪倒入河沟,河道里弥漫一股恶臭。河还是那条河,水却不是那时的水了。小河流水静无声,不知是沉思默想,追忆当年的清纯、欢乐与雄壮,还是欲语泪先流,为人们的薄情寡义而黯然神伤。

桥下这条河啊,依然昼夜不息,静静地流淌,向西而去。

相关文章关键词

《桥下这条河》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