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雨中泰山行

雨中泰山行

2013-10-23 19:29 作者:凡德 阅读量:39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编者按:作品着笔于“雨中”,意在写登山的“雨趣”和雨中赏景的感受,雨中登泰山,因此行文自始自终扣住一个“雨”字。着力描写烟雨云雾,处处突出雨中泰山的特点。扣紧写景中的气候特征;随着立足点的变化,变换观察对象移步换景,写景中且穿插着抒情,可谓情景交融的一篇游记,欣赏。谢谢赐稿,问好!编辑推荐共赏

去泰山前,反复默念着《望岳》,我也像年轻的杜甫一样,心中充满期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当晚入住泰山脚下,我跟导游开起了玩笑:“岱宗夫如何?”答曰:“齐鲁青渴了。”入春以来,华北平原还未下过一场像样的雨。落叶的植物还光着枝丫,常绿的植物还未报出新芽。人们担心,如此下去,要不了十天半月,就会有植物枯死。

是夜凌晨,睡梦中的我,忽然听到窗外有隐约的“滴答”声,拉开窗帘一看,嗬,下雨啦!如丝的细雨淅淅沥沥,在平台顶上汇成细流,汨汨的流淌。

吃过早饭,穿上雨衣,从中天门拾级而上。尽管雨越下越大,还是游人如织,大家都和我一样,兴奋异常,都想领略这雨中泰山别样的风情。山路两旁,树木像洗过一样,泛着深绿;树下的泥土,也已喝饱,肚子鼓得大大的。据说泰山有3个十八盘。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共计1630余阶。我们循着古人的足迹,顺势而行。山路两旁山峰陡立,仰视天门,盘路陡绝,似云梯倒挂。同行的人,不知是因风雨所扰,还是受山势所吓,一会儿就气喘吁吁。大家只好倚栏小憩。

不多时,我们又踏上了征程。海拔越来越高,风越吹越猛,雨也越下越大,整个泰山全是云气缭绕,雾蒙蒙看不清景物。虽然全身早已湿透,个个打着寒噤,但大家重又燃起火一般的热情,一行人手拉手地继续前进。

在满怀激动的风雨中,到达了南天门,耳畔仿佛听到李白在吟诵“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我振臂高呼:“我来啦!”迎面与冷风相撞,不去理会雨有多大,风有多猛,心中多了几分严肃,只因是泰山,只因在他充满魅力的背后隐藏的是千年的中华文明。转身俯视刚走过的路,心中有些后怕,但胸中更添几份豪情。来不及多想,匆匆脱下雨衣,让随行的导游为我们合影,留下这永恒的记忆。

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玉皇顶,当我得知并且亲眼看见1545米这样一块石碑时,十分激动,意味着到达了最高处,泰山的最高处,中华民族得以骄傲的高度1545!

电缆缓缓驶向山下,泰山的景色也尽收眼底。神奇的春雨,大笔挥洒出一片青翠山色。“快看山头的云雾,飘过来了。快看!”顺着同事手指的地方,我向远方望去,“哇!好漂亮!”我凑到窗口,贪婪地享受着眼前美景。远处云雾缭绕,白色在翠绿间不停地穿梭,飘动。有时在山腰形成一条长长的带子,如同官服玉带;有时则乌云滚滚,大有倒海翻江之势;也有时白云平铺,如大地铺絮,山谷堆雪,团团白云如同千万个玉盘,轻拢漫涌,铺排相接,平静如无垠的大海。云雾时而迅速时而柔和,灰蒙蒙的天色也更加增添了她的味道,像个少女,斯斯文文。倾泻的瀑布也恬静了不少,雄壮间又多了几分妩媚。置身其中,大有踏云驾雾之势,仿佛来到了天外。

善解人意的春雨,润物无声的春雨啊,你荡尽了泰山的尘埃,你滋润了泰山的心灵,你让泰山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愿泰山不老,万年长存!

相关文章关键词

《雨中泰山行》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